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政治论文 → 资本主义 |
|
|||||
奥巴马政府“巧实力”外交政策评析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0 19:13:44 点击数:[] ![]() |
|||||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
唐彦林,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自2009年1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其提名的听证会上提出“巧实力”概念以来,奥巴马政府的外交政策就被以该名称命名。这在美国国内和国际社会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巧实力”的提出无疑代表了奥巴马政府外交政策调整的新方向。但什么是“巧实力”?为什么要提出“巧实力”战略?如何实施“巧实力”?美国的“巧实力”战略有哪些主要内容及影响?这些都是目前急需解答的问题。
“巧实力”概念的来源、涵义及特点
(一)“巧实力”概念的来源及涵义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对“巧实力”是这样表述的:通过灵巧运用可由美国支配的所有政策工具,包括外交、经济、军事、政治、法律和文化等各种手段,恢复美国的全球领导力。③“巧实力”概念提出后,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巧实力”这个概念应归功于谁?是谁最先创造了这个概念?首先可以明确的是,不是希拉里·克林顿本人发明了这个词。研究软实力的重量级人物约瑟夫·奈称,自己在2003年提出了“巧实力”这个概念,以反驳“只要有软实力就能产生有效的外交政策”这一错误看法。④而美国学术界普遍认为,最先将“巧实力”这一概念引入公共领域的是美国前驻联合国代表苏珊娜·诺塞尔,她在2004年3/4月号美国《外交》杂志发表了题为“巧实力”的文章。⑤在诺塞尔看来,布什政府新保守主义外交政策和单边主义军事行动极大损害了美国的国际形象,未来美国政府应该回归威尔逊、罗斯福、杜鲁门、肯尼迪时期受“自由国际主义”影响的外交政策,将经贸、外交、对外援助和价值观推广看作与军事力量同等重要的维护国家利益的手段,并在外交实践活动中加以运用。实际上,就是建议当时的美国政府将硬实力与软实力结合起来加以运用。“巧实力”这个概念是在布什政府入侵和占领伊拉克后不久出现的,是作为布什政府富有侵略性的新保守主义的自由主义替代物而出现的。按照约瑟夫·奈的观点,“巧实力”主要是软实力的扩展,美国必须学会合作与倾听,这样,美国就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世界领导者。⑥作为美国的智库之一,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早在2006年就开始了有关“巧实力”战略的研究。
从构成来看,“巧实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两部分。要明确“巧实力”的发展过程,首先要区分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具体含义。权力是国际关系领域中的核心元素,而首先将权力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是美国学者约瑟夫·奈。他认为,硬实力是指能够迫使他国遵从特定行为的军事和经济力。与此相对,软实力指文化力、榜样力、理念和理想等力量的巧妙发挥,是使别国做你想做的。⑦一些学者对软实力理论进行了发展。2004年,美国学者沃尔特·拉塞尔·米德对约瑟夫·奈提出的硬实力构成进行了分割,将军事力量称为“锐性权力”,将经济力称为“粘性权力”。后者包括一整套能够吸引他国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⑧而美国的经济力源于两个基础:国际货币体系和自由贸易。还有学者提出了介于软实力和硬实力之间的第三种权力——“协商力量”,即如果施力者所运用的某种力量尚不足以强迫受力者接受某种结果,也不具有足够的吸引力让受力者主动去寻求和接受,而是通过双方协商、谈判、妥协之后达成协议或共识,从而实现某种局面,那么这种介于硬力量和软力量之间的力量就是协商力量(bargaining power)。⑨
如何看待硬实力和软实力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国际关系学界一个不甚明了的领域,同时也是界定“巧实力”涵义的关键。实际上,只有少数几位学者努力将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相互影响在战略研究中加以整合。1999年,阿尔奎拉和朗斐德(Arquilla and Ronfeldt)发明了一个名词——“心灵政治”,来形容适应信息时代的战略,以与更传统的以硬实力推动的权力政治相对。“心灵政治”是一种强调思想、价值观、规范、法律和道德规范优先性的外交政策行为。两位学者认为,权力政治与“心灵政治”相互抵触,他们允许熟练的政策制定者在两者之间变换选择,特别是当对付一个已经能够抵抗政治压力的顽强的对手的时候。⑩这种观点虽然对国家的对外政策形态进行了区分,并分析了具体的应用环境,但将权力政治与“心灵政治”视为彼此抵触的政策,并未将两者结合起来。这不能不说是个缺憾。2005年,科布和布尔斯廷(Korband Boorstin)提出应该舍弃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提法,以“整合权力”(integrated power)取而代之。