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的政策。1880年,明治政府就 把48.99%的文教经费拨给东京大学。而日本的私立高等学校却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惨淡经营,在公立高 等学校所无能为力或不愿过多涉足的领域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毕业生成为私营企业工作人员的主要来源。 私立高等教育的成长壮大使得日本整个高等教育在20世纪20年代、3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满足了国家进 一步工业化的要求。本世纪60年代以来,美、日两国的现代化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迅速,需要大量的高级技 术人员,这使得两国的两年制高等学校大量涌现。在美国及时办起了1000多所社区学院,绝大多数为州立 ,只有2%左右属于私立。而美国的私立高等学校仍主要集中在4年制综合大学和各种学院这一基本类型上。 日本的情况则刚好相反,主要是由私立高等教育来承担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任务,大约有90%的女子大学和8 5%的短期大学是私立的。
以上说明,像美国与日本这样大规模发展私立高等教育,非但不会与公立高等教育发生冲突或互相牵扯,形成低水平重复办学的局面,从而造成极大的浪费,降低整个国家高等教育的水平与效益;相反,却更有助于 两国分别不同情况,从不同的侧面去充分发挥私立高等教育之独立自主、灵活机动,和公立高等教育之目标专 注、步伐整齐的优势,长短配合,互为补充,更好地满足现代化生产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私立高等教育的积极作用的发挥,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需要一定的条件。例如印度与菲律宾的私立高等教育规模均十分庞大,然而其积极作用却并不十分明显。对此,应该如何理解?首先,根据教育的外部关系规 律,私立高等教育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其积极作用,是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传统等外部因素制 约的,因此,它之作为一种可能性的存在是必然的,但是作为一种现实性的存在则是有条件的。其次,从教育 的内部规律来看,私立高等教育的积极作用发挥得怎么样,又是与教育内部之各种结构包括公、私立高等教育 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的。印度私立高等教育的积极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是印度的教育制度 要求私立学院必须依附于“母”大学。因此私立学院的活力不大,充其量不过是“母”大学的翻版。菲律宾则 主要是因为高等教育政策过于“民主”,不是有区别地扶植一些重点院校,而是一视同仁地对所有“合格”的 私立高等学校的学生拨款资助。因而非但没有因为发展私立高等教育而减轻国家财政的负担,反而刺激了低水 平的私立院校盲目发展起来。
总之,各种模式的私立高等教育的作用是大不相同的。人们对私立高等教育的消极作用往往比较敏感,而对私立高等教育的积极作用又往往看得不够全面。因此在选择私立高等教育的模式时,往往过于患得患失,或 限制其规模,或限制其特色,或不敢重点扶植,使得私立高等教育,或者不能充分发展或者不能充分发挥其积 极作用。对此,我们必须引为鉴戒。
上一页 [1] [2] [3]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