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阅读指导杂文收录
   网络探究:让教育互动起来      ★★★ 【字体: 】  
网络探究:让教育互动起来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17:18:52   点击数:[]    

1995年,美国圣地亚哥大学的Bernie Dodge 教授提出了网络探究(WebQuest),也就是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其主要作用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习合作,处理不很明确的信息”。这种学习方式提倡学生通过网络,直接访问专家、搜索数据库、了解最新的报道,然后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七年以后的今天,在上海召开的“首届全国中小学网络主题探究活动暨全国中小学教育特色网站展评”研讨会上,中国第一批实践网络探究的中小学老师向与会者展示了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

上海市宝山职校的孙晓红老师在设计的WebQuest《威尼斯商人》一课中,带领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料,与专家、学者、老师以及戏剧迷们交流,对作品的社会背景、历史年代、风俗宗教、作者生平及作品特点等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和分析,完成自己的综合判断,公正客观地评价该作品及其中的人物。

本课的设计活动为时3周,其中集中活动时间6课时。

课前先阅读原著,课时的分配是:

第一课时,提出问题。全班活动,提出阅读和理解剧本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做好课堂记录同时在课外活动中分类整理问题并对关键问题做出初步回答。

第二课时,搜集信息。运用网络和其他手段搜集相关信息,并进行交流和评价,同时在课外活动中访问各级图书馆等,进一步收集信息。

第三课时,交流讨论。交流共享各自的信息,并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分组讨论所选人物作品的共性和个性。

第四课时,深入认识。分组集中讨论小组选定人物角色的特点,深入认识整部作品,并在课外活动中完成研究报告、演示文稿。

第五、六课时,汇报交流。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研究成果,接受同学质疑,并递交作业。

在实施网络教学中,孙老师感觉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个性得以彰显。学生实现了跨学科的学习,查阅了文艺复兴的社会背景、犹太民族的历史等,在对作品人物的分析中,取得了与传统学习目标截然不同的丰富、新颖、独特的认识。

这节课的设计过程其实是一个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给学生提供的是一个可以站立的台阶。就像提供了一个“脚手架”,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脚手架”的功能是将学生感到无从下手的大问题分成一个个细小的任务和目标,并将它们根据一定的规律“搭建”起来。问题变小了,方向也更明确了,学生就比较容易知道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并能循着一定的思路探究下去。

“惟存教育”的主持人柳栋老师在谈到进行网络教学的初衷时说:“中国传统教育缺少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WebQuest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对学生的评价,WebQuest非常强调自我评价。这些都很符合我国现在的课程改革、课程标准的精神。WebQuest是我们广大教师走向新课程的很好的抓手。”

(翟晋玉 《中国教师报》)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新课程改革的标志: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 下一篇文章:如何让课文课堂亮起来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网络探究:让教育互动起来”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网络探究:让教育互动起来”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
  • ››单音词和双音词
  • ››新课程下怎样评课
  • ››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五步曲”
  • ››初中生精神家园的建构势在必行——...
  • ››解读新课标发言稿
  • ››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再造艺术
  • ››浅谈中学生口语训练的途径
  • ››班规
  •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 ››网络探究:让教育互动起来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