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医学论文临床医学
   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60例疗效分析 肖斌      ★★★ 【字体: 】  
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60例疗效分析 肖斌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7-01 13:41:50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 要】目的:比较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方法:将60例癫痫患儿完全随机分为丙戊酸钠组30例,左乙拉西坦组30例。丙戊酸钠组应用丙戊酸钠治疗;左乙拉西坦组应用左乙拉西坦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丙戊酸钠组30例癫痫患儿治疗后无效4例、有效20例、完全控制5例、加重1例、总有效率25例(83.4%)。左乙拉西坦组30例癫痫患儿治疗后无效3例、有效18例、完全控制6例、加重3例、总有效率24例(80%)。两组总有效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总有效率差异吴显著性。结论: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均是相对有效的小儿抗癫痫治疗药物。

    【关键词】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癫痫;儿童


     儿童癫痫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男性多于女性,同时与年龄有明显的相关性,多在2~14岁期间发作,9岁左右为高峰,16岁前缓解或消失,预后较好。此症状群表现为短暂、单纯的部分面部偏侧运动发作,如单侧面肌、口咽肌、口唇的短暂强直或阵挛性抽动[1,2]。

    常伴有躯体感觉症状,有些可能发展为强直阵挛发作。为家长和患儿本身增添了沉重的负担,为探讨更好的治疗儿童癫痫的方法,我院对60例痫患儿应用丙戊酸钠以及左乙拉西坦进行治疗,现将疗效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来自与我院2007年8月至2008年2月儿科收治的60例癫痫患儿,男35例,女25例。年龄在3将每天剂量分2次服用[5]。观察两组的疗效。

    1.5 观察指标 服药前后均进行血常规、血糖、肝肾功能检查,服药后1个月时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以后每3~6月复查1次。观察服药后疗效和发不良反应的情况。

    1.6 疗效判断标准 以发作频率减少的百分率为标准。无效:发作频率减少<50%;有效:发作频率减少≥50%;完全控制:发作频率减少100%;加重:发作频度增加>25%。总有效率=完全控制率+有效率。

    1.7 统计分析: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效果情况 详见表1

个月至11岁之间,平均年龄6.7±3.8岁。病程20d至11年,平均病程3.8±1.9年。其中强直-阵挛发作10例,强直发作5例,阵挛发作5例,肌阵挛发作3例,失张力发作2例,限局性运动性发作4例,失神发作1例。其中58人有影像学变化,2例影像学无异常改变;临床表现为发作形式多样、频繁,可以强直、或不典型失神发作、肌阵挛发作和失张力发作等多种形式发作。

    1.2 纳入标准 临床表现和脑电图等检查诊断为癫痫。查血常规(含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和肝功能均正常者。

    1.3 排除标准 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患儿。

    1.4 治疗方法 60例患者随即分为2组,每组30人,一组给予丙戊酸钠治疗,丙戊酸钠使用剂量[3,4]为11.5~60mg/(kg.d),首次用药剂量:<10岁10mg/(kg.d),≥10岁300mg/d,口服,3次/d。1周之后发作未控制或控制不满意者,则每周分别增加5~10mg/(kg.d),直至达到满意疗效。若服药不能有效控制病情,则改用其他抗癫痫药物治疗。另一组采用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商品名:开浦兰)进行治疗,起始剂量为每日10mg/kg,每1周增加上述剂量一次,3~4周加至目标剂量每日20~40mg/kg,3 讨论本研究结果显示丙戊酸钠总有效率达到83.4%,左乙拉西坦总有效率达到80%。两组总有效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均是相对有效的小儿抗癫痫治疗药物。丙戊酸钠系广谱抗癫痫药,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增加脑内抑制性神经介质γ-氨基丁酸(GABA)的浓度和选择性的增强突触后对GABA的反应,使神经元的抑制性加强而达到抗癫痫作用的。左乙拉西坦LEV是一种可用于添加治疗的广谱有效的抗癫癎药。LEV作用靶点是中枢神经的突触囊泡蛋白2(SV2),SV2有可能是通过提高分泌性囊泡的数量来促使神经递质的正常释放。LEV具有血浆蛋白结合率低、不经肝脏代谢、不诱导肝细胞色素P450酶、主要经肾脏迅速排出。有研究显示,从安全性来看,LEV无严重不良反应[6]。

    参考文献

[1]王淑娟,孙秀芳,刘佩云,张贵君,刘英高.妥泰与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癎临床及脑电图对比研究[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04,(03).

[2]杜建民,王洁华.丙戊酸钠添加硝西泮治疗儿童癫痫全身性发作36例[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5,(04).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 谭白菊

  • 下一篇文章:奥曲肽治疗食管胃底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94例临床观察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60例疗效分析 肖斌”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60例疗效分析 肖斌”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先天性尿道下裂治疗现状
  • ››对腋臭治疗的临床研究
  • ››两药加营养支持治疗慢性肺心病并心...
  • ››蓝芩口服液治疗放射性咽喉炎的疗效...
  • ››探讨健康教育对抑郁症患者的效果
  • ››○先天性肾发育不良与分子生物学的...
  • ››脑电图在老年人癫痫发作中的应用及...
  • ››运城市艾滋病防治宣传的思考
  • ››创伤救治中容易但不容忽略的若干问...
  • ››如何看待临床应急用血行为
  • ››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