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2年以上。病程不同患者心理指标及其与常模的比较可见,SLE患者生理指标在不同病程下与SCL-90各因子得分的关系不同。当病程为半年以下时,PLT、尿常规RBC/HP与心理指标关系较为密切(差异存在显著性的项数≥3),其中PLT与心理指标的关系最为密切(与所有的心理指标差异均存在显著性);当病程为半年至一年时,补体C3、Ro与心理指标关系较为密切,其中Ro与心理指标的关系最为密切;当病程为1~2年时,其中血常规与心理指标的关系最为密切;当病程为2年以上时,Ro与心理指标关系较为密切。 2.5 疾病严重程度不同患者生理指标与心理指标的关系 疾病严重程度不同是指SLE患者有脏器损害和无脏器损害而言。有脏器损害的SLE患者在SCL-90的得分有9项显著高于健康者,无脏器损害的SLE患者在SCL-90上的得分有6项显著高于健康者。随后对病重程度不同的患者进行t检验发现,有脏器损害的SLE患者在躯体化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无脏器损害的患者(P<0.05)。以上结果表明,有脏器损害的患者比无脏器损害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低。 2.6 辨证分型不同患者生理指标与心理指标的关系 辨证分型是指按中医诊断而言,可分为气阴两虚、肝郁气滞、脾肾阳虚和其他四型,不同辨证分型下SLE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同。在辨证分型下通过对比SLE患者SCL-90与健康者差异存在显著性的因子项数,可知脾肾阳虚和其他辨证分型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比气阴两虚、肝郁气滞的患者高。SLE患者生理指标在不同治疗方法下与SCL-90得分的关系不同。当辨证分型为气阴两虚时,PLT与心理指标关系较为密切(存在显著性差异的项数≥3);当辨证分型为肝郁气滞时,ENA、Ro、血沉与心理指标关系较为密切,其中ENA与心理指标的关系最为密切;当辨证分型为脾肾阳虚时,G与心理指标关系较为密切。 2.7 预后状况不同患者生理指标与心理指标的关系 不同预后状况下SLE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同。当患者病情好转时,SLE患者的SCL-90得分与健康者在8个项目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当治疗无效时,SLE患者的SCL-90得分与健康者在9个项目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随后对两种预后状况进行t检验发现,好转的患者在总均分、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其他等因子上的得分显著低于无疗效的患者(P<0.05),说明预后好转的患者比无疗效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高。当预后好转时,Ro、PLT、尿常规RBC/HP与心理指标关系较为密切(存在显著性差异的项数≥3),其中PLT与心理指标的关系最为密切;当治疗无效时,Ro、Pro、尿常规与心理指标关系较为密切,其中Pro、尿常规与心理指标的关系最为密切。 3 讨论 3.1 SLE患者心理健康问题明显 采用SCL-90量表来评定SLE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发现,无论是总分还是多项因子分的评定结果都较健康人为高,且有明显差异(P<0.05~0.01),提示SLE患者有明显的躯体化感受,主观的身体不适感,包括心血管、胃肠道等系统的主诉不适,头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其他躯体表现。SLE患者也有明显的强迫性体验,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无意义的想法、冲动、行为等表现。SLE患者也伴有明显的抑郁和焦虑,为患病而忧愁苦闷,无法静息、神经过敏、紧张以及总是担心不幸事情的发生。SLE患者的恐怖和偏执因子的评分也较健康人明显增高,由于患病而害怕治疗效果,由于皮肤损害而害怕与人交往,常出现社交范围狭窄、偏向、固执等。本研究的心理评定中,未发现人际关系敏感因子评分高于健康人,与朱云飞[2]等的研究结果不相一致。 3.2 生理指标与心理健康指标的相关特点 心理健康状况与生理指标的关系中,Ro和PLT是反映SLE患者心理变化的两个最重要的生理指标。从心理指标来看,敌对在多个生理指标的正常、异常状况下差异显著,是反映SLE患者生理状况最重要的心理指标。 3.3 诱因不同患者生理指标与心理健康指标的关系 在心理健康状况的评分中,当诱因为感染时,SLE患者的SCL-90各因子评分与健康者接近,当诱因为日晒和寒冷及其他时,SLE患者只在躯体化、抑郁两个因子上与健康人有差异,当诱因为疲劳和精神刺激时,多数因子上与健康人有差异。心理健康状况的不同诱因比较表明,SLE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按恶化程度由强到弱排序为:疲劳、精神刺激>日晒、寒冷及其他>感染。 3.4 发病次数不同患者生理指标与心理健康指标的关系 发病次数不同患者心理健康的评分结果显示,患者在发病1~2次时心理健康程度非常差,当发病3次以上时,患者的SCL-90评分与健康者差异无显著性,表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随着发病次数的增加,心理健康状况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这一趋势与既往资料中的结果非常的不一致[5]。 3.5 病程不同患者生理指标与心理指标的关系 不同病程心理健康状态的检查结果显示出与发病次数心理健康程度较相似的结果,即病程半年以下和0.5~1年7个因子异常,1~2年6个因子异常,2年以上5个因子异常。特别提出的是病程为两年以上的患者在总均分、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因子上的得分显著低于病程为1~2年的患者,这表明当患者病程超过1年,随着病程的加长,患者已接受疾病现实,心理健康状况有好转的趋势。SLE患者的生理指标当病程在半年以下时,PLT、RBC/HP与心理健康关系较为密切,其中PLT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当病程为0.5~1年时,Ro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当病程为1~2年时,血常规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当病程为2年以上时,Ro与心理健康关系最为密切。 3.6 疾病严重程度不同患者生理指标与心理健康指标的关系 心理健康评定结果提示当有脏器损害时,PLT与心理健康关系较为密切;当无脏器损害时,Ro、血沉、GGT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其中Ro与心理指标关系最为密切。 3.7 辨证分型不同患者生理指标与心理健康指标的关系 评定发现气阴两虚型,PLT与心理健康关系较为密切;当分型为肝郁气滞时,ENA、Ro、血沉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其中ENA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当分型为脾肾阳虚时,IgG与心理健康关系较为密切。 3.8 预后状况不同患者生理指标与心理健康指标的关系 心理健康的评分显示预后好转组中Ro、PLT、RBC/HP与心理健康关系较为密切,其中PLT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治疗无效组中Pro、尿常规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 本研究涉及的不同组别,特别是疾病严重程度、不同辨证分型、不同预后的取样结果并不是在患者出院时采取,而是采用患者住院后的生理指标、心理指标进行分析,其结果不受治愈过程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表明:SLE患者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具有多种心理问题,不同的生理指标对SCL-90有不同程度的影响[6~8],有脏器损害的较无脏器损害心理压力更大。长期治疗,多次复发[9~15],经济上不堪重负对工作、学习、生育等方面的长期影响均会造成心理健康水平下降。本研究还表明心理状态与免疫系统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心理状态良好会改善免疫功能而使症状得到改善,心理状态不良使免疫系统功能进一步损伤,导致患者症状加重,生活质量下降。因此,临床上在对SLE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有必要运用心理治疗,如开展应对指导,提高患者的应对能力以及积极调动其社会支持系统,尽可能地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心理健康水平[16]。本研究对SLE患者的生理指标和心理指标的双维分析,进一步阐明SLE患者生理指标和心理指标的相互作用,对于丰富病因假说,制定和实施干预措施,丰富诊断治疗手段都有重要的价值,为创立新医学思维和提高该病疗效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参考文献】 1 兰海梅,刘晓加.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