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生活。面对青春年少的学生,我常常思索,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给学生一个怎样的语文课堂,一个怎样的生活。
一、创设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大部分时间只是被动的倾听者,“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听得痛苦”。在新课改中,我们要将一个“对话”的课堂还给学生,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例如在古诗词欣赏中,可以在教给学生欣赏方法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感受形象,体会再现意境,从而品味感悟诗歌的感情与主旨。在《渔家傲》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感受词中雁去、边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的形象,在学生了解品味意境的同时,播放雄浑悲壮的乐曲。学生们思绪万千,有的说仿佛看到北宋边关苍凉的画面,有的说仿佛听到戍边将士痛苦无奈的倾诉,有的说体会到戍边将士的功业未成、报国思乡之情……
二、创设一个情感的课堂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中的“情”犹如教学双方活动的“润滑剂”,有了它,学生才能在教师的点拨下渐入佳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要突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激情的教师,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才能让学生充满激情地学习。只有巧妙地运用语言、动作、眼神传情达意,才能让学生度过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要让课堂充满情感,教师自己必须对生活充满热情,热爱一切美好先进的事物,憎恶一切丑恶腐朽的东西,以情动情,以心换心。学习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我也讲自己老师的故事;外出旅游,我会精心拍照,收集纪念品,写游记,回校后给学生讲述旅游故事,点评祖国各地的风光,朗读自己写的游记。师生一起分享生命中的快乐时光,其乐融融。
三、创设一个开放的课堂
教师应主动适应信息化的大环境,充分发挥学生、家长、图书馆、网络的作用,让学生去获取信息,搜集资料,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在教《空城计》之前,我布置学生搜集《三国演义》的相关故事资料。我根据学生提供的资料,以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引入,简要分析课文后,再播放《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一段电视片,片中诸葛亮、司马懿的出色表演让学生大饱眼福,无需多费唇舌,人物形象在学生心中就已十分鲜明,学生下课后久久不愿离去。
新课改提出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不少教师认为可用资源太少。我认为,只要转变观念,心里有资源,眼睛多发现,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如可以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本校也可),或者请当地的专家、学者、名流等给学生讲课,把讲台“让”给他们。一年多来,我“对外开放”十多课时,从作文辅导、文化知识,到旅游见闻、人生经历等,精彩的内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多方面的知识,效果出奇的好。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