因为,这两种形式的实力是“合作者”的关系,而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按照他们的观点,“整合权力”意味着领导和利用联盟;发展新的战略,并与传统战略相结合;结束防卫、国土安全、外交、能源和外交援助的区分;等等。(11)此种观点意识到了硬实力与软实力之间的内在关系,并试图将两者进行有效的整合,是一种有益的探索。2004年,苏珊娜·诺塞尔界定了“巧实力”的涵义,认为其意味着美国知晓自己手中的工具并不总是最好的;美国的利益可以通过同盟、国际机制、谨慎外交和信念的力量加以拓展。(12)2006年,约瑟夫·奈已经意识到了软实力概念的弱点,对相关理论进行了发展,明确提出了“巧权力”的概念。认为其意味着很好地认知如何把硬实力和软实力结合起来并加以平衡。(13)其他学者也对“巧实力”概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美国学者欧内斯特·威尔逊将“巧实力”界定为:某一行为体将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因素通过一些途径结合起来,可以相互增强,从而有效完成行为体的目标。并认为,受国际条件的结构性变化和现任政府(指布什政府)政策失败的同时驱使,提升“巧实力”已经成为美国国家安全的一种迫切需要。(14)实际上,“巧实力”还远未成为清晰和具有操作性的概念,在很多情形中,“巧”的意义不是很清楚,经常被载入不同的而有时又是使人误解的内容。
(二)“巧实力”的主要特点分析
综合各种观点来看,“巧实力”有如下特点:
一是“巧实力”构成的综合性。“巧实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两种权力(见表1)。在国际政治中,拥有权力就是拥有影响别国按照某些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来行动的能力。硬实力是胁迫他们这样做的能力。硬实力战略集中在军事干涉、强制外交和经济制裁来获取国家利益。(15)新现实主义倾向于强调硬实力,特别是国家的硬实力,而自由制度主义学者强调软实力是治国之道的必要资源(包括制定游戏规则的权力)。单独使用任何一种权力,都不是“巧实力”,而是要使用外交、经济、军事、政治、法律和文化等工具,综合运用硬实力和软实力来实现一国的外交目标。
二是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有效组合性。“巧实力”不是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简单相加,而是两种权力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借重,要“聪明”地将硬实力和软实力结合起来,产生1+1>2的效果。约瑟夫·奈认为,在国际社会中,有些目的只有通过硬实力才能获得,而像提升民主和人权等目的则可以通过软实力更好地获得。仅仅依靠硬实力或软实力都是错误的,把两者有效结合起来的能力可以称为“巧实力”。奈提出美国应更多关注自身软实力的建议,并认为软实力是可以量化的,只不过比硬实力更难以评估其效果。就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关系而言,他认为,硬实力可以产生软实力,有时候军事技术和能力是可以产生软实力的。(16)
三是“巧实力”战略的相对变化性。有的学者曾质疑,“巧实力”中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比重分别是多少?其实,“巧实力”战略要获得成功,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是需要根据时间、空间、实施对象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这恰恰是“巧实力”战略的独特魅力之处,需要外交政策决策者审时度势,采用恰当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手段及比例。
奥巴马政府“巧实力”外交政策提出的背景分析
奥巴马政府提出“巧实力”战略有其复杂的国内、国际背景,是基于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综合考虑。
(一)对布什政府过度依靠硬实力推行美国外交政策的反思
在美国乃至全世界,都有一种普遍看法:布什政府的国家安全政策和外交政策是不明智的,已经损害了美国的外交和安全利益,引发了世界对美国空前的怨恨,极大地贬低了美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17)有美国学者专门撰文指出了布什执政期间美国力量特别是软实力的下降。(18)2001~2008年间,逐渐增加的对美国外交政策的不满已经转化为对美国权力的担忧。“9·11”事件后,美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同情,但2002年皮尤研究中心全球公众舆论调查显示,许多国家对美国的支持率已经开始下降。这一趋势在2003年美国主导入侵伊拉克之后仍然持续。调查显示,2002年和2007年,在33个国家中,有26个对美国的正面看法在下降。(19)就连其最铁杆的盟国——英国——对美国的支持率也在下降。这是布什八年执政外交政策的负面遗产,更是奥巴马政府必须面对的严峻形势。
可以说,奥巴马政府的外交政策调整是无奈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