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育论文教育理论
   关于美育与素质教育的断想      ★★★ 【字体: 】  
关于美育与素质教育的断想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5 23:21:46   点击数:[]    

有之,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教育的优良传统。对此认识不足,就不可能切实发挥美育在德育中的作用,学生中某些不健康的爱好就得不到有效遏制。如当前有些教师对男生蓄长发、染发,女生涂脂红,穿超短裙,对他们热衷唱情调低下的歌曲、出言不逊、不文明等问题感到“挠头”,往往采取硬性禁止的办法。结果虽然三令五申,但仍有我行我素者。究其原因,就是这些孩子误认为自己的形象、行为是美的,是一种风度,是潇洒。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青少年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加之日益增长的青春活力,促使他(她)们爱美,追求美。问题的结症在于这些学生缺乏正确的审美能力,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怎样才能使自己变美,就难免出现一些不健康的追求。这类问题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是解决不好的。但只要我们加强审美教育,充分发挥美育功能,讲清衡量一个人美不美,既决定于自然属性,也决定于社会属性。使他们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懂得美与不美,重在气质,重在心灵。在教育中让学生感到教师理解自己爱美的天性,又懂得了真正的美,从而逐渐提高分辨美丑的能力,使其思想在美的感染中升华。这样教育的效果,比空洞的说教和粗暴的强行禁止会更好。美育养性恬情,净化心灵的作用也正在这里。

  教育的要义本来只有在精神愉悦,情感澎湃和审美感受中,受教育者才能深刻领略,经久不忘。因此,教育者必须强化美感功能,怀着对事业、对学生的挚爱,调动强烈的感情,努力使自己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构成一种美感的动力系统,以美的独有魅力和感染力,有效地作用于受教育者,以达到“悦神悦志”的程度,使其“精神获得满足和升华”,“心灵得到净化”。  

  美育与智育

  美育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促进其智力的发展。人们认识世界有两条途径:一是科学的途径。英国的罗杰.

  彭罗斯运用电脑科学、数学、物理学、宇宙学、生物学中的神经及精神科学,用公式、统计数据、科学的论证来证明科学领域的一般客观规律,特别是哲学上最重大问题之一的“精神──身体关系”就属这一类。一是艺术的途径。它借助生动、鲜明、富于想象、充满激情的艺术形象认识世界。日月星辰、风清月白、高山流水、狂风巨浪、电闪雷鸣、忠奸真伪、美丑善恶等等,自然的、人文的、一个个意象组合成一个个形象、一幅幅画面,生动形象地反映客观世界。如何让学生把握住认识世界的两条途径,加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促进其智力的发展呢?科学的途径主要靠逻辑思维,但也不乏良好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帮助人民认识世界。艺术的途径则是靠生动、鲜明、富有吸引力的艺术形象,帮助人们认识世界。二者都具有美的魁力。发掘二者中的美,开启学生的智力,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说,美是智慧的一种激素,那么美育则是这种激素的催化剂。美育中,学生是主体因素,教师是主导因素。教师对人类智力智源的开发作用,是其他任何职业人员所无法比拟和代替的。

  教育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这是智力开发的基础。然而教师劳动的显著特点就是挖掘“美”,进行审美教育。就是通过美的情感、美的言辞、美的理性、美的气度、美的结构、揭示新思想、新科学的科学性、真理性、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受到美的熏陶、美的启迪,培养学生对科学与真理的美好追求,从而开发学生智力。以语文教学为例,语文美育是教师指导学生发现美、感知美、理解美,进而创造美的实践活动过程。语文课本的内容极为丰富,它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于一炉,使大自然和人类社会多姿多彩的风貌,十分和谐地融汇在语言文字之中。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对学生实施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及追求美的方法,鉴赏美的能力,引导学生去感受、理解、鉴赏、表达美的文章、美的社会、美的自然、美的人生,从而在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艺术鉴赏能力、想象能力,显示出美在智育中的激发功能。

