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面临的业务风险日益增加,而业务质量控制始终处于比较薄弱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执行新准则,有利于进一步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人员遵守各类业务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确保会计师事务所和项目负责人根据业务的具体情况出具适当的审计报告,以降低业务风险。
( 三) 新准则下中小事务所内部质量控制的改善建议为更好地贯彻质量控制准则,对于中小型事务所来说应从以下环节加以落实:1.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一套严密、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审计工作的基本前提和审计结果的重要保证,中小型事务所应该在依照新审计准则要求的基础上,建立全面的、符合本所特定条件的质量控制准则。
结合新质量控制准则的要求,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制定行之有效的合伙协议或章程,这是会计师事务所内部质量机制的核心。同时,可以为本所量身定做具有特色的业务承接规定、审计人员委派制度、人员考核与晋升办法等。最后,为防止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者对有关事项的判断或检查存在偏差,应强化事务所的三级复核制度。
2. 加强审计人员的质量控制。人才是事务所最重要的资源,审计工作质量控制归根结底还是人的质量控制。审计人员的素质得到提高,审计工作质量自然也会得到提高。新准则中关于项目负责人有明确的要求,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应针对不同性质的审计项目选派合适的高级审计人员和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在整个审计项目实施中的工作贯穿始终,他们的素质及能力直接影响到审计项目的质量。另外,在外勤工作中,高级审计人员承担着大量的指导和检查性工作,因此高级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判断能力及与项目经理的配合程度等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该审计项目的质量。最后,审计组成员的知识结构应与承担的审计项目内容相适应,将有助于高效高质的审计工作。
3. 关于风险控制。新准则明确规定,风险控制是注册会计师必须履行的审计程序,并且应当针对评估的报表层次及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应对措施,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及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在业务执行中加强风险控制意识,并树立风险导向的审计理念,在审计实务中时刻以防范审计风险为重要前提,以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为审计工作的主线流程,将进一步审计程序执行到位。事务所更应该有选择地承接业务,充分了解业务的相关情况,以降低审计风险。
4. 对审计过程的控制。审计过程的控制可以说是审计质量控制的中心环节,现代审计已由制度基础审计发展为风险基础审计,新准则强调的风险导向审计理论,要求审计人员检查客户企业内部的经营风险的同时,还要注意评估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外部风险要素,用以确定某一阶段审计项目的审计重点、范围和方法。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按照系统规范、实事求是等原则收集审计证据,科学地整理和加工这些证据,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和强化三级复核制度,以降低审计风险。
在我国会计服务市场上,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广泛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市场的多层次、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各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和不断涌现均构成了小型事务所继续生存下去和得以繁荣发展的理由。中小所应当认清自身问题所在,建立和逐步完善独具特色的内部治理机制。
三、新准则下中小事务所的发展策略( 一) 明确市场定位,提供专业化服务中小型事务所首先应该了解自身的定位,主要包括人员定位、业务选择、服务对象定位和品牌定位等。对于人员定位,中小型所的人员结构当以“多面手”为主,确保节省成本的同时,仍能够为客户提供综合性高水平的服务。其次,如果业务水平处于上升阶段,中小事务所可以尝试开展管理咨询、税务咨询等非审计服务业务。再次,根据事务所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事务所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消费群体,以便更好地和客户建立业务关系,占领市场。最后,对于中小会计师服务机构,可以使用模仿型品牌和补充型品牌( 脚注,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定位与生存研究) 。中小所可以以榜样型品牌为模仿对象,并根据自己的特色开拓经营领域,也可通过补充型品牌实现服务、区域和价格上的专业化。
因此,新准则的实施从客观上能够推进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的提高,长期来看,这种专业能力与素质的提升必然会带来注册会计师社会公信力、公众形象及市场认可度方面的提升。
( 二) 加强内部管理,提升执业质量新准则以风险导向审计理念为指导,从业务执行层面和会计师事务所层面制定了相应的质量控制准则。在准则实施之初,会计师事务大多只是按照准则要求从形式上去满足,经过一段时间的知识沉淀后,会逐步潜移默化地深入到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和意识深处,会不自觉地将外在强制行为转化为自觉意识下的行为,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治理机制,包括合伙仪式、合伙文化与合伙机制,也会随着这一过程逐步形成和完善。当然,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无论如何,随着事务所内部治理机制的不断改善和新准则的不断推进,事务所的执业质量必将随之节节增高。
( 三) 推行合伙制组织形式,走联合发展道路从中小事务所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合伙制应该是首选。首先,合伙制的组织形式更加适合事务所“人合”的特点。其次,合伙制组织形式下,操作相对简单,有利于小型事务所节约内部管理成本。
最后,CPA 承担无限责任,有利于增加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信任,便于业务的开拓。面对当前较差的社会公信力,中小事务所应当在组织形式的选择上扬长避短,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走向规模化经营道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过程中,合并已成为现阶段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界的一个重要现象,中小型事务所可以通过强强联合,通过大范围寻找客户,提高事务所业务的覆盖面及其谈判地位和实力,提高规模经济效益,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打响自己的品牌,最终增强事务所的市场竞争力。此外,行业协会应积极配合和支持事务所合并,调查本行业各家事务所状况,对有意愿做大做强的中小所,进行政策咨询,牵线搭桥,促使这些中小所进行接触、沟通,为这些中小所联合、兼并及重组搭建平台。
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是我国会计市场的主力军,与大型事务所比较,他们自身的灵活性、可塑性及服务对象的特殊性,都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新准则的实施,尽管在短期内对小型所形成更多的是挑战,但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会形成长期发展的机遇。我国中小型事务所应当抓住各方面的条件和机遇,在新环境下更好更健康地发展,这对发展中国的民间审计具有极大的实践意义。
[责任编辑:关鉴航]
[参考文献][1]郑 玲. 对审计收费的几点看法[M]. 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8.[2]白晓红. 注册会计师执业收费制度若干问题[J]. 会计之友,2005,( 9) .[3]孙万欣. 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定位与生存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8,( 32) .[4]郭 莉. 新审计准则的实施对审计收费的影响[J]. 会计之友,2009,( 4) .[5]丁 俊. 浅析我国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治理机制问题[J]. 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 1) .[6]刘 青,郝博雅. 基于业务质量控制的新旧审计准则比较研究[J].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7,( 1) .[7]王 瑜,胡仁昱. 新旧审计准则下内部控制之比较[J]. 财会月刊,2008,( 3) .[8]杨 烁,龙思宇. 论新审计准则的特点[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 9) .[9]贾新宇,李晓玲. 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问题研究[J].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9,( 1) .[10]William J. Read,Dasaratha V. Rama,and K. Rag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