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育论文教育理论
   建立现代教育制度的探索      ★★★ 【字体: 】  
建立现代教育制度的探索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5 23:23:49   点击数:[]    



(2)科学的学制系统

教育制度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学制系统。学制系统就是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也称学校系统。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形式、教育性质、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培养目标以及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衔接与沟通关系。现代教育制度建设,要求建立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及包含各级成人学历教育在内的完善的学校教育制度。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各级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实现保障适龄儿童与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因此适龄儿童与少年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的社会组织和个人,要保证适龄儿童与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同时还实行制订一系列与学制相配套的完善的制度,如国家考试制度、学生证书制度、学位制度,以及扫除文盲的教育工作与教育督导、教育评估制度。这些内容既是教育法的规定,也是建立科学的学制的基本要求。

(3)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

《教育法》第十一条明确指出:“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不仅是一种教育思想,也应作为教育制度统摄各级各类教育形成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这正是现代教育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建立现代教育制度,要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除实施上述的学校教育制度外,还应实施一系列非正规教育。

正规教育一般指的是学校教育。与之相对应的非正规教育,主要指的是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美术馆、体育馆(场)等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与历史文化古迹和革命纪念馆(地),以及广播、电视台(站)等大众宣传媒介形式,向社会公民有组织实施的教育。值得提出的是,我国80年代初期诞生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就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一种非正规教育形式。实践证明,这是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投资少效益大的新制度、新形式。

非正规教育可以包容在广义的社会教育之内。社会教育在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必将得到高度发展。社会教育中的社区教育同社区建设的结合,是教育与社会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形式。城市与农村将逐步形成“中心城市一县一乡(镇)”为基本形式的网状社会教育结构。这些都是建立现代教育制度值得探索的问题。非正规教育与社会教育为社会公民提供了与工作、生活密切联系的广袤的学习空间与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它具有实用性、直接性、现实性与灵活性,并且具有与个人的需求和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特点,因此是建立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再说学校教育制度在终身教育思想统摄下,要进行一系列变革。用终身教育的观念运行教育,教育不再只是人生前一个阶段的事情,而要贯穿于整个人生。

终身教育思想用最简单的话概括,可以说是使一个在需要接受某种教育的时候,能够受到以恰当的方式和内容给予的最有效的教育。这样,教育就不必也不可能全部集中于人的年轻时代,必须在人的一生中分散地进行。相应地,对每一个人来说,不仅是有机会接受终身教育,而且还应当主动地要求接受终身教育。

为此,学校教育就为实施终身教育或使社会公民从事终身学习创造条件。这其中包括属于认识能力的智力因素条件与属于志趣、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条件,特别是应具有的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掌握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否则,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就是一句空话,无法得以实现。学校教育的课程内容、教育方法,要相应地进行调适,重点是突出教育的个性化、多样化、创造性、教学的双向交流等。仅此还不够,各级各类学校都应向社区乃至整个社会开放,学校的设施如教室、图书馆、实验室、体育场馆等可为成人提供服务,还应开讲座、搞培训、办函授,采取多种形式发挥终身教育机构的作用。终身教育体系,大致来说,包括作为准备教育的学校教育与成人教育两大部分。学校教育是相对稳定的,而成人教育是灵活多样的。但从整个终身教育体系来说,它是个灵活性的教育体系,实施终身教育要考虑教育设施和教育机构,但更值得我们重视的是教学的模式、培训的方式和教学的手段,要求管理机构通过联络、组织、协调、咨询、中介等全方位的服务,使得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充分发挥教育与培训的职能。

(4)均权型的领导管理模式

反映国家教育制度上的特点的模式,称之为教育制度模式。从世界范围看,教育制度模式大致可分为集权的、分权的与均权的三种类型。原苏联、中国、法国属集权型代表,强调国家办学、集中统一管理;美国为分权型代表,强调地方分权,实施开放、多样的管理;日本为均权型代表,强调集权与分权的结合,中央与地方政府均有一定的教育决策权。这里“均权”不是指平均分配权力,而是指大权在中央,小权在地方,中央与地方两权结合。这只是个大致的区分,每个国家在管理上都有自己的特色,不尽一致,不尽典型。我国解放以来,经济上采取原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教育管理上也仿效原苏联的集权型管理模式,强调集中领导。

这种方式在建国初期的历史条件下,集中运用较为有限的教育资源,为开创新中国的教育事业立下不可磨灭的功绩。但随着国家经济与政治的改革和文化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集权型教育管理模式不仅不符合国际社会的潮流,而且有悖于我国的国情,已大大不适应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更与建立现代教育制度相左。建立现代教育管理制度,正是与世界教育管理改革的趋势即均权化相一致的。我国的教育管理制度的取向是采取在国家掌管大政方针的前提下,发挥地方管理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原则。

《教育法》第十四条中明确提出:“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更具体一点,《教育法》第十四条与十五条的内容指出:①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②高等教育由国务院和盛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③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教育工作,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④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工作;⑤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教育工作。以上这些规定,不仅是规范我国教育行政管理的条款,引导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也是我国建立现代教育制度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育决策的民主化、管理的科学化、手段的现代化;特别是要注意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和合作,学校的组织管理要广泛地吸纳社会各界的参与与介入。

(5)法制化的管理制度

教育法制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保障。现代教育制度建设,要求在教育行政管理与学校管理上实现依法管理、依法治教。

(6)健全的教育科研机构与信息网络

建立现代教育制度,要通过一系列深化教育改革来实现。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涌现出大量新的现象与新的问题,遇到许多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和重点问题。凡此种种问题需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教育科研和教育实验来探索其中的规律,指导教育实践,也需要教育政策研究为教育行政提供决策咨询。教育科学(含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教育法》第十一条中提出:“国家支持、鼓励和组织教育科学研究,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促进教育质量提高”。脱离理论的领导是盲目的领导,脱离实际的研究是空洞的研究。现代教育制度需要教育科研与教育实践、教育行政紧密地结合。因此,建立现代教育制度需要建立起各级教育科研机构,形成专业研究与群众性兼职研究相结合,上级领导部门研究与基层研究相结合、教育内部研究与科技经济等社会各界的研究相结合,即形成“专兼结合、上下结合、内外结合”的三个结合。教育信息是教育科研与实践的血液与养分,应当健全灵敏的教育信息网络系统,保障教育科研、教育实践与教育管理立于准确、牢靠、崭新的基础之上,不断地迈上新的台阶,从而推进与保障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上一页  [1] [2]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适当集中 扩大规模 优化布局 提高效益

  • 下一篇文章:民办中小学加强自身建设的问题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建立现代教育制度的探索”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建立现代教育制度的探索”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谈中职学校语文学习现状及改革
  • ››研究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保障机制问...
  • ››浅议电影作品的著作权问题
  • ››谈开放性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人格的...
  • ››谈以学生为本的美国职业技术教育改...
  • ››论韩国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 ››浅谈独具特色的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
  • ››浅谈荷兰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
  • ››论高职院校中的技术伦理教育
  • ››论探究教学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有效...
  • ››建立现代教育制度的探索
  • ››建立现代儒家企业制度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