  人类活动的终极目的是创造美好的未来,其全部意义在于创造。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美。”这是因为美育揭示了创造的审美价值,即人在创造中,掌握了“真”,才能实现“善”,认识了“必然”,才能获得“自由”,从而开出了人类的创造之花──美。这种创造是必须在掌握了各项活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上。美育能够帮助学生做到这一点。通过美育,让学生掌握阅读、写作、唱歌、演戏、跳舞、绘画、手工制作等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将他们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于社会实践,比如美化环境、美化校园,在这些具体活动中达到美化生活,美化心灵的目的。这样既创造了美,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美育促进了创造。伟大泭科学家爱迪生曾说过:“美引起了我的想象。”爱因斯坦也曾说:“美照亮了我的道路。”是的,人一旦具备了高度的审美能力,对美就有着不懈的追求,引发出种种想象、联想、幻想、引发出创造的欲望。飞鸟凌空展翅的矫健形象,触发了人们发明飞机的灵感,鱼类遨游江河湖海浮现自如的情态,启发了人们对各种船舶舰艇的设想。而宇宙飞船的诞生能说与嫦娥奔月的美丽神话丝毫无关?可见,科学闪耀着智慧的美,美育是创造之父。  

  美育与体育、心育

  美,按本质说,都要求整齐、协调、有节奏,是各部分在整体中匀称和谐的结合。体育应该是健与美的结合。各种体育活动要求人体各部位动作协调,优美雅观,富有节奏感。美育可以促使学生体态健康、匀称地发育和成长。当前风行的健美操就是确证。学生在这些健美活动中感受到了美,激发了对体育的兴趣,更加自觉、主动地去掌握体育竞技的要领,使动作熟练、有力、敏捷、漂亮。从运动学的角度看,体育活动调整了人体各个部位的运动量,学生通过体育锻炼,体态会更加健美,更加匀称。

  健康,是每个人都在追求的。人们常说:“什么都可有,就是不能有病。”那么什么是健康呢?世界卫生组织向人类提供了一个“健康”的全新概念:“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躯体疾病或残缺,而是要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都处于完好的状态。”

  两千多年以前,孔子在给他的学生谈人在生活上、工作上、态度上、作风上等方面有五种美的德行,即“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一个人是否具备美好的德行,取决于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品质。瑞士精神病学家荣格说“美学实质上是应用心理学”。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把美育与心理素质教育融汇在一起,通过美感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以及充分利用教育教学中一切可能利用的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如诚实、公正、谦虚、热情、自信、自觉、坚定、毅力、恒心、正义感、责任心,顽强、专一、乐观、开朗、有主见等等。具有这些健康心理,则可以使人的行为具有自觉性和目的性,意识清醒,能调整情绪,调节支配自己的行动,其所思、所说、所为是一致的。并符合社会规范要求。

  不少教育专家将动机、情感、思想、气质、性格等心理素质称为非智力因素。在教学实践中,以非智力因素为基础来促进课堂教学。这是很有见地的。非智力因素虽然不是智力本身,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智力能否得到充分发展与发挥。因为任何智力的有效发展都离不开非智力因素,任何智力活动都是在非智力因素参与下才得以进行的。可见,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身心发展,尤其是对于能力的发展和品德的培养,提供着基础保证作用。在素质教育中,能否很好地体现知(智)、情、意的统一,充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关于教师发展性评价的一些思考

  • 下一篇文章:“新基础教育”与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关于美育与素质教育的断想”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关于美育与素质教育的断想”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谈中职学校语文学习现状及改革
  • ››研究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保障机制问...
  • ››浅议电影作品的著作权问题
  • ››谈开放性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人格的...
  • ››谈以学生为本的美国职业技术教育改...
  • ››论韩国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 ››浅谈独具特色的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
  • ››浅谈荷兰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
  • ››论高职院校中的技术伦理教育
  • ››论探究教学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有效...
  • ››关于美育与素质教育的断想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