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阅读指导 → 杂文收录 |
|
|||||
怎样写科学小品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17:09:58 点击数:[] ![]() |
|||||
语文课是一门基础课,写科学小品,就体现出了语文课在学习其他学科中的作用。同学们有时要写生物论文、物理论文等,就中学生来说,写的多是对某一知识的体会,也就是结合生活实际,写出对某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这一类文章基本上属于科学小品。在这类习作中,道理要讲得透彻,也就是要有科学性,文章形式还要生动、活泼,这可以说是艺术性。要写好科学小品,必须运用写作说明文的技巧,运用适当的修辞方法,深入浅出地讲授某一科学道理。 写科学小品要抓住事物的本质。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看到某种现象,你要把这一现象告诉别人,必须弄清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一个现象的出现,往往是由于几个事物互相影响、互相作用而产生的。写事理说明文,先要把事物的现象说出来,要说得简明、扼要,紧扣事物的特点;然后再写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写时要做到清楚、明白,力求通俗,要抓住关键,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例如你向同学介绍一种学习方法,当然,你先要讲清你是如何做好的,还要讲出这样做产生的效果,但这些都是表面现象。这样做,为什么效果就好,它反映了知识与人的思维规律、记忆规律的哪些联系,这才是事物的本质。既能写出这种学习方法的步骤、效果,又能写出这种学习方法产生效果的道理,才令人信服。我们看下面这段文字。 庄稼的朋友,大多数都是化学王国的公民,有的出身在元素的大家庭,有的来自化合物的队伍,它们都是植物生命的建设者和保卫者。 这些朋友中以氮、磷、钾三兄弟最受欢迎。这三兄弟就是肥料中的三宝,庄稼不能离开它们而生存,就像不能离开水和二氧化碳一样。 没有氮,就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如果土壤中的氮元素不够,植物的茎杆就会变得矮小微弱,叶子发黄,果实减少。 没有磷,细胞核就停止工作,细胞就不能繁殖。 没有钾,光合作用就不能顺利进行,对于病虫害的抵抗力也会减弱。 所以,要提高农作物的收获量,这三种元素必须源源不断地加以补充。 上面这几段文字,选自《庄稼的朋友和敌人》这篇说明文。引文的第二段先说明了氮、磷、钾三种元素,能够促进作物的生长,是事物的现象,后面分别写出这三种元素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揭示了这些元素与植物生长的关联,写出了事物的本质。这样就由浅入深地向读者讲述了某一事理。我们要学习、运用这种写法,把我们学到的或体会到的某一事理写清楚,写深刻。 写科学小品要做到通俗、生动。 我们的教科书,物理、化学、数学这些课本,向我们讲述了许多科学原理,语言简明,说理透彻,这与科学小品文还不一样。“小品”这两个字,给我们有趣的感受。因此,科学小品文不但要做到道理清楚,还要引人入胜,富有趣味性。科学小品文还要做到通俗,科学道理来自生活,我们结合日常生活来讲述某种道理,人们会感到亲切,自然,也就易于接受了。为了做到生动、通俗,我们要运用适当的方法,用人们熟悉的事物做比较。使事物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清晰的印象。由离得近的事物去认识离得远的事物,由浅易的现象去了解深奥的道理,这不仅能突出事物的特点与本质,也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以增强文章的直观性。运用打比方的方法,能使文章生动,也能使读者由浅入深地认识某一道理。看看下面这段文字。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它的实用范围极为广泛,在企业管理和基本建设中,以及关系复杂的科研项目的组织与管理中,都可以应用。 如何应用呢?主要是把工序安排好。 比如,想泡壶茶喝。当时的情况是:开水没有;水壶要洗,茶壶茶杯要洗;火生着了,茶叶也有了,怎么办? 办法甲:洗好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在等待水开的时间里,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等水开了,泡茶喝。 办法乙:先做好一些准备工作,洗水壶,洗茶壶茶杯,拿茶叶;一切就绪,灌水烧水,坐等水开了泡茶喝。 办法丙:洗净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坐待开水;水开了之后,急急忙忙找茶叶,洗茶壶茶杯,泡茶喝。 哪一种办法省时间?我们能一眼看出第一种办法好,后两种办法都“窝了工”。 这是小事,但这是引子,可以引出生产管理方面的有用的方法来。 上面这段文字选自说明文《统筹方法》。第一段中,作者先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明确了“统筹方法”的概念,接着说明了它的应用范围,文中写到,“企业管理”、“基本建设”、“关系复杂的科研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这些事物,离人们的生活很远。读者会感觉到这是一个复杂的科学问题。但在下文中,作者并没有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重大的工程和一系列复杂的数字,而是把读者引到日常泡茶这件事上。作者先写出了泡茶的三种安排,从这三种泡茶方法的比较中,人们对安排工序的重要性就一目了然了。这些例子也为后文说明提高工效必须抓关键环节这一复杂问题打下了基础。文章谈的是复杂的工程安排这一数学问题,全文如同叙家常一样,指导大家在生活中如何抓紧时间,正像作者说的“卑之无甚高论”,谈的无非是喝水、吃饭、走路这些小事,但处处都落在“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这一高论上。文中写的日常现象,说明的都是复杂、深刻的道理,读起来使人感到亲切、明白。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