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6年(1917)刻本,琼山学校藏版。 【21】 四川大学历史系、四川省档案馆主编,清代乾嘉道巴县档案选编【Z】,下册,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 【22】 宫中档雍正朝奏折【Z】,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民国68年(1979)。 【23】 明清档案【Z】,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现存清代内阁大库原藏档案。 【24】 清代巴县档案汇编【Z】,乾隆卷,北京:档案出版社,1991年。 【25】 (清)王锡祺.小方壶斋舆地丛钞【Z】,光绪17年(1891)。 【26】 (清)郭汝诚修,冯奉初纂.顺德县志【Z】,咸丰3年(1853)刻本。 【27】 (清)李文烜修,郑文彩纂.琼山县志【Z】,咸丰7年(1857)刻本,雁峰书院藏版。 【28】 (清)潘尚楫等修,邓士宪等纂.南海县志【Z】,同治8年(1868)刻本。 【29】 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Z】,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30】 上谕条例【Z】,国家图书馆藏部分雍正、乾隆朝档案。 【31】 清高宗实录【Z】,中华书局,1985年。 【32】 (清)陈宏谋.培远堂偶存稿【Z】,培远堂藏版,道光7年(1827)。 【33】 治浙成规【Z】,浙江:藩司藏本。 【34】 (清)吴友箎修,熊履青纂.忠州直隶州志【Z】,道光6年(1826)刻本。 【35】 (清)余思训续修,陈凤鸣续纂.归州志【Z】,同治5年(1866)刻本。 【36】 陈锋.清代财政支出政策与支出结构的变动【J】,江汉论坛,2000,(5):60~70。 【37】 汤象龙.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财政制度【J】,中国近代财政经济史论文选【C】,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7年。 【38】 (日)百濑弘.清朝の異民族统治に於おける財政經済政策【J】,東亞研究報, 1943,20號;见郑永昌译文.清朝的财政经济政策【J】,财政与近代历史论文集【C】,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9年。 【39】 (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M】,厉以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 ① 政府下令在各省河段需要的地方设立渡船,原本是为传递政、军令服务的,后来乘船人渐多,其中商人占相当部分,所以本文将渡船当作为商品流通服务的一种设施来论述。但是渡船与道、桥、河不同,并非完全是官方和民间捐助的免费服务,因为当时还没有道路、河道、桥粱收费制,所以也可以说渡船是一种不完全的公共物品。当代西方经济学关于“公共物品”基本概念,指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用,其供给成本与使用效果,不因享用人数的增减而变化。公共物品在市场上难以交换,没有市场供给,就需要政府提供。 ② 目前虽然没有统计出具体数字,但我与徐建青的研究使用了不同的史料,结果是相同的,说明普遍性。 ③ 所谓义集、义市,就是无税集;或集税被人自愿承包,交易者不用纳税;或地方官规定秤量器具,让牙行免收税。加藤繁说:“在我涉猎的范围内,义集义市的名称,只在山东省的地志中可以看到,但是,无其名而有其实的这种集市大约也在其他省分存在。”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73年,页96。笔者所见的地方志也是同样情况。
上一页 [1] [2] [3] [4]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