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教学宝典 → 语文说课 |
|
|||||
《咏雪》说课稿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15:49:43 点击数:[] ![]() |
|||||
《咏雪》说课稿 教材的地位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语文的古诗文教学,强调诵读,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一:说教材; (一)、《咏雪》这篇课文虽然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较为浅显,而且有一定的故事性,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这一单元中心,学生理解起来应该说相对容易一些。 (二)、诗词教学从培养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谈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态度,小到言谈举止,都有影响。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是: (1) 理解文义,背诵本篇课文 (2) 熟记作家作品 (3) 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末若”等的词义 (4) 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 2、能力目标: 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能力,这一点可以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3、情感道德目标:最后是在和睦、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感受亲情。 4、教学重点: (1)理解文义,背诵课文 (2)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 5、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去想象,培养创造性思维。 学生情况 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阅历浅,很难独自完成本课的知识学习,而且互相合作能力较差,主要是以自己的兴趣来学习的。所以我准备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 1、情景导入教学 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能迅速进入角色。 2、朗读教学 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和朗读文言文的语感。 3、现场演示法 可以更形象的体会优美的句子 4、激励创新讲述,发展思维。 通过这一环节的迁移训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能力。练习的设计能照顾到全体学生,体现层次性。 5、淡化教师角色,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这堂课教师是作为一个协作者,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大部分时间都能体现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三) 说学法 本人更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自问自答、自问他答或老师解答等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说教学过程: 一:在导入时应用猜谜语的方法,使学生调整气氛,产生兴趣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角色。 二:在作者介绍中请学生借助资料加以评说,再有老师确认。这样做是为了培养学生自觉查资料的习惯。实现知识目标的第二点。 三:在介绍作品时让学生借助资料简单介绍这部书的特点,及反映的社会思想,鲁迅对它的评价,之 四、 范读正音 五:赏析部分 一是对句子的赏析尽可能的再现当时的情景。如在赏析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和兄女曰:“末若柳絮因风起”这两句话时可以现场在空中撒一把盐和用白纸剪的雪花。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产生兴趣,让学生更生动形象的的赏析句子。来达到赏析的目的。 二是对课文内容的赏析,来把握课文的故事性和文中体现的家庭亲情。在这一部分教学中,让学生提前准备好话剧,在课堂上进行表演。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自己体会文中的内容和所体现的亲情,来达到赏析的目的。 这样课文的主要内容就交代清楚了,把这堂课上成家庭中的讨论和现场表演。来实现知识目标的第一点和第四点以及道德情感目标。突破教学重点。 六:拓展延伸 1:让学生通过举古人咏雪时所用的比喻句。来增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感受古人是怎样通过想象来写诗句。为下面的想象练习打好基础,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2:总结概括运用比喻,想象来进行句子的仿写。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练习清楚比喻句不仅仅是形似还要神似。然后让学生将英文中的26字母通过想象,运用比喻加以表达,如:A是一座金字塔,代表进取。C是未满的月牙,代表缺憾等。这样可以突出了学生之间的个体思维差异和个性特点。实现能力,突破教学难点。 七:随堂练习 经过随堂练习来巩固学生对课本的知识记忆。 八:作业 1、 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营造一个和谐,轻松,融洽的家庭气氛。 九:板书基本上是按行文思路来安排的,这样安排一是便于总结写作特点;二是便于学生按思路记忆背诵。 作为青年教师尽管我很尽心的准备了这节课,但是我知道肯定还有很多不足。所以敬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的意见,给我们年轻人一个不断学习进步的机会。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