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医学论文中医学
   营养风险与中医证素相关性浅议      ★★★ 【字体: 】  
营养风险与中医证素相关性浅议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7-01 13:17:11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要:目的:了解具有营养风险和无营养风险患者的中医证素特点。方法:对264名住院患者,采用营养筛查量表NRS2002作为营养风险筛查工具,收集中医证型,分拆成相关证素后进行分析。结果:有营养风险组(A组)89人,无营养风险组(B组)175人;A组BMI22.92±6.93,B组BMI25.32±3.61(P<0.05);A组出现气虚的比例35.2%,B组出现气虚的比例21.7%(P<0.05);A组出现气滞的比例14.8%,B组出现气滞的比例32%(P<0.05);A组出现血瘀的比例44.3%,B组出现血瘀的比例60%(P<0.05);A组出现湿邪的比例6.8%,B组出现湿邪的比例16%(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营养风险与中医证素的分布存在一定的关联,有营养风险的患者出现更多的虚证证素,尤以气虚明显,相对较少的实证证素,尤以气滞、血瘀和湿邪三个证素明显。

  关键词:营养风险;NRS2002;中医证素中医论文发表

  营养风险是指营养因素影响患者结局的风险。

  已有营养不良(营养不足)或有营养风险的患者接受营养治疗有可能改善临床结局,包括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等。如果不存在营养不良(营养不足)和(或)营养风险,给予营养治疗有可能增加并发症或增加费用。因此,有必要对每一位入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评估其是否存在营养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是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推荐的较好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在临床获得了较好的推广和应用。针对具有不同营养风险患者的中医证素分布特点和差异的报道尚未见到,为此,我们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为进一步开展中医营养干预进行有益的探索。

  1对象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2011年2月至3月新入院患者中的264名,涉及到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心脏内科、神经内科、血液肿瘤科、血管外科、骨科和普外科共8个科室。

  2方法

  2.1营养风险筛查用经过校正的体重计实际测量,精确到0.2 kg;

  用经过校正的身高计实际测量,精确到0.2 cm。采用连续定点抽样调查方法,在患者入院次日早晨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采用NRS2002方法,结合我国BMI,完成营养风险筛查,填写到CRF表中;

  NRS2002评分≥3为存在营养风险(A组),NRS2002评分<3分为无营养风险组(B组)2.2中医证型记录患者入院诊断中的疾病诊断和中医证型,并记录有无手术安排。每个患者的中医证型按证素分拆,因纳入病例数较少,而病种和证型较多,故将同一个脏腑的不同虚证都归纳为同一个证素,例如“肾虚、肾气虚、肾阴虚、肾阳虚”都归为“肾虚”,并分别统计实证和虚证证素出现的个数,“0”代表未出现实证或虚证证素的患者例数、“1”代表出现1个实证或虚证证素的患者例数、“2”代表出现2个实证或虚证证素的患者例数、“3”代表出现3个实证或虚证证素的患者例数、“4”代表出现4个实证或虚证证素的患者例数。

  3统计方法

  将患者中医证型分拆为单个证素后,采用EPI-DATA 3.0软件双人双录入,SPSS 18.0软件进行录入数据比对和逻辑核查,确定数据录入正确后进入最终数据库并锁定。计量资料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对正态分布和方差齐同的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秩检验,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4结果

  4.1患者所在科室分布5讨论NRS2002[1]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循证医学资料开发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2005-2006年对全国13个城市19家三级甲等医院的15098例住院患者进行应用的结果说明该工具是适用于我国的比较好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2]。但是每个工具都有一定的缺陷,即使是有适应证的患者接受营养治疗后,也不是全部患者都得到改善结局的益处[1、3]。

  由调查结果可知,A组虚证出现频率高于B组;

  实证出现频率低于B组,尤以气虚、气滞、血瘀和湿邪四个证素的差异明显。无营养风险组的证素以实证为主,兼有虚证,说明尚处于疾病的较早阶段,有营养风险组的证素虽然实证仍超过虚证,但是两者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说明已经处于疾病中后期,虚实夹杂的阶段。营养治疗可以理解为补益之法,其应用方法也当与使用补虚药一样要注意:一、要防止不当补而误补。邪实而正不虚,误用则有“误补益疾”之弊;二、应避免当补而补之不当,如不分气血、不别阴阳、不辨脏腑、不明寒热,盲目使用补虚之品,用之无益,反而有害;三、扶正祛邪之间,要分清主次,要做到补虚而不留邪;四、应注意补而兼行,使补而不滞。现代研究已经表明不当补而误补,对病人有害而无益,因此才研究出营养风险筛查工具来帮助临床筛选有适应证的患者。研究[1]同时也发现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给予营养治疗也不是全部都能从中获益,其原因目前还无法解释,也无法对相关患者进一步细分,或者改进营养治疗方案,以提高营养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中医学理论和中药的应用经验和规律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思路。本研究也提示营养风险和中医证素分布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但尚不能指导临床营养风险筛查,还需结合疾病与临床结局,进一步深入观察和研究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民族医药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近况

  • 下一篇文章:帕金森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进展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营养风险与中医证素相关性浅议”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营养风险与中医证素相关性浅议”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竹节参总皂苷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 ››少花龙葵化学成分预试及抑制亚硝化...
  • ››榕树叶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条件的研...
  • ››中西药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面神...
  • ››葫芦巴联合氨基胍对糖尿病大鼠肾脏...
  • ››红毛五加多糖对荷人喉癌裸鼠抗癌作...
  • ››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监测与护理
  • ››幼儿心理理论发展的一般认知基础
  • ››身心兼修的瑜珈健美法
  • ››感冒病不简单,破伤风不疑难
  • ››营养风险与中医证素相关性浅议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