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新生儿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LI/ARDS)是指机体在遭受各种病理刺激后,发生的急性炎症反应,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缺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呼吸衰竭[1]。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是新生儿期常见病,慢性肺部疾病常在急性肺损伤的基础上形成。所以及时、恰当的对急性肺损伤诊治,不仅可提高患儿生存率,并且可以减少慢性肺疾病的发生。我们对诊断为新生儿急性肺损伤的新生儿血中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血栓调节蛋白(TM)进行检测,为新生儿肺损伤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2003年第3版呼吸衰竭诊断标准,临床指标:(1)呼吸困难:在安静时呼吸频率持续>60次/min,或呼吸<30次/min,出现呼吸节律改变甚至呼吸暂停,三凹征明显,伴有呻吟;(2)紫绀:除外周围性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紫绀;(3)神志改变:精神萎靡,反应差,肌张力低下;(4)循环改变:肢端凉,皮肤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足跟部>4s),心率<100次/min。血气指标:(1)Ⅰ型呼吸衰竭:PaO2≤6.67kPa(50mmHg);(2)Ⅱ型呼吸衰竭:PaO2≤6.67kPa(50mmHg),PaCO2≥9.33 kPa(70mmHg)。 1.2 一般资料 1.2.1 对照组(A组) 随机选择2003年11月1日~2004年11月1日在河北省儿童医院妇产科正常阴道分娩生后24h内的健康足月新生儿33例,其中男17例,女16例;体重2500~4000g,平均为(3500±1.9)g;胎龄37~42周,平均(38±1.6)周。 1.2.2 试验组(B组和C组) 呼吸衰竭患儿共54例,胎龄在37~42周,体重2500~4000g,均为非多胎儿。均为2003年11月1日~2004年11月1日在河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患儿。按有无肺损伤分为两组(B、C),其中B组28例为急性肺损伤组,诊断标准均按2000年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提出的中国内地AIL/ARDS诊断标准(草案):(1)有发病的高危因素;(2)急性起病,呼吸频数和(或)呼吸窘迫;(3)低氧血症:ALI时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PO2/FiO2)≤300mmHg,ARDS时PO2/FiO2≤200mmHg;(4)胸部X线检查两肺浸润阴影;(5)临床上能除外心源性肺水肿。不符合以上5项条件而有呼吸衰竭者26例,为C组。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 试验组所有患儿均给予气管插管,应用VIP鸟牌婴儿呼吸机,IPPV+PEEP模式辅助呼吸,初调参数为:吸气峰压PIP 20~25cmH2O,呼吸末正压PEEP 2~3cmH2O,呼吸次数RR 35~45次/min,吸/呼=1∶(1.2~1.5),吸气时间0.35~0.45s,平均气道压10~14cmH2O。 1.3.2 标本的采集及处理 各研究对象于生后24h内、72h采血。采血过程严格无菌、快速。空腹采血,取末梢静脉血2ml滴入待测试管中。30min内3000r/min 4℃离心10min,收集上清液,分装在空管中,置于-40℃冰箱备检。当日检血常规、血气。PAF、TM的测定,采用ELISA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1.5软件处理系统进行统计学处理。3组PAF、TM数据呈正态分布,方差不齐,组间比较用秩和检验。3组前后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2.1 试验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试验数据来自正态总体,3组间胎龄、体重、性别比(男/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 2.2 生后24h内A、B、C 3组PAF浓度 见表1,分别为:0.68±0.25、10.13±2.95、13.27±4.00(ng/ml);TM的浓度分别为:14.02±5.35、25.74±5.63、23.81±6.86(ng/ml)。B组较A组PAF、TM明显升高,C组较A、B组PAF明显升高(P<0.01)。B组与C组间TM无明显改变(P>0.05)。 2.3 生后72h PAF浓度 见表1,分别为:0.75±0.22、6.46±2.64、11.32±3.78(ng/ml);TM的浓度分别为:11.41±5.00、20.03±5.29、28.28±7.66(ng/ml)。