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政治论文国际政治
   美国现代城市的郊区化及其特点      ★★★ 【字体: 】  
美国现代城市的郊区化及其特点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0 19:05:50   点击数:[]    

5%。东北部和中西部的某些大城市的下降速度更快,70年代纽约的下降率为11.2%,芝加哥为11.9%,底特律为21.3%,克利夫兰为24%,而圣路易斯竟下降了27.9%,即下降率达1/4以上。(注:康少邦、张宁等编译:《城市社会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6页。)
  由于中心城人口的减少和郊区人口的增加,美国人口郊区化的水平继续提高,1980年,郊区人口达到1.015亿,占全国的比例上升到44.8%。(注:Carl Abbott,The New Urban America:Growth and Politics in Sunbelt Cities(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1987),p.60.)而在某些大都市区,郊区人口已占绝对优势,成为大都市区人口的主体。
  7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郊区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郊区人口的异质性也在不断增强,城市化程度不断加深。从近代以来,白人中产阶级核心家庭构成郊区人口的主体,老年人、未婚青年和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很小。但是,根据美国一个研究机构“城市研究院”的一项研究报告《郊区的灰化》,在1970-1976年期间,郊区老年人家庭增加了近1/3,而中心城只增加了10%。与人们所传说的相反,老年退休者不是云集阳光带城市,而是在宁静的郊区寻求栖身之所。到1980年,在62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48%生活于郊区,郊区甚至还出现了专门的老年人社区,比如,罗斯穆尔—马里兰就是首都华盛顿西北部郊区的一个老年人社区,该社区共有2300套独立或半独立式的住宅,占地900英亩,居住着5000多位老年人,住宅区周围筑有护墙,附近还有各种商业、娱乐和医疗服务机构。(注:Peter O.Muller,Contemporary Suburban America
(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Inc.,1981),p.69.)就种族成分而言,其异质性也不断增强。1970-1980年间,郊区黑人人口增加了184万人,增长率为59.1%,大大超过郊区白人24.0%的增长率,也超过了中心城黑人5.3%的增长率。到80年代中期,1/4以上的城市黑人生活于城市的边缘地带,而某些郊区甚至成为黑人的飞地。比如芝加哥以西的一个郊区哈维,黑人人口从1960年的6.8%上升到1980年的65.6%。在洛杉矶的20个贫困的郊区中,其居民主要为少数民族。(注:Robert Cervero,Suburban Gridlock (New Brunswick,N.J.:Rutgers University,1986),p.25.)老年人、穷人和少数民族在近郊的汇集造成了这些近郊的日益衰落。因此,从70年代初期,美国的郊区出现了城市化(citification)的现象,也有的学者称之为“后郊区时代”。一些近郊区与中心城在社区面貌和人口特征方面已经差别不大,同时,中心城的许多社会问题也在向郊区泛滥,如犯罪、失业、衰败、拥挤、污染、沮丧、人口减少等。70年代,底特律、克利夫兰、华盛顿、匹兹堡、波士顿、圣路易斯等城市的内层郊区人口减少了10%,每个城市的内层郊区丧失人口在3-10万之间。(注:Kenneth T.Jackson,Crabgrass Frontier:The Suburbaniz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p.234.)那些宅地宽敞、环境优雅的中上阶层的郊区进一步向着外层郊区扩展。
    二、就业的郊区化进程
  自工业化和城市化以来,城市日益成为美国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主要依托。但随着美国人口的大举郊迁,美国经济活动的重心也从城市向郊区偏移,制造业、商业、服务业乃至企业的办事机构纷纷到郊区安家落户。最先向郊区转移的经济活动是制造业,然后是商业、服务业和企业办事机构等。随着经济活动的郊区化,中心城的功能和地位都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1.制造业的郊区化
  随着美国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工业企业的集中出现了许多不经济因素,如地价的上涨、税收的加重、设施的老化、环境的污染、交通的拥挤,加之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美国经济向后工业经济的转变等,使工业生产在内城的聚集受到了限制,而汽车运输的发展则为工业向郊区的扩散创造了条件。所以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美国制造业以更快的速度由中心城向郊区转移,工业卫星城和工业园区普遍建立起来。
