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 要】目的:观察奥曲肽治疗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07年6月住院就诊的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奥曲肽治疗组和垂体后叶素治疗组,比较二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奥曲肽组)和对照组(垂体后叶素组)。治疗组在24小时的止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再出血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奥曲肽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安全有效,在临床上有重要的应当价值。
【关键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奥曲肽;垂体后叶素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最常见的死亡原因,病死率高。
目前本病治疗方法包括内科药物治疗、内镜下止血及外科手术治疗。在内科药物治疗中,血管收缩剂垂体后叶素因其疗效确切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使很多患者机体不能接受。奥曲肽是人工合成的天然生长抑素的八肽衍生物,其半衰期较长,应用于临床后发现其不良反应小,疗效肯定[1]。本文将我院2005年1月~2007年6月来用奥曲肽治疗EGVB47例患者与47例应用垂体后叶素治疗的EVB患者作临床对比,以探讨验证奥曲肽对EGVB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94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就诊的患者。94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奥曲肽治疗组与垂体后叶素治疗组。
奥曲肽治疗组47例,其中男38例,女9例,年龄32~57岁,平均年龄(53.5±9.50)岁,治疗前平均出血量为(1230.5±260.50)ml;肝功能Child’s分级[2]:A级9例,B级25例,C级13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轻度14例,中度15例,重度18例;原发疾病:肝炎后肝硬化28例,血吸虫性肝硬化13例,酒精性肝硬化6例。
垂体后叶素治疗组47例,男39例,女8例,年龄31.5~58.5岁,平均年龄(54.5±9.50)岁,治疗前平均出血量(1200.50±270.50)ml;肝功能Child’s[2]分级:A级8例,B级27例,C级12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轻度15例,中度16例,重度16例;原发疾病:肝炎后肝硬化27例,血吸虫性肝硬化12例,酒精性肝硬化8例。
1.2 病例纳入标准 ①患者有呕血及或黑便的临床表现及肝硬化病史;②经检查患者有静脉曲张活动性出血或静脉曲张表面有凝血块或渗血,或曲张静脉表面糜烂[3]。
1.3 病例排除标准 本研究中将患者有其他部位出血灶,严重心脑肾疾患,各种肿瘤及出血性疾病患者不纳入研究范围。
1.4 给药方法 (1)奥曲肽治疗组先用奥曲肽(瑞士产)0.1mg首剂静脉推注,然后0.3mg静脉点滴,维持12h,25μg/h。(2)垂体后叶素治疗组先采用垂体后叶素5u静脉推注,后用垂体后叶素40u及酚妥拉明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12h维持,垂体后叶素0.05~0.1u/min,酚妥拉明25~50μg/min。在出血控制后逐步减量维持。
1.5 疗效评价标准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用药前均放置胃管,用以监测出血情况,在研究中治疗开始后每1小时用200ml生理盐水冲洗胃管,至无血水抽出,以后反复抽吸胃液多次,至不再有鲜红色血液抽出为止血时间。①显效:8h内止血;②有效:24h内止血;③无效:24h后仍有活动性出血,并观察药物的副作用。
1.6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两组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24h止血率及平均止血时间比较 两组的24h止血率以奥曲肽治疗组高于垂体后叶素组,平均止血时间以奥曲肽治疗组组低于垂体后叶素组,两组间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奥曲肽治疗组的止血效果好于垂体后叶素组。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比较 奥曲肽组仅2例感腹胀、恶心不适,占4.26%;垂体后叶素组9例发生腹痛、便次增多,10例感胸闷、胸痛,占40.43%。
3 讨论
3.1 EGVB的发病特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乙肝肝硬化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死亡率高,首次出血的死亡率高达50%,居消化道出血首位。由于肝功能差,凝血因子减少,对止血极为不利,内科治疗棘手。降低门静脉压力是抢救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最基本最确实的措施,凡能降低肝内血流阻力或减少门脉系统血流量的药物,均可降低门脉压力。
3.2 垂体后叶素治疗EGVB的局限性垂体后叶素能收缩机体内脏血管,减少血流量,特别是降低胃左静脉血流量,导致患部曲张的食管静脉压力降低,达到止血效果。但其作用有一定局限性,主要是选择性差,使全身小动脉血管收缩同时可使胃肠道平滑肌收缩,促进胃蠕动,导致患者出现腹痛、腹泻、胸闷、心悸等症状,对一些合并冠心病者可诱发其心衰、心肌梗塞,使很多患者机体不能接受。
3.3 奥曲肽治疗EGVB的机制
奥曲肽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八肽的化合物,是一种长效生长激素释放抑素,生物半衰期1~2min,奥曲肽的缩血管作用具有选择性,可明显减少内脏血流量。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胰高血糖素,而致内脏血管收缩,门脉主干血流量减少25%~35%,进而降低门脉压12.5%~16.7%,发挥其治疗作用。当前研究认为,奥曲肽对EGVB的药理作用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①选择性地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减少内脏血流量,降低门脉压力和食管曲张静脉压力。②抑制胰高血糖素、NO的分泌,阻断内脏血管的扩张,使其内脏血流量下降。③使食管下段括约肌收缩,增加括约肌的张力,压迫食管下段的静脉丛,进一步降低门静脉压力。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奥曲肽治疗EGVB止血迅速、疗效肯定、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病人耐受好,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吴云林.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的现代治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1-8.
[2]肖鸿丽,肖鸿飞,郭玉红.奥曲肽与垂体后叶素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观察[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1,13(2):113-114.
[3]黄丽芳.奥曲肽与垂体后叶素治疗EVB的疗效比较[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29(3):308-309.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