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阅读指导杂文收录
   浅议语文创新教学中的“假创新”      ★★★ 【字体: 】  
浅议语文创新教学中的“假创新”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17:34:21   点击数:[]    

浅议语文创新教学中的“假创新”

金川中学 刘洪文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当代教育的重要任务。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的学科。它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有独特的作用。

如果语文教学多一些创新,学生走向社会就会多一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国家就会多一些创新人才。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和首要任务。但是,在语文创新教学如火如荼展开的今天,我们也应当警惕那些经过精心“包装”,用心良苦的“假创新”。

一.课型单一,语文创新教学无章法。

时下流行这样一种观点:“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创新教学就是让学生大胆质疑。据此,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都采用提问法来取代练习本,于是顺理成章,语文课变成了单一的问题讨论课、哲学思辨课。学生所提的问题,只要与语文有关均可提出。问题提了一大堆,课堂上也做了些许解决。学生动口的能力增强了,动手的能力却没有了。于是,语文课堂上失去了琅琅书声,创新教学教出了一大批口若悬河的鼓吹家,未来却少了一些踏踏实实的实干家。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许多老师都成了语文创新教学的失败者。究其原因,在于这些教师只重视了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而忽略了语文教学的章法,抹杀了语文教学的层次性,这样做也不符合学生尚不成熟的认知规律。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型有多种,语文创新教学的课型也应当有多种。语文教学既可引导学生“诵读”,也可引导学生“研读”,还可由教者“讲读”。学生要学好语文,提高语文能力,主要靠他们自己的读写实践。语文创新教学也不例外。

二.信马由缰,语文创新教学无规范。 

诚然,创新教学要求我们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敢于推陈出新,敢于对前人质疑,不惟书、不惟上、不惟权威。但这有时会很容易导致另一种倾向,走向另一种极端:一切思维、推理都可以随心所欲,信马由缰,创新教学无规范。甚至因为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思维空间而打破固有的学科理论体系。

某些学生胆子大,发言积极,不管能不能答对,先举了手再说,这是不争的事实。老师因鼓励这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宠坏了他们,对于他们的一些轻率随意、自以为是,甚至哗众取宠、荒诞不经的推论加以表扬、鼓励,导致宽容失度,这是极不负责的表现。

三.能力第一,语文创新教学无基础。

人们都反对把语文课上成支离破碎的语法课,也反对简单肢解课文。我们更反对把学生当成填鸭的教学模式,于是许多教师便踏入了只重创新能力培养的误区。由于对创新能力的偏爱,上课时蜻蜓点水,不重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讲解,不重视语言积累,只重视所谓的启发式教学。其结果是学生往往忽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1

 

 

 

其实,语文创新教学也不是空中楼阁,它必须依托于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经验而展开。只有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让创新精神建立在实实在在的人格与能力之上。没有这个积累,没有这个基础,学生视野狭窄,必然影响语文创新教学的效果。就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而言,基础知识为创新能力提供原料,创新能力是基础知识的转化与整合。所以我们要花精力处理好两者的关系,绝不可顾此失彼。

四.急于结论,语文创新教学无悬念。

某些教师的创新教学往往喜欢通过煞费苦心的“巧妙”设计,按部就班,让学生在提问、讨论等活动中得出“预定结论”。创新教学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而不在于问题的“预定结论”。这样做不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也不符合创新教学所追求的目标。

作为语文教师,没有必要在每一个讨论之后都来个“预定结论”,其实我们在一堂课结束以后留下些悬念又何尝不好呢?人生苦短,语文知识浩如烟海,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钥匙都交给学生。我们何不做个顺水人情,让学生保持继续探究的兴趣,何不让他们有一次真正的机会,自由自在地在广阔无垠的知识的天空中展翅翱翔呢。

语文创新教学要求我们既要抛弃那种千篇一律,忽视态度、情感淡漠的传统教学模式,又要克服这种急于结论,毫无悬念的“假创新”。

五.花里胡哨,语文创新教学无实质。

创新教学往往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当代语文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多媒体演示技术。我们并不否认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但语文创新教学不能花里胡哨,炫耀技巧,为演示而演示。有的老师问题一环套一环,把学生套入预设的“伏击圈”。提问后,学生答不上来,不是从思维方法上去诱导,而是将幻灯一演示,用形象的画面将有关答案展示给学生,于是学生如有所悟,将书翻到课文相应章节依葫芦画瓢。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手段,其实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没有丝毫实质性的好处,自然也助长了“假创新”的泛滥。

综上所述,“假创新”的泛滥实际上是教育急功近利的结果。解铃还须系铃人,语文教师们只要在创新教学中,踏踏实实、淡泊名利,那么“假创新”自然会走上末路,我们的未来就一定会辉煌。

 

 

 

 

 

 

 

 

 

 

 

2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创新情感与创新能力的协同培养

  • 下一篇文章:古诗词赏析指导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浅议语文创新教学中的“假创新””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浅议语文创新教学中的“假创新””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
  • ››单音词和双音词
  • ››新课程下怎样评课
  • ››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五步曲”
  • ››初中生精神家园的建构势在必行——...
  • ››解读新课标发言稿
  • ››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再造艺术
  • ››浅谈中学生口语训练的途径
  • ››班规
  •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 ››浅议语文创新教学中的“假创新”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