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政治 → 初二政治教案 |
|
|||||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教学教案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7-16 20:04:16 点击数:[] ![]() |
|||||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首先是学生对什么是国家机关及相应行使的职责不太了解、较陌生,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对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学生有自己的看法。教师要进行引导,在教法上需多下工夫。这是本框的一个难点。 2、国家机关不能做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 学生对什么是“未授权”,可能存在一定的疑问,教师不要回避问题,可结合一些实际案例来讲解。此处在教法上也有一定难度。 3、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由于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而社会上存在一些个别党员腐败堕落的现象。因此,学生可能产生一些想法。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些社会现象,学会正反两方面看问题。
2、为了能使学生主动开展探究活动,可以利用书中的小栏目“议一议”——谈谈你对“权大没有法大”的看法。首先,用此栏目引发学生思考、质疑;然后,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深入研究“为什么?”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展示:法律体系金字塔) 1、为什么说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进一步探究宪法的相关问题。了解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治国安邦”方面的具体体现。 二、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板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行使立法权 政府 行使行政管理权 法院 独立行使审判权 检察院 独立行使检察权 学生联系表格,讨论“权大没有法大”这句话 学生讨论后,归纳: 1、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板书) 教师:展示几个案例(可参考教材中的三个案例)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讨论、分析。 归纳: (1) 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和法律禁止做的事 (2) 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拒绝做宪法和法律规定做的事 (3) 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能做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 2、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板书) 教师出示近年来我国的几大贪污案的处理结果。(见扩展资料)说明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但也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3、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板书) 宪法第 56条规定,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教师给学生介绍前一时期的热点新闻——刘晓庆因涉嫌偷税漏税被依法拘留。 一般来说,宪法通过三种方式规范公民行为: (1)提倡或肯定公民的某些行为。(板书) (2)禁止或否定公民的某些行为。(板书) (3)要求公民必须做出某些行为。(板书) 教师简单讲解后, 学生活动:围绕以上三方面内容各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先个人思考一分钟,然后小组讨论三分钟,最后小组推举代表说一个大家认为较有代表性的事例。) 学生小结。
复习提问: 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因为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所以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导入新课: 宪法地位的确定,不仅有一系列法律为之配套,而且要有大批国家机关和行政管理人员为之服务。 在各级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行使国家权力的时候,必须遵循一个至高无上的原则: 二、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板书) 1、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板书) 提问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谁?人民通过什么方式管理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家权力机关是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宪法把国家权力交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 民代表大会行使;人民代表大会有最高的立法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最高监督权,但这些权力的具体落实要通过各种国家机关,即人民代表大会把部分权利交给政府、法院、检察院等部门行使。反过来说,不同性质的国家机关依据宪法行使着不同的国家权力。 (阅读教材,回答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政府、法院、检察院分别行使哪些国家权力?) 提问:行使这些权力的机关和部门人员,如何遵守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的规定? (1)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和法律禁止做的事。(板书) 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一大特色是行政与司法合一,政府凌驾于法律之上。在这种政治化社会中,“人治”代替“法治”;政府是全能的,具有巨大的权威。而现在,这种封建残余思想还在影响着某些人的行为。 分析案例:刑讯逼供(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3条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 分析案例:厦门远华走私案(见媒体素材图片) (2)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拒绝做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事。(板书) 刑事诉讼法第84条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 出示图片(见媒体素材):碎纸机;入夜;查是谁举报的。 提问:为什么举报箱变成了碎纸机?为什么举报人像窃贼一样在夜间出没? (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归纳。) 举报,本来是人民群众监督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有效形式,但由于个别人的压制、打击和报复,使举报箱形同虚设,举报人噤若寒蝉。这种行为是违反宪法规定的。 视频:《举报》,说明人民检察院接受了群众的举报,从而有效地打击了贪污受贿的社会蛀虫。 (3)国家机关不能做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板书) 举例:某县公安局在没有任何法律依据的情况下,在国道上设卡收费。(见教材) 2、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板书) 任何组织和团体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都必须遵守宪法。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在我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遵守宪法方面,应该而且必须为其他团体和组织做出表率。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法制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等原因,知法守法的观念在一些人头脑中仍很淡薄,“长官意志”等现象屡屡发生。 举例: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见扩展资料),部分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买官卖官,辜负了人民对他们的信任,也亵渎了人民赋予他们的神圣权力。 视频:《陈炳根》,金钱的诱惑,使他由拓荒牛变成阶下囚。 视频:《莫伸手》,贪官污吏们如果无视党纪国法,为一己私利伸出罪恶的双手,最后必然要被戴上冰凉的手铐。 3、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板书) 宪法与每个公民的生活密切相关。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不是一句空话,而要求每个公民自觉遵守。一般而言,宪法是通过三种方式规范公民行为的。 (1)宪法提倡或肯定公民的某些行为.(板书) 图片:兴办教育;遵守公德。 (2)宪法禁止或否定公民的某些行为.(板书) 图片:煞风景;被猎杀的藏羚羊尸体;森林公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