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医学论文牧医论文
   禽流感的研究进展      ★★★ 【字体: 】  
禽流感的研究进展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09:49:08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邓俊花
(莱阳农学院动物科学院   山东莱阳  265200)
 
摘要:当前禽流感在世界各地的爆发呈上升势头,严重影响养禽业发展。特别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流行已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威胁,引起各国人民的广泛关注。本文对禽流感做全面、简要的介绍,提出通过防疫措施与免疫接种相结合是当前的预防方案,对广大读者正确认识禽类烈性传染病将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禽流感,禽流感病毒,诊断,预防与控制。
THE STUDY OF AVIAN INFLUENZA
 
Abstract:In nowadays ,the hurricane of avian influenza viruses (AIV)takes on the tendency of rising everywhere in the world 。It has influenced seriously the development of avian domain , especially,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HPAI) is in popular ,which has caused threaten for healthy of human being 。Each-nation people extensively notice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HPAI)。
The article will brevity and all-round introduce avian influenza ,suggest a way on prevention and occupation ,in which there are preventing measure and immunity farming 。I hope that this article will help most readers correctly know heavy disease of avian 。
 Key words :avian influenza ,avian influenza virus ,diagnostic content ,prevention content 。
一、        关于禽流感(Avian influenza)
㈠定义:通俗的说,禽流感就是禽类的病毒性流行性感冒,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一种从呼吸系统到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传染病。禽流感被国际兽医局定为A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
分类按病原体的类型,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非致病性.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率、死亡率高,感染的鸡群常常“全军覆没”;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出现零星死亡;非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仅使传染的禽鸟体内产生病毒抗体.
㈡历史:最早的禽流感记录是在1878年,意大利发生鸡群的鸡群大量死亡,当时被称为鸡瘟。
到1955年,科学家证实其治病病毒为甲型流感病毒。此后,这种疫病更名为禽流感。
2004年1月27日中国广西龙安县叮当镇的一个个体养鸡场也被证实发生了H5N1亚型高治病性禽流感。截至2004年2月2日8:00,中国内地已发生禽流感疫情和疑似疫情的省份已达到10个。
二、       病毒:
㈠属 引起禽流感的病原为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该病毒属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中只有一个属,即流感病毒属。
㈡病毒的分类:整个流感病毒可为3个抗原型,可分为A、B、C。
 
