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说课的意义 ㈠理论意义 从教育史看,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提出教学四环节说,新中国成立后,引人凯洛夫教育学也提出教学四环节说。现代教学论中,把教学工作分为五个步骤,即备课一上课—批改作业—命题考试—反馈补差。 现在在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中提出的说课,是对教学论在组织教学方面的一个重大突破。这是因为说课是在备课之后,上课之前进行的一种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既不是备课,也不是上课,更不是准课堂教学.本来教学组织形式中容观上就存在着这种说课步骤,只是受各种条件制约,未能真正认识和利用它,现在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和挖掘出这个教学步骤,使原来的五个步骤变为六个步骤.应该说,说课已在教育科研中占有了一席之地,构成了一个不可替代的专门研究领域. ㈡实际意义 说课是一种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的教学研究活动.因此在说课准备过程中,就必须有科学依据,.要想说好课,就应让广大教师自觉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研究教育理论.所以,通过说课活动,可以使广大教师由教书匠转变成教育家,尽快克服长期在教育战线存在的三多三少现象.即经验多,理论少;模仿多,创造少;照本宣科多,个人风格少.广大教师往往都陷入教学事务之中,绝大多数人停留在教书匠的水平.实践证明,说课活动将给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二、 说课活动的现状 ㈠实践有效 1,方向正确 说课活动开展以来,以出乎意料的速度向全国扩展,现已有廿多省市自治区在不同程度普及了说课活动.以现实意义讲,说课是行之有效的新的教研方法,它符合中国教改大潮流,得到教学论专家肯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支持.这就足以说明说课方向正确. 2,效果明显 ① 提高了广大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艺术; ② 提高了学校教学质量; ③ 完善了教学研究的程序; ④ 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 ⑤ 形成了教育教学研究的新形式,建立了教学研究和教学组织的新机制; ⑥创造出教师自我提高的新途径. ㈡理论薄弱 说课理论水平目前仍非常薄弱,研究成果较少.我们所关心的说课理论的研究远远落后于说课实践对其理论的客观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说课实践工作的开展. 三、 说课要素 说课是一种教学研究系统,它包含五个主要要素: ㈠教师口头语言表达; ㈡教育科学依据; ㈢教材教参; ㈣本节课的具体要求; ㈤教师群体 从狭义讲,说课是以教师口头语言表达为主,以教育科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针对每节课的具体特点,以教师为对象,在备课和上课程序之间进行的教学研究系统. 从广义讲, 说课是以教师口头语言表达为主,以教育科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针对每节课的具体特点,以教师为对象,对其进行培养和训练的组织形式. 四、 说课的基本特征 ㈠独立性 是客观存在于教学组织形式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步骤. ㈡整体性 它是由五个主要要素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而组成一个整体. ㈢层次性 由于教师素质、学科教材内容不同、说课可分为多种层次. ㈣多样性 从实际出发,因地置宜,可形成不同模式. ㈤广泛性 亦群众性,凡是从事教学人员都可参加,参加人数越多越好. 五、 说课的四条优点 ㈠从“备”到“说”是从静态到动态的一个飞跃 教师备课一般要求是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偏重于个体静态;而说课是一种群体的动态过程.前者将备课的研究成果体现在书面文字(教案)上.展现在领导和教师面前;后者将备课的研究成果写成说课讲稿,通过语言媒介展现在听众面前.这种通过口头语言等直观手段呈现备课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课堂教学设计等,比看死教案效果要好得多. ㈡说课中的“评”有利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传统的备课是经教师个人钻研,写成教案,然后在教学过程中付诸实施.虽然也提倡集体备课,但往往流于形式.说课活动则在个体钻研的基础上,写成说课讲稿,面对广大同行“说”,“说”后要“评”,“评”是集体研究的一种形式,是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的一种手段,有科研成份.它从偏重个人钻研发展到注重集体研究的层次,它有利提高备课质量,是培养师资的一种最佳途径. ㈢说课将教案转化为“教学活动” 说课将教案转化为“教学活动”,它是授课前的实践演练.以往的教学程序是教师备好课接着就,上课.说课则打破这一常规,通过说课,先给同行“试说”一遍,经研评后,再去加工、创新,才去上课,这就多了一个实践过程. ㈣说课是一种探究式研究过程 说课要求教师不仅说出“怎样教”,还得说出“为什么要这样教”,这就要求教师去学习教育科学,掌握教育科学,熟练运用教育科学.逐步成长为科研型教师. 六、 说课内容 ㈠说教材内容 1.简要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扼要阐明教材中所包含的教学内在因素,主要是“知识”,和“能力”因素. 2.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情感、德育、技能等) 3.教学的重点、难点、特点、编者意图等内容. ㈡说教学设计 1、 说课堂教学程序设计: 说怎样正确处理教材、学生、教师三者关系;说教学思路,课堂结构设计;说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从课题引入到新课内容的教学中怎样突出重点,怎样分散难点,采用上述方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还要说出你选用哪些反馈调控手段,达到巩固新内容,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在说布置课外作业时,要符合课外延伸练习量不加重学生负担的要求.(这里不包含学生感兴趣问题钻研、思考量) 2、 说教学方法: 其中包括“教法”和“学法指导”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同时还要交待教具和素材的准备.在讲出自己选择何种教法时要讲出理论根据.谈本课拟指导学生用什么学习方法学时,谈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和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要讲出是依据哪些教学原则.(如期待原则,刺激原则,结构原则,序列原则,强化原则,迁移原则,领悟原则,反馈原则,个别差异原则,整体原则等). 3、 说板书设计: 既要符合教学结构整体性、程序性要求;还需符合美育要求;同时还应有利学生对本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要体现简捷、明快功能. ㈢说教学依据: 从教育教学基础理论、《大纲》教材的要求、成功的教学实践经验诸方面说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附说课质量评价标准(理科为主)供参考
评价指标 评价因素 权重 实得分 教材20分 教材分析正确、透彻,说出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所处地位及处理方法. 6 教学目的准确、具体,符合大纲要求,符合学生实际. 5 教学重、难点,关键点确定正确. 5 联系大纲、教材,正确说出确定教学目的、重点、难点的理论根据. 4 教法10分 选择恰当,多种,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 4 准备合适、多种教具和学具. 2 结合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贴切具体地说出所选教法的理论根据. 4 学法10分 教给学生合适的学习方法,能恰当运用学习方法培养能力. 6 具体并有针对性地说出学法指导的理论根据. 4 教学程序设计50分 教学内容和渗透的思想观点科学、正确. 4 准确地把握教材的深度、广度、难易程度. 4 教学目的明确,结构合理,层次清楚. 7 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分散难点. 7 教法运用恰当灵活,有创新.启发诱导得当. 6 体现学法指导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4 直观教学,电化教学,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运用恰当,演示正确. 5 练习紧扣教学目的,份量适当,具有针对性. 3 各环节安排的理论根据正确、恰当、具有针对性. 10 教学基本功10分 说普通话,语言流畅,准确,精练. 4 说课姿态自然、大方. 2 板书字体工整,布局合理,重点突出. 4 总评 定性评价意见:: 总分100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