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阅读指导 → 杂文收录 |
|
|||||
春江水暖鸭先知——例谈语文“体验式”教学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17:13:27 点击数:[] ![]() |
|||||
春江水暖鸭先知 ——例谈语文“体验式”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的建议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我常常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创设特定的情境,设法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现场的体验获得对课文理解的直接经验,深化对课文思想、形象的理解。下面结合几个教学片段来进一步谈谈这种“体验式”教学。 镜头之一 师:同学们,《繁星》第三段的表达最丰富、最精彩,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 (大家开始自主读课文。有的大声朗读,有的默读,有同桌之间互相配合阅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投入。古人云,读书要“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也就是说,“读”要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样才能再现文章情境。(有同学体味、揣摩)现在请一位同学给大家演示一遍? (生纷纷举手,一生主动站起来读。读完后有学生评价) 生1;老师,我觉得“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这句话生动有趣,应读得有情趣一些。(生尝试读了一遍) 生2:“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几句话用了拟人的手法,象童话一样,我们可以像读童话一样去读。 师:你也能试试吗? (生用清纯的嗓音深情地朗读,同学们鼓掌,老师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师:这一段内容通过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从触觉、听觉、幻觉等多种感觉方面写出了海上夜的柔美、宁静。这样美好的意境,需要同学们通过反复朗读,反复体验才能领悟。下面同学们再自主地读一遍。 (学生又一次投入到读书的氛围中) 镜头之二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领略了巴金先生三次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那么,每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空时,你的心情又怎样?你又会产生怎样的遐想呢?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组星空的图片,然后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师播放图片,同学们看着变幻无穷的星空图,有的发出惊讶,有的陷入了沉思,还有的干脆动起笔来。活动8分钟左右,有生举手) 生1:我想到的是牛郎织女。(有生笑) 生2:我想起了女娲补天的神话。 生3:我想起了钢琴奏鸣曲《星空》 …… 师:(高兴地)同学们想得很丰富,懂得也很多。巴金在特定的情境之下看到繁星,感受很有层次,而且也很深刻。有没有同学将自己更细致深刻的感受说出来? 生1:(读)小时侯,我总喜欢独自一人看星星。星星看上去像钻石,一闪一闪的,我便认为星星就是钻石,人们所用的钻石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因此我好想把自己变成一只小鸟,每天晚上飞上天啄一颗钻石。长大后,我才知道,星星并不是钻石,而是亿万颗恒星。至于星星会眨眼,是因为星星发出光进入地球村时,被大气层给折射了。 (同学们给以热烈的掌声) 生2:(读)仰望星空,享受黛蓝色。那种美丽不可用言语来形容。瞧,那是一种高层次感的黛蓝色,像舞女的水袖裙,飘渺轻逸。忽然间,带动宝石的光泽,裙角飞扬,飞向无限的远方。有时候,也会感觉那是立体的空间,虽然没有实在的触摸得到的具体感受,但那一双双忽近忽远,忽闪忽灭的眼睛,似乎在行走,似乎在寻找着它们的归宿,似乎也要将你带到它们中间飞行,自由翔驰,去探索无限的可能性。那真像一群探险家在无边无际的宇宙里挖掘宝藏…… (学生给以更热烈的掌声) …… 师:同学们的感受与作家一样精彩。通过亲身体验,我们更加领略到作家笔下《繁星》的神奇与虚幻,宁静与美丽。其实自然中给我们美好感受的事物很多,像太阳、月亮、大海等等,看了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情。现在我们就用刚学到的作家写事物的方法再进行一次语文活动,“看大海(月亮、太阳、蓝天……)”看谁写得快,写得精彩。 …… 镜头之三 这是一堂散文阅读欣赏课。学习内容是《柳叶儿》。文章描写了作家童年时代,在那严重饥荒的岁月,上树爬高,抢柳叶儿、吃柳叶儿的乐趣,描写了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 “抢柳叶儿吃,本来是一件极苦的事,但童年的“我”为什么会感到无穷的乐趣,并对柳叶儿产生特殊的感情?” 我本以为这一问会“一石激起千层浪”,但连续几个同学都不能回答。尽管我反复讲解背景、朗读重点段落、组织讨论,但大家仍然愁眉不展。我沉默片刻,然后缓缓地说: “请同学们放下课本,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讲起了在那个年代一家人如何抵抗饥饿,吃柳叶饼的故事,讲起了因为饥饿几个亲人先后死去的惨状……动情之处,我流下了眼泪。这种情绪深深地感染了同学们,他们很快进入了对那个岁月的回想之中,也理解了特定年代,那能够拯救生命的柳叶儿对于作家的重要意义。 “同学们,你们的爷爷奶奶都曾经经历过那个艰苦的岁月。你们的父辈也许就是在与苦难抗争中坚强活下来的。大家回去可以请爷爷奶奶讲讲那个年代的故事,写下来,进一步体验作家写《柳叶儿》的情感。 从以上几个镜头可以看出,“体验式”教学,就是以文本为出发点,设置一定的情境,通过看、听、说、读、品、写等方式,调动学生内在的情愫和自己的生活积累,去体验作者的心声,感受作者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对自然的独特审美发现和认识,有所感悟,从而形成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见解,甚至探索精神、创新能力。 运用这一方式开展教学,作为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找准作家抒发情感的基本点。“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刘勰语)欣赏一篇文章,先要找准文章的感情基调;调定准了,才能进一步准确地读、品、析,深入体验作家情感,领悟文章内涵。例如要理解《柳叶儿》的主旨,我们就先要把握作者“苦中带涩”的感情基调,然后再进一步体验、理解作者在特殊年代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 二、确定引起学生联想的触发点。深入体验文本离不开联想和想象,通过两种方式可以将作家的情感和阅读主体的经验世界有机地联系起来,拓展教学活动的空间。所以我们要充分挖掘文本的有效资源,设置能引发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触发点”,为学生的体验提供舞台。比如我们以“繁星”为点,进一步引导学生面对“星空、大海、太阳、月亮”等展开联想和想象,并与作家的表达进行比较,在比较中体验、领悟自然的真谛。 三、巧设激发学生思考的疑问点。“设疑”是教师激发学生思考的主要方式,教师要通过研究文本,把有价值的问题带到课堂情境中去,让学生去讨论,使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深入体验文章的情感,在体验中不断提出新问题,思考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像《繁星》创设的问题情境,能迅速将学生带到一种纯洁、美好的精神世界中,让其去体验,去享受。 四、运用推动学生去体验的支持点。开展“体验式”教学,一定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走进作家的情感世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教师的引导之外,还需要一些基本方法作辅助。比如朗读。通过“读”,让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撞击,形成两者思想情感的共鸣和交融。又比如多媒体。通过它能模拟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氛围去体验,这样,感受才更真切。再比如老师的“演”。在朗读与分析中,老师如果能自然地融进“容”和“行”的表演,会帮助学生很快切入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境,透彻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镜头一、二、三分别体现了这样的特点。 实践证明:“体验式”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经验世界、想像世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体验文本和自我体验的实践中,既有独立学习的意识和行为,又有合作探究的行为。课堂教学始终在自由、民主、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 古诗有云:春江水暖鸭先知。只有亲身体验,才会有对事物的真切感受,也才会有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体验式”教学能让我们获得对作家文本最深刻的领悟,在实践中应多加以运用。 (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中 王玉华 邮编225300 电话0523-6639099)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