握分寸)、学校的处理意见、处理的方法等,适当的情况下还可以在学生中进行讨论,形成舆论攻势。事后宣传做得好可以推动今后班级工作的开展。但是,宣传与讨论切不可流于形式,否则适得其反。 五、对过错学生的处理原则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心理相对较为脆弱,而且任何一个处理的决定可能就会影响其今后的一生。这就要求我们每进行一项教育的措施时都必须非常慎重。对过错的惩罚要狠,要有一定力度,并不意味着就是把过错学生一竿子打死。相反的,我们应以"爱心"为原则,在教育中始终要以最终能使过错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出教育的本质。 因此,对过错学生的惩罚措施,应体现有阶梯性、教育性及可弥补性。它具体包括:学生第一次犯错与再犯所得到的惩罚应有严厉程度上的不同;学生犯错后,其所受的惩罚应对完善其人格有益,对其今后发展有益。例如可以让其担任一定时期的班级公职,利用其特长为同学、班级服务,或使其承当一定时间数的义务劳动等;如果过错学生进行了一定数量的班级服务之后,或者其对班级做出了某种贡献之后,可以考虑减免以前所受的惩罚。这种惩罚措施的意义在于学生一方面既会被惩罚的权威所威慑,而不敢于继续犯错;另一方面,他又能感觉到改错的可行性,因为他可以从惩罚措施中看到希望,可以品尝转变的甜头。在这种惩罚措施中,还时刻透露着一种春天般的人文关怀。 "破窗效应"对班级管理的危害固然严重,但只要班主任能够从平时的预防抓起,在教育各环节上多花点心思,相信班级管理不再是困难重重。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