人流感病毒
猪流感病毒  主为H1、H2、H3亚型
 A型   马流感病毒   主为H5、H7、H9亚型
禽流感病毒        
结构流感病毒具有多形性,典型的A型流感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为80—120nm。流感病毒的多形性是一种遗传标志。但初分离的多形态的病毒粒子,经过鸡胚或细胞培养物连续传代后主要变为球形。
流感病毒具有囊膜,在囊膜表面有许多放射状排列的突起,即纤突或刺突。在电镜下可见囊膜表面的纤突可分为两类,一类呈棒状,由血凝素分子的三聚体构成;另一类呈蘑菇状,由神经氨酸梅分子的四聚体构成,两种结构在囊膜上的比例约为HA:NA=75:20。
流感病毒的囊膜由纤突、双层类脂膜和基质蛋白构成。基质蛋白是病毒粒子内的主要蛋白成分,其形成的基质膜紧贴在类脂双层内面包围着核衣壳,是维持病毒形态的结构蛋白。流感病毒的核衣壳螺旋对称,其核酸类型为单股负链RNA,分为大小不同的8个片段,总长度约为13.6kb,分别编码不同的病毒蛋白。核酸外被覆螺旋排列的壳粒,主要由核蛋白(NP)构成。据报道,流感病毒粒子的化学组成为:RNA0.8%~1.1%,蛋白质70%~75%,脂质20%~24%,碳水化合物5%~8%。由于流感病毒的多形性,不同毒株的化学组成会有一些差异。由流感病毒基因组RNA的8个基因片段编码的蛋白成分共有10种,分别是PB1、PB2、PA、HA、NP、NA、M1、M2、NS1、NS2。
从上到下依次是PB2  PB1  PA  HA  NP  NA  M1+M2  NS1+NS2
亚型禽流感病毒基因结构的多节段性,决定了禽流感病毒血清型众多和具高度的变异性.(表现在基因重排\互补\表型的混合和核衣壳移植\重排移植和突变抑制)
根据流感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和神经氨酸梅(Neuraminidase, NA)抗原性的差异,又可将其分为不同的亚型。目前A型流感病毒的HA已经发现14种,分别以H1—14命名;NA已发现9种,分别以N1—9命名。有报道称目前已分离到的HA有16种,NA已有10种。
病毒的毒力差异很大,高致病性毒株主要是H5N1亚型,H7N7亚型(注:毒株名是甲型/真性鸡瘟病毒/荷兰/27(H7N7))
附:英文亚型注释【Avian influenza viruses (AIV) ar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subtypes based on antigenicties of the surface protein hemagglutinin (HA) and neuraminidase (NA) ,and 15 HA subtypes and 9 NA subtypes have been isolated from birds .At present ,AIVs with N1(H5N1)or N2(H5N2 and H5N9) NA are widely isolated in poultry .In this study ,we developed an RT-PCR method to differentiate N1 subtype AIVs from N2 subtypes AIVs .The target PCR product was 358 bp and 377 bp respectively .The reference virus strains serve as positive control, which include A/goose/Guangdong/1/96(H5N1), A/Turkey/England/N28/73(H5N2), A/African starling /983/79(H7N1) and A/Turkey/Wiscosin/1/66(H9N2). We use this method inspect 37 influenza virus isolates which include 16 N1 subtype viruses and 21 N2 subtype viruses .The PCR positive ratios were 87.5% (14/16) and 95.2%(20/21) respectivel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CR primers have much advantages .In addition ,we tested 50 positive samples stochastic ,the ratio of veracities was 98.0%(49/50)  】
病毒的复制过程:1、病毒吸附在细胞的表面含唾液酸的糖蛋白受体上,然后经过受体介导的细胞内吞作用,病毒进入细胞。这包括暴露于核内体内的低PH导致HA的构象改变、介导膜融合。这样,核衣壳便进入胞浆,并移向胞核。2、流感病毒利用独特的机理转录。启动转录时,病毒的核酸内切酶从宿主细胞的mRNA上切下5`帽子结构,并以此作为病毒转录酶进行转录的引物,产生出6个单顺子的mRNA,并转译为HA,NA,NP3种聚合酶(PB1,PB2,PA)。NS和M基因的mRNA进行拼接,每个产生出2个mRNA,依不同阅读框架进行翻译,产生NS1,NS2,M1和M2蛋白。HA和NA在粗面内质网内糖基化,在高尔基体内修饰,然后转运到表面,植入细胞膜中,HA需宿主细胞.蛋白酶将其裂解为HA1和HA2,但两者仍以二硫键相连。这种裂解可生成传染性病毒,并以出芽方式从质膜排出细胞。
㈥  病毒的抵抗力:1.病毒是一种有囊膜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敏感。
2.常用消毒剂如福尔马林、去氧胆酸钠、β-丙内脂、羟胺、十二烷基硫酸钠、稀酸、氨离子、漂白粉、碘剂、重金属离子等都能迅速破坏其传染性。
3.病毒对热敏感,56℃ ,30分钟;60℃ 10分钟;70℃ 数分钟就可杀死病毒。
4.低温度对病毒的影响不大:直射阳光40 -48小时灭病毒;紫外线可迅速灭病毒。
血凝性 禽流感病毒的囊膜表面具有血凝素(HA),能凝集多种动物的红细胞,并能被特异的抗血清所抑制。禽流感病毒凝集的红细胞种类与鸡新城疫病毒凝集的种类有所不同,以此可鉴别两种病毒(见表1)。
表1:I系鸡新城疫病毒与禽流感病毒血凝活性的比较
 
红细胞来源
绵羊
山羊
豚鼠
小白鼠
麻雀
鸡新城疫病毒
+
-
-
-
-
-
-
±
+
+
+
+
+
禽流感病毒
±
+
+
+
+
+
-
±
+
+
+
+
+
 
