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阅读指导杂文收录
   过犹不及      ★★★ 【字体: 】  
过犹不及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17:34:26   点击数:[]    

  “过犹不及”这句话,也许是孔子说的吧。它的意思是:过分和达不到是有相同效果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过犹不及的例子。比如,寒冷的天气和炎热的天气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列举这样的例子,我要说的是,作文中过犹不及的事情。作文中的过犹不及,与生活中的过犹不及有相同的地方:都是人们所不喜欢的。不同的是,作文的作者往往对此不在意,有的甚至是有意的写出一些过犹不及的词、句子、段落……。所以,这就更有谈一谈的必要了。

    比如,有的同学为了强调生活和作文的关系,就这样来写:“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作文”。这就是个强调过分的例子。作文离不开生活是对的,但是,生活怎么离不开作文呢?如果生活真的离不开作文,那么那些不会写字的老奶奶们,不早就不应当生活了吗?
    有的同学为了阐述遵守交通规则的必要性,就这样来写:“闯红灯的人,等待他们的是伤痛甚至死亡”。这句话说的也过分,闯红灯是不对的,但是等待闯红灯的,多数情况是不会发生事故的。如果一闯红灯不是受伤,就是死亡,恐怕十字路口就不用设置交通警察了,谁不害怕伤亡啊?正因为这样,才有一些人不遵守交通规则,才要闯红灯的。

    上面说的是过犹不及的句子,也有过犹不及的用词。这种情况不少发生在主语词句的使用上。比如,有的同学写道:“一提起作文,同学们都感到头疼。”一提起作文就感到头疼的同学是有的,但绝对不是“同学们”,写“同学们”,就意味着全体同学,说全体同学对作文都感到头疼,这是不符合实际的。这里应当在主语前面加上恰当的定语,比如“有的”、“一些”等等,再去掉“都”字,这样就不过分了。
    还有的作文全篇构思就是过犹不及的。比如,写一名自己尊敬的原本不认识的卖书的老人,这篇作文的选材、立意都是可以的,可以写出一篇好的作文。可是作者从一开始就把这位老人当成自己的爷爷来写,写到最后,这位老人临终前,就是不瞑目,因为他给“我”(作者)留的书,还没有交到“我”的手里。想一想,这是不是有些离谱?是不是过分?结果,全篇文章读起来,令人感到不真实、不生动,原因就是“过犹不及”。
    好了,不用再举这样的例子了。同学们可以仔细检查一下自己的作文,我想,一定会有人查出类似情况的。

    作文中的过犹不及,常常是作者好心做了错事。为了强调一个观点、一个道理、一个现象,为了把它写得很深刻、很感人,就不顾事情的尺度,写过了头,结果轻则写出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病句,重则影响作文的叙事真实、讲理服人,效果和没写透、没写够是一样的,都不能很好地感染读者,或者说服读者,严重的甚至让读者感到可笑、“瞎编”、“胡说”。

    也有的同学是由于对生活、对科学规律了解不够,才写出不符合生活实际、不符合客观规律的过分的词、句、段。还有少数同学是由于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不能熟练地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造成语言过分的毛病的。

    不管什么原因,我们一定要注意恰到好处地构思、恰到好处地表达,一定努力克服过犹不及的毛病。

    最后补充一点,我们要善于区分夸张修辞方法和上面所说的过分。夸张的修辞方法,常常不是用于“正儿八经”的叙述、阐述,比如,我们可以说:“今天真冷,都快冻死我了!”这就是夸张,是没有毛病的。但是如果你严肃地陈述:“今天真冷,我看见马路上冻死好几个人。”就叫人感到过分,就不真实了。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古诗词赏析指导

  • 下一篇文章: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探微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过犹不及”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过犹不及”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
  • ››单音词和双音词
  • ››新课程下怎样评课
  • ››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五步曲”
  • ››初中生精神家园的建构势在必行——...
  • ››解读新课标发言稿
  • ››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再造艺术
  • ››浅谈中学生口语训练的途径
  • ››班规
  •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 ››过犹不及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