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阅读指导杂文收录
   缺乏创造力的中国学校      ★★★ 【字体: 】  
缺乏创造力的中国学校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17:11:18   点击数:[]    

  鸡笼、熟透的鳗鱼、嘈杂而尘土飞扬的街道:它们的旁边就是成都市第十二中学。这里拥有先进的科学仪器,拥有一间熠熠生辉的计算机实验室,还拥有一部分四川省最优秀的学生——第12中学是中国为进入全球化世界做准备的一个闪闪发光的教育基地。

  美国的中学一直为自己可怜的考试成绩、浅显的课程设置以及心不在焉的学生而倍受指责。但是在成都听了两个星期的课后,我越来越清晰地感到,中国的应试教育系统也在面临着自己的特殊问题。

  作为华盛顿大学“《太平洋地区数学教育情报》研究计划”的一部分,一群美国的毕业生以及西雅图地区的自然科学中学教师正在积极地探索自然科学课堂教育的新方法。在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下,该计划选派了一个研究小组到成都市去调查研究中美自然科学教育方式的差别。

  不久我们便发现这里的学生有很高的操作水平。几天后,我们便经历了几次严格的数学测验并且接触到了大学水平的物理学知识。全国统一的课程设置把不可思议的知识含量融入到了12年的教育中,中国学生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似乎可以令所有美国高中毕业生为之汗颜不已。

  看到这样的情形,我们不禁想到中国学生究竟做了什么与众不同的事情。“他们学习非常,非常用功。”西雅图黑尔高中的自然科学教师卡尔·英勒特说,“我所遇见的每一名学生几乎每天都要上十节课,而且经常到晚上的九点半还没有放学。”

  每天从早晨起,中国学生就要开始长达十二个小时的学习,同时还要留出三到五个小时来完成作业。由于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以及经常性的考试,周末对他们来说同样是一场噩梦。每一天,我们都可以在课堂上感受到如此投入的学习方式。在一个超过60人的班级里,你别无选择,只有循规蹈矩,否则就会被无情的落在后面。

  但是正当我们为中国教育的质量之高而惊奇时,我们所遇到的一些中国老师和学生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教育体制的最大缺陷。一遍又一遍地,我们不停地听到人们担忧中国的学生们欠缺了一项很重要的品质:创造力。“我们的学生缺乏创造性,”第12中学的英语教师王先生说,“美国学生从不怕犯错,而中国学生则对于答案的正确性太过在意。”

  在一个学生的未来由一年一度的年终考试来决定的教育体制里,根本就没有个性化发展的空间。学生被严重地禁锢在同样的轨迹里,那些表现优秀的学生将可以被筛选入最好的学校,而表现差劲的学生则只能面对陡峭的爬升之路。顺理成章,一些美国学校中的标志性特色在这里荡然无存,比如说交流、团队合作以及独立思考。

  “学生们很少提问题,”华盛顿大学的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生卡姆·梁说,“我发现教师的任务仅仅是把材料和知识传授给学生,然后向学生提问。而学生的任务就是盲从以及记住材料。”

  毫无疑问,新一代的老师已经开始越来越重视这个模糊不清的问题。但是一些新颖的方式却经常招致学生茫然的反应。当我在几节英语课上尝试着寻找自告奋勇的人或是组织一场讨论时,往往以失败告终。甚至就连与教师的交流和互动在这里都有着不同的定义。

  为了描述怎样给一群中国学生上讨论课,英勒特先生向我们讲述了他如何令班上的学生围成一个圆圈。他们立刻想到老师要坐在哪里。英勒特先生说:“那时候我说,我就与学生坐在一起。他们就立刻盯着我,他们无法相信课是可以这样上的。”

  第12中学的老师们很愿意听到美国学生与众不同的学习方式。但是当他们尝试推行新的教育方法时,他们还要承受来自于家长、政府和大学的巨大压力。所有的一切都要以一年一度的全国高考作为基础。只要学生能够成功地驾驭考试,家长们才不管什么新、旧教育方式呢。如果该方式无助于学生准备考试,家长们便不会对它付出耐心。于是教师们也只能严格地按课程设置工作。

  很多人认为中国的高考是在众多的学生内分配稀罕的升学机会的最公平方式。但是政府必须适应一个发展日益迅速、竞争强度日益增大的中国。要想成功地满足这样的发展趋势给它提出来的需求的话,中国政府就必须要培养一批不同以往的毕业生。

  若干年来,美国人一直奇怪,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要落在别人后面;现在,似乎至少还有一个国家站在原地等着我们。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引进活水见精神

  • 下一篇文章:作文备考素材——“和谐”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缺乏创造力的中国学校”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缺乏创造力的中国学校”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
  • ››单音词和双音词
  • ››新课程下怎样评课
  • ››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五步曲”
  • ››初中生精神家园的建构势在必行——...
  • ››解读新课标发言稿
  • ››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再造艺术
  • ››浅谈中学生口语训练的途径
  • ››班规
  •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 ››缺乏创造力的中国学校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