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育论文教育理论
   让心灵去沉醉与神往─谈学校美育与德育      ★★★ 【字体: 】  
让心灵去沉醉与神往─谈学校美育与德育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5 23:21:39   点击数:[]    

表美更有内在美的人才,必须把德育与美育结合起来。例如:培养学生注意礼貌语言,不说粗话、脏话,通常德育的手段往往是在学生守则或日常行为规范中规定:要讲文明、讲礼貌,注意使用礼貌语言,禁止说粗话、脏话等,用这些条条框框去约束学生,有时学生就难以接受或真正接受。而运用美育这一手段,让学生了解注意礼貌用语,注意语言的纯洁、文明,是一个人美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风度,是一种荣誉,这样能引起学生对美的追求。听说某个学校,曾下令把女明星的玉照,男影星的头像全部驱逐出男女生寝室。其目的,当然是为了使青少年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不要想入非非,这应该说是德育的一种手段,但效果呢?也许“玉照”、“头像”在寝室里不见了,但会不会被驱逐出了青少年学生的心中呢?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因为在学生看来,那些影星是美的,那些照片上面隐含着他们的追求和神往,这也是爱美之心的具体表现。要想消除其消极的影响,必须以美育的手段,让学生明白妩媚并不等于美,停留在感官愉悦和形体美感并不是或起码不是最高的审美享受。这样,学生正确地认识和理解了美,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当然,美育和德育的结合并不是简单的二者相加,也不是相互代替。如果我们简单地把要求学生做到的说成是美的,禁止学生做的说成是丑的,要求学生去追求美的,摒弃丑的,同样是难以做到的。所以,要想运用美育的手段以达到德育的效果,首先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认识、鉴赏能力。 
    
爱美,是一回事,但在生活中,我们是否能够善于发现美,却又是另一回事。法国大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艺术论》) 
    
我国南朝僧佑的《弘明集》中讲述了一个“对牛弹琴”的故事:很古的时候,有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弹得一手好琴,闻名于世。有一天,他看见一头牛正在吃草,就想弹几个曲子给牛听听,于是他拨动琴弦,先弹了一支清角之操,尽管他弹得是那么娴熟动听,可是牛只是低头吃草,毫不理会。后来他又弹了简单的曲子,一会拨弄蚊子的叫声,一会拨弄小牛的叫声,那头牛竟竖起耳朵,停止吃草,摇着尾巴,留心地倾听着。 
    
罗丹的话和“对牛弹琴”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美学道理:不同的人,不同的物,对美的认识、感受的能力是不同的,所以,美育,必须培养和提高学生认识美的能力。让他们正确地辩别美和丑。有的学生爱着奇装异服,那是因为他(她)觉得奇装异服就是一种美,你去禁止他(她),他(她)会觉得委屈,不会接受;而你要是培养和提高了他(她)对美的认识能力,让他(她)认识到奇装异服不是一种美,而是一种丑时,他(她)就不会刻意去追求。有些人不愿学习雷锋精神,这主要是因为这些人觉得雷锋的助人为乐等精神是“傻子”行为,过时了;如果能够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雷锋精神在我们这个社会中的意义,认识到那是一种崇高的人格美,这些人会努力去追求学习雷锋精神的。 
    
其次,作为教育者,必须善于引导学生去认识美,使学生美的观念的需求得到满足,产生美和感动。正如梁启超所言:“……欲摹写其情状,而心不能自喻,口不能自宣,笔不能自传。有人焉,和盘托出,彻底发露之,则拍案叫绝曰:‘善哉善哉,如是如是。’所谓‘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感人之深,莫此为甚。”(《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老师对于美的解释就应像“有人”、“夫子”那样“彻底发露之”,使学生觉得与其“心有戚戚焉”,这样才能心领神会,沉醉于美之中,去追求美。 
    
另外,要注意培养学生初步地表现美的能力,发展他们的艺术才能,为他们将来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打下基础。 
    
学生是孩子,有时他们虽然认识到什么是美的,但自己还不知道如何去表现美、创造美,也就是不一定知道怎样使自己的语言、行为以及心灵等美丽起来。这就好像鱼是美的,但你不能只给学生一条鱼,还应教给他们捕鱼的技术,让他们自己去获得美的东西,这就需要平时持之以恒的培养、陶冶、实践。 
    
为了达到上述要求,仅仅把美育看成是美术(图画)课或音乐(唱歌)课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以开设一些美学鉴赏、美学讨论、美学设计课等,培养和锻炼学生认识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美是一个目标,是审美主体心灵的自由,人们在审美情感投入的刹那,便进入了一种忘我的状态,心灵自由自在地在做一次次美的畅游。这是一种心灵的沉醉与神往,是一种人生的高峰体验,是一种人格的开拓。 

上一页  [1] [2]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 下一篇文章:美育与素质教育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让心灵去沉醉与神往─谈学校美育与德育”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让心灵去沉醉与神往─谈学校美育与德育”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谈中职学校语文学习现状及改革
  • ››研究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保障机制问...
  • ››浅议电影作品的著作权问题
  • ››谈开放性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人格的...
  • ››谈以学生为本的美国职业技术教育改...
  • ››论韩国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 ››浅谈独具特色的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
  • ››浅谈荷兰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
  • ››论高职院校中的技术伦理教育
  • ››论探究教学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有效...
  • ››让心灵去沉醉与神往─谈学校美育与...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