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阅读指导 → 杂文收录 |
|
|||||
语文审美教育中的道德教育浅谈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17:34:04 点击数:[] ![]() |
|||||
语文审美教育中的道德教育浅谈 深圳市岗厦中学 陈柱 邓小平同志历来十分重视学校教育,尤其是政治思想教育.他强调:”学校教育应该永远把坚定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要求充实思想教育的内容,改革教育工作的方法;要使思想道德教育渗透、贯穿在教学活动和学校的其他活动中.本文结合语文教学,谈谈审美教育中如何贯穿道德教育. 美和道德都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都是一种社会范畴.美不是自然物质原有的属性,劳动创造了美.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以善和恶、诚实和虚伪、公正和自私、正义和非正义等概念来评价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对于人的行为准则具有规范作用.美以好(善)为基础(不好、不善都不美)。美与爱相联系(美好事物使人爱悦,丑恶事物令人厌憎).审美活动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实践中形成培养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热爱,对于丑恶事物的厌憎过程. 人们爱悦欣赏什么,不爱悦欣赏什么,经常总是与人们各自的品德、素养、操守、志趣等息息相关。一方面,人们的审美爱好不能不受到人们的道德理想所支配;一方面,人们的道德情感也往往会由于审美兴趣的潜移默化而改变。中学语文课本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它几乎包罗一切美的表现,可以说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美的体系。就语文课本中作品的内容而言,真是气象万千应有尽有,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其实质主要是社会美,包括人物美、事件美、劳动美、奋斗美等。 学生通过阅读将课文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把课文的思想变为自己的思想。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过程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过程。课文是情感信息的载体,阅读过程是读者经历美感、理智感、道德感等情感体验和情感熏陶的过程。读者阅读文学作品,凭借对文字形象的感知、想象获得感性的情感信息;阅读议论文,通过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方式获得理性的情感信息。所以,语文阅读过程是读者与作者通过语言文字载体进行情感交流和体验的过程。 单靠明白一个道理,单是接受了一种教育模式还远远不够,如何在审美教育中来贯穿道德教育,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服务,这才是审美教育的宗旨所在。这就必须从审美教育的特殊性上入手。教师通过对审美教育特殊性的理解和掌握,引导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培养正确的道德观。 审美教育的特殊性表现在: 第一,研究对象。美学是人类从审美关系把握世界的一门科学。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是以具有审美特征的对象与具有审美能力的主体所构成的,二者缺一都不可能形成现实的具体的审美活动。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描写了自然景物.这些自然景物的描写都融进了作者的感情,表达了作者的美学理想。细细地分析这些自然美,,对于激发学生从对自然美的感受发展到对社会生活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的思想感情,是具有深刻的美学教育的意义的。同时,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素质,在教师的风范中注入审美的内涵,在课堂教学中树立大美育观,以爱为核心,用自己和谐的形象美当好学生的审美客体,用自己高尚的人格美以身示范,用自己的语言美感染学生,使学生得到美的视听享受。教师要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用自己独特的审美观钻研教学大纲,驾驭教材,提高对学科教材内容美的感知力,确切地发掘教材美的因素。日常教学中才能以“情”激发学生的激情,以“美”启迪学生的心灵。 第二,社会作用。美是一面镜子,你在这面镜子里可以照见你自己,从而对自己采取这样或那样的态度。现在,有的学生对美的理解片面化,认为美就是时髦,就是衣着华丽,仪表堂堂,风度翩翩,忽视了道德情操的培养,忘却了“人不是美丽才可爱,而是可爱才美丽”。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革命的理想,共产主义品德,要从小培养”。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有知识,成为社会有用之材。要实现这个愿望,当然要有家庭与社会相配合,进行多方面的教育。但是,美学教育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人类社会的根本改造步骤之一,就是人的改造。而人的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感情教育、美德教育入手,使人从小就懂得美与丑。语文教材中有一部分文学作品是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语文教学通过对社会生活美的分析,可以在学生面前展现出四化建设的壮丽图景,提高他们的社会觉悟,鼓舞他们的斗志,激励他们前进.语文教材中记叙描写了众多的优秀人物,深刻地揭示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剖析他们的性格特征,就能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引起学生思想情绪上的共鸣,使学生从人物的心灵美中得到陶冶,明确善恶、美丑的标准,产生蓬勃向上的热情和追求正义的感情,并逐渐形成优秀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语文教学的目的,正是在于促成美育与道德教育的互补、互动。 在审美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欣赏美而缓解学习的压力,正视人生的烦恼,开放自我、丰富自我、塑造自我,使自己在具备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同时,完成对自己的人格塑造。 “美能磨练人性。一个人如果从童年时期就受到美的教育,特别是读过一些好书,如果他善于感受并高度赞美一切美好事物,那么,很难设想,他会变成一个冷酷无情、卑鄙庸俗、贪淫好色之徒。美,首先是艺术珍品,能培养细致入微的性格。性格越细致,人对世界的认识越敏锐,从而对世界的贡献也越多……”(苏霍姆林斯基《给儿子的信》)具备了美好的情操与性格,才会有完善的人格与心理,而担负着育人功能的语文教育,更应该在美的教育中发掘、创造人格的美。 语文源自于生活,又真实地反映生活。“学习语文,关注生活;学习语文,享受生活”。这一理念应该是快乐教育出发点。语文教育是文学的教育、人的教育,其育人功能使它注重于开发心灵、陶冶性情、培养人格。而审美教育则可以在潜移默化的情感体验中,以美启真,启迪心灵;以美悦情,净化性情;以美储真,完善人格。作为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学,理所当然地担负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理应让语文课堂变成知识开花的课堂,个性张扬的课堂,有社会责任感的课堂。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