三、流行病学:
禽流感病毒感染宿主多样化,水禽和野生鸟类可作为高致病型禽流感的重要传染源.
1、易感动物-在家禽中以鸡和火鸡最易感,其次是雏鸡和孔雀、鸭、鹅和鸽则较少感染.
2、传染源-多种带毒动物或患病动物,最重要是水禽,如鸭、鹅。
3、传播途径-⑴主要是水平传播,如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损伤和眼结膜等途径。⑵人员和车辆往来是传播本病的重要因素⑶吸血昆虫可传播病毒,带毒的种蛋可能垂直传播.⑷人工接种使易感群感染.
4、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季和春季最为严重.
四、临床症状学
⒈潜伏期:从数小时到数天,最长可达21天.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病毒的毒力,感染数量,禽抵抗力,日龄,品种,营养,饲养条件等,潜伏期内有传染的可能性.
⒉临床表现:
症状:常以呼吸道和消化道为主的症状. 排黄绿色粪便/产蛋下降/有神经症状,角弓反张/一般肿头,冠肉鬃紫黑色血斑,跖部鳞片出血/饮水量减少                         
急性型:主为鸡火鸡
 分为三种               呼吸道型:火鸡
                        野禽的隐形性感染:主为迁徙
⒊病理变化:
(一)高致病性组织病变主为坏死,主以消化器官变性为主;
低致病性主侵泌尿生殖道;非致病性不引起明显的病理变化.
(二)特殊性病理组织学变化为水肿、出血、血管套(血管周围淋巴组织聚积而成)
(三)剖解变化 脸部肿胀腿部皮下水肿⑶排黄绿色粪便冠鬃水肿、发绀口腔、喉头、气管和皮下组织出血,气管有粘稠物(注:禽流感—气管全面出血,颜色鲜红;霉形体—全面出血,颜色暗红;传支传喉新城疫—气管凹部出血;大肠杆菌—气管凸部出血)小肠出血呈不规则块状(注:新城疫—小肠出血规则圆滑)腺胃乳头肿大出血,腺肌胃交界处有血带(禽流感—腺胃出现块状出血,不但乳头出血,而且乳头之间也出血,出血点粗糙不平;新城疫—腺胃出现点状出血,且多以溃疡为主,腺胃则只在乳头尖部出现,出血点外围圆滑)卵黄破裂和萎缩,伴有腹膜炎皮下腹样浸润.
五、诊断
⒈禽流感的临床诊断症状变化较大且无典型性,因此确诊需要靠病原学和血清学鉴定.
病毒分离,病毒抗原和血清抗体检测是诊断禽流感的重要方法。
病毒分离鉴定:病料—尿囊腔接种9-11日龄SPF鸡胚—取尿囊液—一部分动物攻毒确定强弱毒株,一部分采用HA和HI试验鉴定,并排除新城疫病毒.
血清学实验:
◆HA和HI实验.同新城疫的鉴定
◆琼扩实验(AGP)常用免疫双扩散.可定量测定抗原或抗体,采用1%的琼脂和8%的氯化钠.
◆中和试验:采用鸡胚或组织细胞.一般采用固定病毒稀释血清的方法.判断是检查接种鸡胚的尿囊液的血凝活性或细胞培养物的血细胞吸附作用.能使不出现血凝活性或有白细胞吸附作用的最高稀释度即为血清的中和抗体滴度.
◆ ELISA技术以抗原包被酶标反应板,可在感染后6天检出抗体.
◆   免疫荧光技术:定为病毒感染细胞中的特异性抗原
◆   补体结合实验
◆   放射免疫分析法(RIA)
◆ 核酸探针技术
⒉流感病毒A(H5N1)特异性血凝素基因反转录PCR检测呼吸道标本阳性均可确诊。
⒊高致病力OIE规定的标准为:将含病毒的鸡胚尿囊液原液用灭菌生理盐水作1:10稀释,静脉内接种4-8周龄SPF鸡8只,每只0.2ml,隔离饲养观察10天,死亡大于6只者,判定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⒋鉴别诊断:
疾病
临床表现
禽流感
排黄绿色粪便/产蛋下降/有神经症状/一般肿头,冠肉鬃紫黑色血斑,跖部鳞片出血/饮水量减少/(起病急,可出现发热,咳嗽,全身不适,肌痛,眼结膜炎,恶心,腹泻水样便等/.眼结膜炎与持续高热常见./人――部分患者病情迅速加重,出现病毒性肺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呼吸衰竭,心衰等)
腺胃乳头肿大出血/腺肌胃交界处有血带,/气管有粘稠物,/卵黄破裂和萎缩,伴有腹膜炎/,皮下腹样浸润.
传染性支气管炎
呼吸道症状轻,气管罗音,喘气,/产蛋下降,出现软壳蛋,畸形蛋,/传播迅速,/支气管内干酪样栓子,/卵泡充血,出血,破裂,卵黄液浑浊/肾肿大,有尿酸盐沉积/腺胃壁有溃疡
新城疫
排黄绿色粪便/产蛋下降/有神经症状/一般无肿头,冠肉鬃无紫黑色血斑,跖部鳞片不出血/饮水量不会减少,甚至还会增加
腺胃乳头出血/肌胃角质膜枣核状出血和溃疡灶/泄殖腔弥漫出血/气管内环状出血/胰胃一般不会出现明显坏死/心冠脂肪不会有血点/皮下一般无胶冻样浸润等
上呼吸道感染
主为流鼻涕、鼻塞/咽喉肿痛、发痒、咳嗽、发热/四肢酸痛等/个别也会引起胃肠道不适
非典型性肺炎
病人高烧、干咳,并没一般流感的流涕、咽痛等症状,也无常感冒常见的白色或黄色痰液、偶见病人痰中带血丝/病人出现呼吸急促的现象,个别病人出现呼吸窘迫综合症/病人白细胞正常或下降/临床症状不严重时,X光片中已显示病人肺有絮状阴影,并快速发展/此病用抗生素类药多无效
 
