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教学宝典教学案例
   网络环境中《雷雨》教学案例教案      ★★★ 【字体: 】  
网络环境中《雷雨》教学案例教案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15:17:32   点击数:[]    

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戏剧常识,作者及作品梗概。走进作品,走进大师。学会鉴赏解读戏剧。
能力目标:1、尝试网络环境中解读经典文本,充分凸现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
          2、学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查询、分析、辨别、筛选、整理、积累、利用信息。最终实现网络与学生互动、学生与教师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无缝整合的理念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情感目标:关注人的情感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培养人文情怀。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怎样利用网络环境解读、把握经典作品。
难点:以人文意识探究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情感及其性格。
三、 学法引导
1、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戏剧常识、作者、作品、相关背景等。
2、 借助网络互动方式整合学生自由探究成果。
3、 深入研读文本,利用实时网络讨论,探究教学难点。
4、 拓展课堂,结合课文进行多元化研究性学习。
四、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整合网络,视频素材辅助教学
五、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1、 播放视频资料《雷雨》结局片断(1分30秒)
2、 七十年前的今天,年仅23岁的曹禺先生以他在清华大学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个悲剧结局、一声叹息。在幻想、憧憬、挣扎、嚎叫之后。雷雨之夜,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火热人生的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雷雨》,除了生命毁灭的沉默和黑暗之外。究竟还有多少个难解的迷,究竟还能告诉今天的我们多少些人与人性的启示。
    那么今天,请同学们与老师一起以探究者的身份。平等的走近被称为“中国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走进《雷雨》。

二、 资源收集和整合分析
1、 设问提示,提出问题
同学们,我们先来一个换位思考。假设现在你是老师。在首次接触戏剧这一文学形态,在教戏剧单元第一课《雷雨》时。你会让学生首先了解什么?
请每位同学设计一个问题,发布在网络讨论区。
(学生设计问题)
2、 信息收集处理
⑴、聚焦问题
同学们刚才发表了许多问题,都非常好。老师特别高兴的看到你们正慢慢以主体者的身份参与课堂,而不是以前单纯的接受者。当然,你们所提的有些问题还过于琐碎。那么,在总结你们设计的问题基础上,我们一起提出下面几个问题。
A、 戏剧常识(定义、分类、鉴赏剧本的要素等)
B、 曹禺简介,《雷雨》故事梗概,创作背景
请第一、第二组的同学解答A问题,第三、第四组的同学解答B问题。
    ⑵、资源收集
那么,在网络环境下怎样才能自主而有效的解答这些问题呢?老师可以给大家一些思路。
 收集课文和课外资料上的信息
 利用网络,使用关键词在网络上搜索有关信息的网站。访问其中一个获几个站点,收集相关的信息。
同时,因为时间的关系,老师也给同学们提供一些网址供参考。
http://xzhzx.51.net/lyu_1.6htm.htm
http://xzhzx.51.net/lyu_2.1htm.htm
http://xzhzx.51.net/lyu_2.2htm.htm
http://xzhzx.51.net/lyu_2.3htm.htm
http://xzhzx.51.net/lyu_2.htm
http://xzhzx.51.net/lyu_1.1htm.htm
http://xzhzx.51.net/lyu_1.htm
http://xzhzx.51.net/lyu_1.3htm.htm
当然,老师还是提倡同学们用搜索引擎在精彩的网络世界中寻找、整理信息。
搜索引擎:google;新浪;雅虎;百度等。
3、 交流,汇报,讨论
⑴、 学生利用纸媒介和网络,收集、整理、整合资料。
⑵、 请每位同学将自己整合的资料发布在网络讨论区,老师点名叫一些学生简短发言。
⑶、 教师简短小结。(发布《雷雨》人物关系图)
 

