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轻型SLE相关基因。 此外,DRB3*0202(DRw52b)、*0301(DRw52c)也与蛋白尿负相关。这与Reveille等[8]报道的美国黑人DRw52b与狼疮肾炎高风险关联相反。这种差异显然与人种的遗传背景有关。我们推测DR52组等位基因单独不能决定狼疮肾炎,但它们与重要的狼疮肾炎相关基因呈连锁不平衡,通过组合而呈现不同的功能:与致肾炎基因连锁,功能显示致病性;与保护性基因连锁,显示保护性。 孟炜等[9]报道DQA1*0501是SLE的保护基因,本资料也提示DQA1*0501与狼疮肾炎低风险相关。这与国外报道DQA1*0501为SLE易感基因不一致。 我们先前生存率的研究结果显示男性是独立影响SLE病人预后的恶性因素,男性比女性更多出现管型尿[2]。但本研究未发现HLA-Ⅱ类基因在男女性之间的分布有差异。在鼠狼疮,Yaa基因(Y染色体自身免疫反应促进基因)可显著加速狼疮易感鼠发病[10],且狼疮肾炎严重;在人狼疮,是否存在具有类似功能的基因,值得深入探讨。 3.2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本研究发现DRB1*1501与SLE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正相关,这在国内外未见有报道。Reveille等[8]的研究结果提示3.7 kb I DQαRFLP片断与黑人SLE的神经精神症状负相关,并推测具有保护功能的序列在DQα分子链上。本研究结果未能支持这一论点。 3.3血液系统损害:DQA1*0101与淋巴细胞减少相关,未见其他可比性资料供讨论。DQB1*0201与贫血和白细胞减少关联。值得注意的是DQB1*0201同时与血尿素氮增高呈强负性关联,表明该基因主要引起血液系统损害。临床上某些SLE病人以血液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如严重贫血、血小板减少等,而其他系统损害轻或无,可能与携带DQB1*0201基因型有关。 3.4浆膜炎:本研究结果显示DQB1*0601与浆膜炎正相关,是重型SLE相关基因。文献[1]报道DQB1*0601是SLE易感基因。 本文研究分析HLA-Ⅱ类基因与狼疮性器官、系统损害的相关性,发现DR和DQ位点均有多个等位基因与SLE临床指标关联,部分显示易感性,部分显示保护性。结果对区分SLE临床亚型,早期预测SLE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重型SLE相关基因主要为DQA1*0101、DQB1*0201、DQB1*0302、DQB1*0303、DQB1*0401、DQB1*0601和DRB1*1501,对SLE具有保护性作用的基因包括DQA1*0501、DQB1*0301、DRB3*0202和DRB3*0301等。
谢尚葵现为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风湿病科博士后 作者单位:谢尚葵(200040 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皮肤科) 冯树芳(200040 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皮肤科) 沈福民(上海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遗传流行病学教研室)
参考文献
1.Tan EM,Cohen AS,Fries JF,et al.The 1982 revised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Arthritis Rheum,1982,25:1271-1277. 2.谢尚葵,冯树芳,傅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生存率的研究.中华医学杂志,1995,75:617-620. 3.Fronek Z,Timmerman L,Alper C,et al.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genes and susceptibility to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Arthritis Rheum,1990,33:1542-1553. 4.Doherty DG,Ireland R,Demaine AG,et al.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genes and susceptibility to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in Southern Chinese.Arthritis Rheum,1992,35:641-645. 5.王敏,董怡,黄尚志,等.中国汉人HLA-DRB1及TNF-α基因多态性与SLE遗传易感性的研究.见: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学会.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学会,1996.46-52. 6.彭学标,徐文严,岳晓玉,等.江苏籍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与HLA-DR基因的相关性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1997,30:7-9. 7.Arnett FC,Olsen ML,Anderson KL,et al.Molecular analysis of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alleles associated with the lupus anticoagulant.J Clin Invest,1991,87:1490-1495. 8.Reveille JD,Schrohenloher R,Acton RT,et al.DNA analysis of HLA-DR and DQ genes in American black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Arthritis Rheum,1989,32:1243-1251. 9.孟炜,沈福民,秦万章,等.中国南方汉族人群HLA-DQA1基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易感性分析.中华医学遗传杂志,1994,11:325-328. 10.Izui S,Iwamoto M,Fossatl L,et al.The Yaa gene model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 Immunol,1995,144:137-153. 11.张咸宁,潘新华,朱定良,等.中国南方汉族人群HLA-DQB1基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易感性研究.中国免疫学杂志,1997,1:37-39.
转自: 声 明: 本论文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来信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