B组较A组PAF、TM均明显升高,C组较A组、B组PAF、TM均明显升高(P<0.05)。 2.4 生后24h与生后72h比较 见表1,A组PAF无明显变化(P>0.05),TM逐渐降低(P<0.05)。B组PAF、TM逐渐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C组PAF逐渐降低,TM逐渐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表1 生后24h与72h时PAF、TM的含量比较 (x±s ,ng/ml) 3 讨论 3.1 ALI/ARDS诊断标准的应用 从1989年Faix等[2]首例报道新生儿ARDS后,证明足月新生儿存在ARDS,对新生儿ARDS的研究相继展开,并进一步提出新生儿急性肺损伤的概念。认为ALI和ARDS同属于一个病理过程,ARDS是ALI的严重阶段。但长期以来,由于新生儿群体的特殊性及伦理学的限制,新生儿病理标本不易获得。使新生儿ALI/ARDS的研究相对缓慢。对新生儿急性肺损伤的诊断仍在沿用1994年欧美制定的关于ALI/ARDS诊断标准。ALI/ARDS是新生儿期常见病,肺损伤发生后,低氧血症难以纠正,各系统功能均受影响,常见的有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E)、缺氧性心肌损伤、缺氧性胃肠功能衰竭及肾衰竭。因其对新生儿影响广泛,新生儿ALI/ARDS逐渐受到重视。经过和SARS的痛苦搏斗之后,国内对肺损伤的认识上了一个台阶。2000年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提出的中国内地ALI/ARDS诊断标准(草案)在临床工作中逐渐应用。但没有针对新生儿的标准。本试验中我们也采用了此标准,并对新生儿的胎龄及体重进行限制,使其更接近成人。我们体会新生儿肺损伤有其自身特点:(1)发病高危因素,以新生儿窒息、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肺炎为常见;(2)新生儿肺损伤发病急、进展快,往往是在生后24h内发病;(3)低氧血症程度重,在吸入100%氧浓度下,氧合指数<200mmHg;(4)胸部X线表现较重,点网状颗粒影不明显,发病时常表现为双肺透过度减低或呈白肺;(5)常见气漏、持续肺动脉高压等合并症,并且是肺损伤加重的主要原因;(6)因新生儿在发病时原发病已解决(新生儿窒息),并发症的治疗是治疗的关键;(7)恰当的治疗后病情恢复较快,预后较好。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较少见。即使发生慢性肺疾病,经治疗后也能有不同程度地恢复。 3.2 炎症反应是新生儿急性肺损伤的病理特点 关于感染引起ALI/ARDS[3,4]的研究较多,感染引起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内毒素释放,直接损伤肺泡上皮细胞和肺血管内皮细胞[5]。另外,炎性介质又可激活血管内皮细胞及凝血系统,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使炎症与抗感染、凝血与抗凝、纤溶及抗纤溶的平衡被打破。内皮系统不仅是感染的目标还可能是炎症反应的源泉[6]。所以,促炎细胞因子在ALI/ARDS的发病机制中的发挥着不可轻视的作用。 3.3 PAF PAF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细胞因子。PAF为一种非对称D-甘油衍生物,它在体内来源广泛,可由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等多种细胞产生。它以无活性的前提形式存在于细胞膜上。但细胞受到白三烯、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1(IL-1)、白介素-8(IL-8)及内毒素等刺激后,磷脂酶A2(PLA2)被激活,即形成并释放活化的PAF。试验中发现发生ALI/ARDS组PAF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正常新生儿,以在生后24h内最明显。证实了炎症反应仍是新生儿ALI/ARDS的病理过程。炎症反应不仅限于肺部,而是全身炎症的肺部表现。PAF是一种强效的内源性磷脂类介质,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它促使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聚集,促使多种细胞产生趋化性及化学激动,参与呼吸爆发、氧自由基的释放和超氧化物形成,影响蛋白质的磷酸化等。PAF作为炎性介质,在ALI/ARDS中起着重要作用。PAF参与ALI/ARDS的多种病理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参与肺水肿的形成。其可能的机制为:(1)PAF能增加肺血管对蛋白质的通透性,并直接作用于内皮细胞,引起内皮屏障功能障碍,内皮间隙增宽。(2)PAF激活各种炎性细胞,尤其是血小板和单核巨噬细胞(PMN),并启动细胞因子网络系统, [1] [2]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