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医学论文中医学
   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经验总结 王贺忱      ★★★ 【字体: 】  
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经验总结 王贺忱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7-01 13:17:24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关键词】消化性溃疡;经验医学;治疗学

    消化性溃疡是指胃及十二指肠的溃疡,中医属“胃脘痈”范畴,胃脘痈为内痈之一,病机为邪气逆陷腠理,气血壅滞不通,以疼痛为主且多为灼痛、嘈杂性疼痛,伴吞酸或吐酸,恶心呕吐、大便时干时溏。笔者从事中医治疗10余年,采用中西药互补的治疗方法,明显提高了消化性溃疡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本病临床常见证型有:肝胃气滞型、肺胃失调型、脾胃虚寒型、胃阴不足型、寒热不调型,其他兼证有夹食、夹寒、夹瘀、寒热虚实并见等。

    1肝胃气滞型

胃脘胀痛、善怒、口苦、吞酸或两胁不舒,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加重,颜面红黄,舌质红赤、苔薄而干,脉沉弦。治宜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主方为加味左金丸[1]。

    证治体会:本证多见于溃疡早期,肝木失其条达,肝用偏颇、胃土受侮,是经常出现的临床症状,但须察肝用偏颇的原因为郁怒伤肝,疏泄失职或是因肝体不足而致肝用偏颇。胃脘胀痛、善怒、口苦、吞酸或两胁不舒、无固定压痛、舌质红赤、苔薄而干、脉沉弦为辨证要点。治宜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方以加味左金丸加减,以黄连、吴茱萸为主,配以川楝子、青、陈皮、瓦楞子、佛手、枳壳疏肝理气,降逆和胃而无伤阴化燥之弊。

    2肺胃失调型

胃脘隐痛,胸中痞塞,咳则胃脘不舒、呃逆、呕吐痰涎、吞酸、纳减运迟、神疲倦怠、面黄肌瘦、大便不畅、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缓。治宜补肺宣降,和胃止痛,方以救肺益胃汤加减[2]。

    证治体会:本证多见于溃疡慢性退行期和愈合期,由于升降失常、胃的张力较高,以胃脘隐痛,压痛点固定,纳减运迟,大便不畅,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缓为辨证要点。治宜补肺宣降,使升降有序,燥湿相济,纳运复常。本证因溃疡内缘炎症消退,出现新的上皮细胞组织,由于胃络失养,很可能转为萎缩性病变。若见痰湿偏重者,酌加草豆蔻、薏苡仁、山药、陈皮、半夏、藿香等。

    3脾胃虚寒型

胃脘灼痛或隐隐灼痛,喜暖、喜按、饥则痛甚、饱则痛缓、喜热饮,形体畏寒,呕吐清水而酸臭,小便清长,大便多溏,颜面灰白,舌质红,苔薄白而润,脉沉迟。治宜温中健脾、和胃止痛,方以黄芪建中汤加减[3-4]。

    证治体会:本证多见于溃疡病慢性退行期,临床以饥则痛甚、饱则痛缓、喜暖、喜按、小便清长、大便多溏,舌质红、苔薄白为辨证要点。若偏于胃络不和,升降失调,胃脘气滞或缘于脾气不升而致胃气上逆、呕吐清水,用黄芪建中汤加党参、白术、白芷;若属脾肾阳虚,火不生土,喜热饮、小便清长者,用附子理中汤加黄芪、山药。

    4胃阴不足型

胃中灼热,饥而不欲食,口干舌燥、喜冷温之物,吐酸、心烦、大便干、颜面红润、舌红苔薄黄、脉虚数。治以养胃生津、和胃止痛,方以益味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5]。

    证治体会:本证多见于溃疡病的急性活动期,临床以胃中灼热、饥而不欲食、口干舌燥、喜冷温之物,吐酸、心烦、大便干,颜面红润,舌红苔薄黄、脉虚数为辨证要点。若偏于气阴两虚,选用益胃汤;胃火上逆者用竹叶石膏汤加白芍、甘草、公英;兼有肝郁者用芍药甘草汤加佛手、郁金、川楝子等。

    5寒热不调型

胃脘痞满、硬痛、干呕、心烦、腹中雷鸣、大便溏而完谷不化,日数行,颜面绯红、舌红苔薄黄、脉虚数。治以泻热散阴、和胃止痛,方以甘草泻心汤加减[6]。

    证治体会:本证亦见于溃疡的急性活动期,以胃黏膜水肿、充血、脘腹痞满甚于灼痛、硬痛、干呕、心烦、腹中雷鸣、大便溏、完谷不化、日数行,舌红苔薄黄、脉虚数为主要辨证要点。本证需根据偏寒、偏热或气机阻滞的轻重选方,用药要有重点,无论偏寒、偏热均以温中化湿为主。对于痞满堵塞、大便完谷不化之症,系脾胃虚弱,运化失调,升降失常,切勿用攻下药物,以免造成虚象。方以甘草泻心汤加山药、白芍、甘草等。

    参考文献

1《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

    2《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饮食不下,取之三里也”。

    3《灵枢·小针解》“寒湿不适,而病生于胃肠”。

    4《金匮要略腹满疝食病脉证并治》“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

    5《丹溪心法》“郁而生热,或素有热,虚热相搏结郁于胃脘而痛或有食积痰饮或气与食相郁不散,停结胃口而痛”。

    6《证治汇补·心痛》“服寒药过多,致脾胃虚弱,胃脘作痛”。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伴发焦虑症疗效观察 周月涛

  • 下一篇文章:推拿手法联合刺五加注射液治疗颈椎病性眩晕临床疗效观察 邓中平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经验总结 王贺忱”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经验总结 王贺忱”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竹节参总皂苷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 ››少花龙葵化学成分预试及抑制亚硝化...
  • ››榕树叶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条件的研...
  • ››中西药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面神...
  • ››葫芦巴联合氨基胍对糖尿病大鼠肾脏...
  • ››红毛五加多糖对荷人喉癌裸鼠抗癌作...
  • ››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监测与护理
  • ››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一般认知基础
  • ››身心兼修的瑜珈健美法
  • ››感冒病不简单,破伤风不疑难
  • ››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经验总结 王贺...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