⒌扑灭一次爆发疫情的标准:疫区最后病例采取扑杀和彻底消毒后,至少21天无新病例出现.
六、预防与控制
㈠预防措施
做好严格的消毒工作.包括在进禽雏前舍的消毒,如用福尔马林熏蒸3天.在饲养管理过程中禽体消毒,可用0.5%强力消毒灵喷雾消毒,一周2次.饮水消毒,菌毒净和百毒杀在蛋和肉中无残留,可用于饮水消毒.实施饮水消毒时,其药物浓度必须准确.用具消毒,每日对所用过的饲用器具,用0.01%菌毒净或百毒杀或0.05%强力消毒灵液洗刷干净,晾干后备用.禽舍中环境的消毒,可用氯制剂、二氯异氰尿酸或二氧化氯等喷雾消毒.对进出场人员、车辆的消毒,可在场门口设消毒池对车辆消毒,在进舍前要更衣并用紫外灯和消毒池对人员消毒.另外还要做好禽舍的通风换气以降低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
加强饲养管理以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可用补液盐、电解质,补充维生素C、B或用免疫增强剂;在寒冷季节做好禽舍的保温工作,避免家禽遭受冷应激.
做好预防接种.见表.
推荐免疫程序
种类
日龄
剂量ML/只
接种途径
肉鸡
5-7
0.3
皮下注射
种鸡、蛋鸡
7-10
0.3-0.5
皮下注射
18-20
0.5
胸肌注射
50-60
0.5
胸肌注射
小鹅
0.5
 
中鹅
1
 
成年鹅
2
 
肉鸭
饲养期为
40天左右
流行区5-7日
0.5
皮下或肌注
非流行区10-15日
0.5
皮下或肌注
饲养期为
40天以上
5-7日
0.5
皮下或肌注
30天后
0.5-1
二免
肉种鸭、种番鸭(三免)
产蛋前15天左右
1.0-0.5
肌注
蛋鸭(三免)
产蛋前15天左右
1.0
肌注
 
