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阅读指导杂文收录
   走出现代文阅读的答题误区      ★★★ 【字体: 】  
走出现代文阅读的答题误区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17:05:53   点击数:[]    

    笔者对2003年30个多省市的中考试题统计后发现,阅读类试题的分值一般在40-50分,其中现代文阅读题的比分占70%左右。考生对这种变化适应么?答题情况如何呢?下面这组数据就很能说明问题:

 

现代文阅读题总分

题量

自然科学类题

散文阅读题

分值

人均分

分值

辽宁省

30分

12道

15分

9分

15分

上海市

30分

11道

14分

9分

16分

重庆市

40分

10道

21分

14分

19分

(注:以上数据为2003年部分省市中考语文试卷抽样统计结果。)

    横向看:现代文阅读题中,散文类考题的得分比自然、社会类文章(一般以说明文、议论文为主)低。纵向看:主观题比客观题失分严重。为何看似简单的现代文阅读题,反而会让考生无所适从、失误连连呢?据各地阅卷老师反映,主要原因是考生对阅读类考题的答题方法与技巧缺乏了解。问题存在于四方面:
一、没有掌握从原文中寻找答案的应试技巧,或主观臆断,或随意作答。
    阅读题的答案要尽可能在作品原文中寻找,尽量找出大家相对认可的“标准答案”。不少考生不懂这种基本要求,写出的答案不是“概括不全”,便是“不着边际”。
    安徽省2003年中考选用的是著名作家雷抒雁的散文《阳光,是一种语言》,试卷第6题问:第五段中,作者说“一切都会不复存在”,又说“一切又都不是空虚的”,为什么?面对这道考题,有的考生无从下笔,乱扯一通;有的考生灵感大发,围绕人生的意义作长篇大论;更有甚者,引用哲学理论来论证,虽然文章写得长,文字用得美,可就是不能得分,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关键是考生忽视了命题者的本意,忽视了对原文的把握。其实,我们根据提示,将目光紧紧锁住文章第五段,是不难找出答案的:“阳光产生的美丽是短暂、虚无的意境,但是这一切对人的影响又是实实在在的(让你激动的、奋进的。)”
二、重视局部分析,忽视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或断章取义,或文不对题。
    确定某一词语、语句在文章中的具体意义,往往离不开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这样才不会出现“断章取义”、“文不对题”的问题。
    据河南省的一位阅卷老师反映,该市2003年的考生在完成中考阅读题时,就出现了这种现象。一篇题为《话说“天真”》的文章是这样收束的:
    天真有时是诗,有时是睿智,有时是幽默,有时也是洞见。
    对于天真,最妙的回答是一个七岁小孩为“天真”造句:“今天真热”。
    考题问:在作者眼中,天真到底是什么?
    不少考生把文章前面的内容都忽视了,只是不假思索地将结尾的这两段话照抄过来,这种做法显然不妥。其实,只要综观全文,可以很快从文章四个自然段里分别找出作者对天真的看法:
    ①天真只能是性情的流露;②天真接近无邪,无不洁之念;③天真是“真”由“天”而出,它得乎天性,不关技巧,无法模仿。
三、懂得从原文中寻找答案,但不辩事理,不懂概括,喜欢照搬原文。
    这类问题主要出现在议论文和说明文之中。为了说明或论证一个观点,往往会运用大量的事例,或具体阐释,或形象说明,我们只有学会筛选信息,辨别事理,才能有的放矢的答题。
    例如江苏南通市2003年阅读文段《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后有这样一题:杨振宇认为中国和美国在教育方式上的差异是什么?
    不少考生把横线上的语句照搬而来,答案写了一大段,却是费力不讨好。其实,那些具体的数据只是证明观点的论据,是对观点的具体阐述,真正的答案是:“美国的学生可以跳跃式学习”、“中国学生可以通过按部就班的训练成才”。
四、开放性试题的答案很不规范,内容脱离实际脱离原文。
    我们一方面鼓励创新、倡导个性,另一方面又必须强调尊重原文、尊重生活,否则极易丢分。去奶奶湖北天门市的一道阅读题就失分严重:在《闻起来像妈妈一样》的这篇散文中,文章第8-13自然段用迪泰写给史密斯小姐的若干封短信表明迪泰的“进步与成功”,行文时从第五封信起省略了内容,试题要求考生发挥想象,补出第五封信。不少考生把这道题看成了单一的书信写作,忽视了对原文的全面了解,没有扣住这些信件的共同特点——迪泰的“不断进步与成功”;也有考生以为这是一道普通的主观题,写作时忽视了书信的格式。
    完成阅读类考题时,如果能做到把握整体、锁定局部,认真筛选信息,巧妙概括内容,那么对付难题的法宝就找到了。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听于漪讲座有感

  • 下一篇文章:韩军:语文教育的实质就是精神教育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走出现代文阅读的答题误区”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走出现代文阅读的答题误区”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
  • ››单音词和双音词
  • ››新课程下怎样评课
  • ››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五步曲”
  • ››初中生精神家园的建构势在必行——...
  • ››解读新课标发言稿
  • ››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再造艺术
  • ››浅谈中学生口语训练的途径
  • ››班规
  •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 ››走出现代文阅读的答题误区
  • ››走出现代文阅读题的答题误区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