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鱼类指数;水质量指数;水纹指数;物理栖息地指数。 美国环保局(E P A)对古尔本河进行了审计,分别在下列方面开展了水流域环境审计:河流流量调节(包括区管理的河岸);鱼类死亡应变安排;杀菌剂的使用;灌溉排水和其他审计活动。同时指出了流域环境的威胁,比如:流量调节(包括热污染),栖息地退化,水质下降、外来物种、疾病等,进一步指导水环境审计活动。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一)国内水环境审计研究的不足 1.从国内水环境审计研究现状不难看出,水环境审计研究多以具体流域污染防治及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进行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污染防治等审计问题的研究,但对以上问题的研究都比较笼统,对水环境基本理论框架研究很少,没有把水环境审计与审计学基本原理很好的融合,缺少系统性。 2.国内学者对水环境审计理论研究多集中在水环境审计内容、方法的研究上,缺少对水流域审计评价指标的研究,不能给实践中的水环境审计提供一定的标准,缺乏操作性。 3.由于水环境审计需要环境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且我国的专门水质量检测设备和手段缺乏,导致对水流域审计相关结果的鉴定存在一定的难度,水环境审计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国内学者对水环境审计的研究并没有以现代风险模式为基础,很少有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引入“风险”的概念。 (二)国外水环境审计研究的不足 1.水环境审计研究成果不统一。从国外水环境研究的相关文献看出:国外水环境审计研究主要集中于用水效率及水流域污染防治审计,在对各方面进行研究过程中,学者和研究机构各抒己见,没有形成统一的研究成果。以用水审计的研究为例,学者对用水审计研究大多只是针对具体领域(比如学校、庄园、工厂等)的用水情况调查,提出用水审计程序等,但一直缺乏统一的研究成果。至今,学术界对用水审计概念以及用水审计的结构框架都未给出定论。 2.对水环境审计的研究不够深入。比如,对水流域审计的研究多数都停留在对水流域审计的步骤、影响水流域健康的指标因素以及水流域审计要素等进行了初步探讨,而具体如何去开展流域审计,如何运用和测量这些指标因素,没有给出具体的指引。 3.研究内容不够宽泛。从国外研究回顾中发现,国外学者对水环境审计的研究偏重于用水效率和流域污染防治程序和内容的研究上,而对其他水环境审计问题的研究很少。 (三)发展方向 要改变水环境审计研究的现状,各国学者需要加强国际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以解决水环境审计中的基本理论不统一的问题,同时增强相关学科知识的运用和与审计基本理论的融合,对那些水环境审计理论体系中的重大课题以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能进行深入的研究与解决。 在我国,水环境的形势非常严峻,在对水环境保护的同时开展水环境审计并对其理论进行了研究,针对以上国内研究的不足,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 一是综合考虑我国水资源污染及使用现状和多渠道开发水资源的情况,并站在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加强对用水审计的研究,以提高用水效率,节约水资源。 二是将水流域审计评价指标研究作为水流域审计研究的重点,结合我国实际水环境状况,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以指导我国流域污染审计的实践工作。 三是在对水环境审计研究时,要充分结合基本审计理论框架,运用现代风险审计模式,把“风险”的概念融入到水环境审计的研究当中,研究如何识别和应对存在的风险,加强水环境审计风险的管理,以在实践中提高水环境审计的效率。 四是积极参与国际上关于“水”主题开展的环境审计会议或活动,借鉴国外水环境审计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完善我国水环境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