  早在19世纪末,传统工业就已在郊区建立了众多的卫星城,这是工业郊区化的最早表现形式。进入20世纪以后,郊区工业园区的发展成为工业郊区化的另一种主要形式,到1940年美国的郊区工业园区增加到35个。战惑,随着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工业园区在郊区大批地涌现出来。到70年代初,美国的工业园区达2500个以上。1972年,仅芝加哥大都市区的工业园区多达356个。(注:R.J.Johnston,The American Urban System:A Geographical Perspective
(New York:St.Martins Press,1982),p.208)郊区工业园区的发展与战后人们观念的转变有关。二战以前,人们将郊区仅仅看作是“卧城”,是逃避城市问题的世外桃源,因此郊区居民对于工业的发展充满敌意。由于战后高科技产业的污染程度低,而且就业的增加还可以使郊区增加税收、减少交通拥挤、节约通勤时间和费用等,因此郊区居民和政府对于工业园区的态度和政策有了很大的转变。比如1951年圣路易斯县的规划委员会在其年度报告中提出:“现在的趋势是为郊区工业的发展作出规划,而不是禁止工业的发展。”(注:Jon C.Teaford,Post-Suburbia:Government and Politics in the Edge Cities(Baltimore:The Jone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7),pp.50-51,p.56.)
  由于工业向郊区的迁移,郊区的制造业就业人数增长迅速,而中心城的制造业日趋衰落,郊区逐渐成为制造业生产的主体。比如从1958-1967年,中心城制造业就业的年增长率只有0.7%,而郊区则高达3.1%。(注:Neil L.Shumsky,ed.,Urbanization and the Growth of Cities
(New York:Garland Publishing,Inc., 1996),p.432.)而在某些大都市区,中心城的就业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在急剧减少。比如1947-1972年,在百万人口以上的大都市区中,中心城共减少了88万个制造业工作职位,而其郊区带内却增加了250万个。因此,中心城的工业就业在大都市区所占的比重不断降低。1963年,美国已有一半以上的制造业就业分布于郊区,而到1981年约达2/3。(注:Kenneth T.Jackson,Crabgrass Frontier:The Suburbaniz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p.284.)。由此可见,工业生产已经不是美国中心城的一个主要功能。
    2.商业和服务业的郊区化
  中心性是商业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一特点使商业活动倾向于向中心商业区集中。但随着中心商业区地价的上涨,交通的拥挤,竞争的激烈,因而产生了强大的推力。商业活动的另一重要特点就是邻近性,即接近于消费者。随着美国人口的不断郊区化,郊区的购买力不断提高,郊区对于商业活动的引力与日俱增。另外,随着汽车购物成为时尚,停车场成为商业机构不可或缺的条件,但中心商业区空间狭小,所以郊区成为理想的选择。
  零售业向郊区的大规模扩散始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1925年,芝加哥西尔斯公司的副总裁罗伯特·伍德在对美国城市人口的流向作了认真的研究之后得出结论说,由于汽车的广泛使用和商业区停车场地的不足,商业区已经不是最理想的商业区位,所以应该把该公司新的A类分店设置在人口密度低、消费者乘车容易到达的地方。(注:Kenneth T.Jackson,Crabgrass Frontier:The Suburbaniz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p.12.)大零售商店在郊区的建立开启了美国商业郊区化的进程,而郊区购物中心的出现和普及使商业的郊区化形成浩荡之势。最早的汽车购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对非洲自主维和行动的思考

  • 下一篇文章:印度的就业政策措施与社会保障体系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美国现代城市的郊区化及其特点”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美国现代城市的郊区化及其特点”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世纪之交欧洲社会党的变革
  • ››当代俄罗斯:是否有“新社会主义”...
  • ››社会主义与创新
  • ››反全球化思潮的兴起对资本主义的昭...
  • ››对印度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乐观分...
  • ››美国现代城市的郊区化及其原因
  •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与非国家行为...
  • ››人口与西方
  • ››印度的就业政策措施与社会保障体系...
  • ››美国现代城市的郊区化及其特点
  • ››美国现代城市的郊区化及其原因
  • ››美国现代城市的郊区化及其特点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