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体系则是经济强国制定的游戏规则体系,对于弱国或处于资本饥渴中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这一规则体系无异于一纸“浮士德契约”。按照这种规则进行的全球化游戏,只会“把民主推向陷阱”。在缺乏平等前提的全球化自由竞争中,“正义不是市场问题,而是权力问题”,其目的所指也不是正义秩序的重建,而是利润和权力的争夺,其最终结果“仅仅意味着实现强者的权力”。①
在悲观派中,最极端的是抵御派或坚决反对派。在我们所接触的大量文献中,一篇给“全球化”加上引号再打上问号的文章很具有代表性。这篇文章引用了大量报刊媒体以及政治家、学者和作家反对全球化的言论,并加了评论,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立场和态度。其中写道:“1998年9月3日美国《纽约时报》的文章一语道破:‘全球化的意思是,资本主义正在向一度是社会主义统治的地区扩展。’同年7月26日墨西哥《至上报》的文章则从另一个角度点明:‘全球化是无意识形态边界的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已扩张到各个方面,变成了当前惟一的经济体制’。1997年问世的布热津斯基的《大棋局》一书,则是讲得更加透彻了。他说:‘今天美国全球力量的范围和无所不在的状况是独一无二的。’‘伴随着美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吸引力和影响的还有美国以企业为中心的经济模式的吸引力的增长。美国的经济模式强调全球贸易和不受约束的竞争。’它迫使欧洲和日本也得仿效。‘当对美国方式的模仿逐渐遍及全世界时,它为美国发挥行使间接的和似乎是经双方同意的霸权创造了一个更加适宜的环境。……美国在全球至高无上的地位,是由一个的确覆盖全球的同盟和联盟所组成的精细体系支撑的。’如北约、美日安全条约等? !硗猓嗣腔贡匦氚讶蛐缘淖抛橹乇鹗枪式鹑诨梗醋鍪敲拦逑档囊徊糠帧9驶醣一鹱橹褪澜缫校梢运凳谴砣蚶妫宜堑墓钩沙煞挚梢越馐臀澜缧浴5导噬纤窃诤艽蟪潭壬鲜苊拦淖笥摇U庋颐撬担健蚧诘苯袷澜纾涫抵屎寰褪恰拦峙虏皇茄怨涫蛋桑俊蔽恼陆幼欧治隽巳蚧灾泄吹姆缦蘸吞粽剑骸疤乇鹬档梦颐蔷训氖牵谡庋桓觥蚧顺敝校匀患岢稚缁嶂饕逯贫鹊闹泄敲拦椎奈鞣焦沂紫纫獾囊桓鲋卮竽勘辍?998年6月3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建议延长与中国的正常贸易关系时就说:‘贸易是促使中国变革的一种力量,使中国容易接受我们的思想和我们的理想,并使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之中。’1999年3月23日,曾在克林顿首届政府中担任商业部副部长的杰弗里·加藤,在《纽约时报》上发表文章,认为国会一些领导人阻挠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将是一个严重的错误。政府应该与之斗争。而‘这场斗争的结果将表明华盛顿是否认识到了为全球资本主义建立一个牢固的基础的重要性’。因为,‘中国坚持经济改革的道路对美国是有益的,而世贸组织能促使北京更加坚持这样一条道路。不管你对中国还有什么别的评论,单就它从共产主? 逯贫茸蜃时局饕逭庖痪俣墓婺:头段Ф裕饩陀锌赡艹晌飞献盍瞬黄鸬淖渲弧!杉泄肥得媪僮拧蚧难暇粽健!蔽恼伦詈蟠挪晃耷樾魃实谋实餍吹溃骸岸浴蚧庋桓隹凸鄞嬖诘那魇疲浴蚧庋桓霾蝗莼乇艿幕疤猓魑υ诘酃饕灏е械纳缁嶂饕宓姆⒄怪械拇蠊泄难д撸泄穆砜怂贾饕逭撸硭比坏赜Ω萌险嫜芯浚纤嗵教郑杪砜怂贾饕宓幕卮穑馑坪跏敲挥惺裁纯梢煲榈陌桑恳藕兜氖牵缭谄渌矶喾矫嬉谎颐遣簧俸懦啤贝ㄖ泄┞砜怂贾饕濉难д吆腿ㄍ凇蚧侍馍希彩侨绯杖缱恚谧什准豆苹蠹移ü珊竺娴呷顾牡叵柜搿T谒悄抢铮蚧然袅寺砜怂剂心饕逵泄乩砺郏不袅说苯瘛蚧时镜酃饕寤拦目凸巯质担够袅耸澜缟弦恍┎⒎锹砜怂贾饕逭摺⑷从锌蒲Я贾难д叩募猓?BR> 剩下了一厢情愿的‘世界主义’和‘天下主义’”。②
可见,悲观派主要是从政治和意识形态角度出发考虑问题的。当然,在他们看来,即使从经济角度看,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也不乐观。因为西方发达国家拥有雄厚的资本、先进的技术、高质量的产品和现代化的管理等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全球化进程中处于绝对有利的地位;而发展中国家不具备这些实力,因而在全球化进程中必然处于弱势地位。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必然会付出代价,甚至得不偿失。
