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终究要自己“钻出来”,而且也只有学生自己“钻出来”,才能识破迷津,走出迷魂阵。对这一类疑点,有的则给予点拨即可有的应提供思路,还有的则不仅要扶“上马”,还应“送一程”。
四、创造性阅读
如果说,质疑性阅读是较高层次的阅读,那么,创造性阅读则是更高层次的阅读。这种阅读要求教师应顺着学生的思维规律,并加以恰当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散发,在阅读中实行再“创造”。这既能培养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深入理解作品的习惯,又利于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我在教《凡卡》一课时,这了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在课文结束时,又提出一道思考题:你们认为凡卡的爷爷能收到这封信吗?当凡卡从美梦中醒来时,会是怎样一种情景呢?一石激起千重浪,课堂上立即出现思潮滚滚,议论纷纷的场面,学生争着发表自己的见解。
古人读书贵在“自得”,又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对一篇文章只要多读,熟读就能大有益处,不用解说,自晓其义。有口无心的读不同于专心致志的读;盲目的读有别于自觉的读;应付式的读“食不知味”,有目的的读“津津有味”。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来选取最佳的读法,专心致志地、自觉地去读、边读边议,比较异同,质疑解难,力求创新,从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以适应未来的需要。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