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阅读指导杂文收录
   有感于陶行知的“糖果”教育法      ★★★ 【字体: 】  
有感于陶行知的“糖果”教育法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17:32:46   点击数:[]    

 

有感于陶行知的“糖果”教育法

作为教师,我们都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各样的违纪学生,当我们面对犯错误的学生时,是首先考虑到维护他们尊严,还是动辄穷追猛打,将他们逼上没有退路的绝境呢?联想起近几年上演的一出出因教育方式不当而引发的校园悲剧,哪一幕不是与此有关?

这里,笔者想起陶行知先生为违纪学生发糖的故事。有一天,先生看到一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遂将其制止,并让他到办公室等候。陶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候。陶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他:“这是奖励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又说:“你打同学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遂掏出第三库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应采取这种方式。”陶又掏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励你一块,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面对肇事者,先生“反其道而行”,他在整个过程中表现的一个个“闪光点 ”,充分体现了他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没有批评,没有斥责,没有让学生写一份检查,更没有唤其家长来校“共同教育”,却产生了理想的教育效果。和那些“疾风暴雨”似的教育方式相比,哪个更有效?答案不言而喻。

笔者还曾读到过下面一则故事。

多年前,林某是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有一次,林某为使考试成绩“一鸣惊人”,竟趁黄昏破窗跳入老师办公室盗取试卷。正当他寻找试卷时,任课的老师进门了,林抱头缩在办公桌下。老师见状,动情地说:“你不要露出你的脸,也不要说话。你回答我的问题,指点头或摇头就行。你来这儿,是找一件你想要得东西吗?”林又点了点头。“记住我的话,你走吧。小姑娘,明天你来上学的时候,依然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林低头慢慢走出办公室,眼泪禁不住夺眶而出,是惊奇,是感激,更是愧疚。自此,林某发奋学习,并最终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讲这件往事的,正是林某本人。
     读罢这则故事,作为教师,笔者不禁陷入沉思。如果我们就是那位李老师,将做怎样的处理?盗取试卷,在学校可是一件大事,在班级或在学校曝光甚至给与处分都不为过。可是在这样的处理中,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的自尊及其前程也许就在这样的施教过程中被断送。

应该说,对于走在成长道路上的学生来说,有意或无意犯下一些错误属于正常现象。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当我们考虑做出怎样的处理时,不妨先想一想以上两则故事,也许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 下一篇文章:教育理论资料大全下载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有感于陶行知的“糖果”教育法”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有感于陶行知的“糖果”教育法”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
  • ››单音词和双音词
  • ››新课程下怎样评课
  • ››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五步曲”
  • ››初中生精神家园的建构势在必行——...
  • ››解读新课标发言稿
  • ››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再造艺术
  • ››浅谈中学生口语训练的途径
  • ››班规
  •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 ››有感于陶行知的“糖果”教育法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