备注:种鸭蛋鸭首免二免同上,2-3月后同剂量四免.
㈡周围有疫情发生时应采取的措施
若疫情发生在5千米以外,加强防范,最好的办法是加强隔离和消毒.封锁各道路的路口,严防疫区的车辆、人员进入;杜绝从疫区进鸡;对出入鸡场的人员、工具、车辆要严格消毒;禽舍要加强带鸡消毒和年环境消毒.在兽医人员的技术指导下,紧急免疫接种.
若疫情发生在3千米以外,除做好隔离和消毒工作,必须对所有的易感禽类实施紧急疫苗接种.一般应进行2-3次.
对于农民自家小规模饲养的鸡、鸭、鹅等预防方法:注意禽舍的清洁卫生,定期对禽舍消毒.自觉接受防疫监督机构的监测.如在禽流感受威胁区内,应给家禽注射有效的疫苗.一旦发现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应立即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并对疫点采取封锁隔离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㈢发生疫情后应采取的措施
一旦怀疑饲养的禽类有禽流感病症发生,应立即向当地兽医卫生监督检验部门汇报,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妥善处理.按国家规定,凡是确诊为高致病性禽流感后,应立即对3千米以内的全部禽只扑杀、深埋,其污染物做好无害化处理.对污染的禽舍先用去污剂清洗,再用次氯酸钠溶液消毒,最后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熏蒸.铁制笼具可采用火焰消毒.粪便和垫料应通过掩埋方法进行处理.对处理粪便和垫料的工具要用火碱水或其他消毒剂浸泡消毒.
㈣疫苗研究
灭活全病毒疫苗  重组活载体疫苗  亚单位疫苗  核酸疫苗  转基因植物疫苗
七、与人类及其它动关系
鸡、鸭              家禽(鸡火鸡)
 

     马        鸳鸯      猪 水禽(鸭鹅)    猪       人
 

     海豚             人
*人感染几率小的原因:
㈠禽流感病毒不易被人体细胞识别并结合;
㈡人群流感病毒其基因组含几个人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而禽流感病毒无;
㈢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由于含碱性氨基酸多,在人体内复制困难
*禽流感与其他流感关系:
由于猪与人种间差异小,禽流感病毒可在猪体内与人流感病毒杂交,并产生能感染人的新的流感病毒.
八、致谢
在整个过程中,单虎老师给予了我学术及操作的帮助;还有杨瑞梅老师给予我实验上的指导;我的师姐、实验伙伴及同学都给了我许多帮助,在此我真诚向他们表示感谢!在今后的学习和实验过程中,我要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认真研究,争取在学术方面有所成绩!
九、参考文献
[1]李海燕,辛晓光,田国斌,等.中国畜禽传染病,1998,20(增刊):157~159.
[2]李海燕,辛晓光,田国斌,等.中国预防兽医学报,1999,21(5):321~324.
[3]王锡,唐秀英,李金璋,等.禽流感诊断技术(农业部培训班讲义)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1994,10.
[4]田国斌,唐秀英,于康震,等.中国畜传染病,1998,20(1):32~34.
[5]邓国华,于康震.中国畜禽传染病,1998,20(3):132~135.
[6]邓国华,于康震.中国预防兽医学报,1999,21(2):81~83.
[7]李海燕,辛晓光,田国斌,等.中国畜禽传染病,1998,20(4):233~235.
[8]王锡,鞠复邦,王立男,等.中国畜禽传染病,1987,9(1):24~26.
[9]陈化兰,于康震.H7亚型禽流感病毒A/Afri.Star./Eng-Q/983/79(H7N1)株血凝素基因全序列分析〔J〕.中国畜禽传染病.1998,5:257~259.
[10]陈化兰,于康震,田国斌,等.H5及H7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的RT-PCR扩增及克隆〔J〕.中国畜禽传染病.1997,1:16~18.
[11]WoodGW,etal.DeducedaminoacidsequencesatthehaemagglutinincleavagesiteofavianinfluenzaavirusesofH5andH7subtype〔J〕.Arch.Virol.1993,130:209~217.
[12]WebsterRG,etal.Influenzavirusapathogenicity:thepivotalroleofhemagglutinin〔J〕.Cell.1987,50:665~666.
[13]WebsterRG,etal.ImmunitytoMexicanH5N2avianinfluenzavirusesinducedbyafowlpox-H5recombinant〔J〕.AvianDisease.1996,40:461~465.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基因治疗

  • 下一篇文章:细菌基因表达调控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禽流感的研究进展”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禽流感的研究进展”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低聚木糖与产酶益生素合用对生长猪...
  • ››鲤鱼(CYPRINUS CARPIO)肠道不同部...
  • ››芽菜风味狗肉香肠的研制
  • ››对东北地区畜牧业发展战略问题的探...
  • ››浅谈畜牧养殖小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对兽药地方标准清理工作
  • ››中草药黄芪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 ››免疫组化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
  • ››论新时期我国渔业船舶安全管理工作...
  • ››苜蓿高产栽培管理与加工调制
  • ››禽流感的研究进展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