(3)观望派认为,乐观派和悲观派各有道理,但又都失之于片面。
在他们看来,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又有弊,既有喜又有忧,机遇和风险并存。同时,他们认为,全球化的利弊大小一时是很难作出判断的,因此与其匆忙出击,不如观望等待。例如有人这样说,“全球化的性质和利弊得失问题是全世界不断争论的一个大问题。关于全球化的利弊问题,我们既不一般地赞成或反对全球化利大于弊的论断,也不一般地赞成或反对全球化弊大于利的论断。问题在于,利和弊都是对特定的主体来说的。重要的问题是要弄清楚对谁利大于弊,对谁弊大于利。全球化的主导力量是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也主要是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尤其是对美国确实是利大于弊。然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现在还无法证明全球化肯定利大于弊。应该看到,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全球化不是只有利而无弊,也不是只有弊而无利,而是既有利,又有弊。一方面,全球化可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和利益;另一方面,全球化可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风险甚至灾难。从可能性来说,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既可能利大于弊,也可能弊大于利。”①
经验证明,认知主义的全面性并不会带来选择和行动上的坚定性。事实上,正是由于对全球化的利弊得失及其流动变化无从作出决断,才导致了对全球化持观望的态度。这种态度无疑是消极的,是在无法决断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不是办法的办法,必然会由于作出选择和决断而告结束。
2.分歧的根源和我们的态度
十分明显,对待全球化的各种态度分歧的深层根源,是人们对全球化的实质和后果存在不同的认识。换言之,对全球化的实质和后果的不同看法,决定了人们对待全球化的态度。对于全球化,乐观者之所以乐观,主要原因在于认定全球化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认为全球化进程虽然发源于西方,至今仍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但它本身在性质上并不是资本主义的,而且最终对我们是有利的;悲观者之所以悲观,主要原因在于认定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推行其全球战略的一种新手段,因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陷阱;而观望的态度,说到底是由于对此缺乏明确的认识和判断而产生的。当然,他们看问题的侧重点并不一样。
我们认为,面对全球化,单纯的乐观和完全的悲观都是片面的。观望的态度貌似全面,但它在看到全球化的双重后果后,无所作为地退却,是消极的。我们主张,面对全球化,应该在全面分析其利弊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有所作为。
首先,必须面对现实,积极主动参与。应该承认,全球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在今天确实已经是一种客观事实,也是一种不可抗拒和不可逆转的客观进程,反映了当今时代最重要的特征和历史进步的趋势。经济全球化本身并不直接具有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性质,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金、资源、技术、管理、劳动力、市场和服务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全面流动和有效地配置,从而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它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客观基础,对人类历史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既然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