三、文本深入研读及网络实时讨论
1、 在了解戏剧要点,大体把握了《雷雨》之后,我们回归文本。从它的一幕一场中去品味《雷雨》。下面请同学们观看《雷雨》第二幕的第一场戏,也就是课文节选部分中的第一场。周朴园和鲁侍萍三十年后的重逢。
提出思考题:
A、 这场戏的戏剧冲突是什么?这场冲突最引人入胜的戏是哪一段。
B、 分析人物性格。
(播放电影《雷雨》片断)(4分钟)
结合课文内容,解答思考题A。
2、 同学们,在这场戏中我们深刻的感受到鲁侍萍身份的确定是一个点,接下来我们再来思考:
⑴周朴园在不知是鲁侍萍之前,周对鲁是什么态度?找到依据。
⑵两人围绕三十年前在无锡发生的事件展开对话,在整个对话过程中,周朴园几次问鲁侍萍的姓氏和身份。这些问话和动作展现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
⑶周朴园在知道是鲁侍萍之后,周对鲁的态度有何变化,哪里体现?
(学生简要口头回答)
3、 在把握了戏剧冲突和戏剧人物语言的基础上。接下来,我们充分发挥大家自主和自由讨论的权利。利用网络讨论区,深入解读周朴园和鲁侍萍这两个人物。
(教师在网络讨论区发布讨论问题)
A、 周朴园爱鲁侍萍吗?他对鲁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吗?你觉得周朴园是一个怎样的人?
B、 鲁侍萍对周朴园及其三十年的情感纠葛持什么态度?你认为鲁侍萍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在同学们进行网络讨论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曹禺先生曾经做过这样的阐述。“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的祈望着看戏的人们也能以一种悲悯的眼光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曹禺先生用一种悲悯的姿态来解读他自己笔下的人物。但是,老师同样希望同学们以自己的眼光读懂你自己眼睛中的《雷雨》,能够读出自己。
    (教师给出一些参考网址,学生边思考边利用网络实时讨论)
http://xzhzx.51.net/lyu_4.2htm.htm
http://xzhzx.51.net/lyu_4.3htm.htm
http://xzhzx.51.net/lyu_4.4htm.htm
http://xzhzx.51.net/lyu_4.7htm.htm
http://xzhzx.51.net/lyu_4.htm
http://xzhzx.51.net/lyu_3.1htm.htm
4、 教师从讨论区中择取一些精彩的观点进行集体赏析。

四、 课外研究拓展
1、 我们说《雷雨》里有无数个难解的谜,我们刚才通过智慧的碰撞,已经开始解开一些谜。但是,还有许许多多等着我们去解。比如:
A、《雷雨》的命名
B、曹禺创作《雷雨》的前后历程
C、周萍和繁漪、四凤的感情纠葛
D、周朴园和他的三个女人
E、《雷雨》和《原野》比较谈
2、 当然,大家也有自己的命题。接下来每人提出一个有关《雷雨》和由《雷雨》拓展而出的研究性命题。
3、 学生提出命题,并发布在讨论区
4、 学生浏览全部命题,要求择其一作为课堂延伸作业。
5、 作业提交方式:A、以doc格式,记录研究性成果报告。
B、 将作业通过电子信箱发送给老师(qingqing3@163.net)

五、 结束语

同学们。今天,在曹禺先生建构的一个“人的舞台”上。我们以自己的方式自觉、自主而平等的去感悟、去揣摩,走进《雷雨》。现在走出《雷雨》。在网络环境中,老师希望大家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解读更多的名家名篇名作。

[1]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汉语拼音、识字写字的教学设计案例五

  • 下一篇文章:阅读教学设计案例一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网络环境中《雷雨》教学案例教案”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网络环境中《雷雨》教学案例教案”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案例描述:“我要宴请孙膑”
  • ››《人是什么》教学案例
  • ››《乡愁》教学案例(语文版七年下)(教...
  • ››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案例集-《雪孩子》...
  • ››《天上的街市》教学案例
  •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我与广告“零距离...
  • ››一个以“白洋淀”为主题的开放式阅...
  •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案例
  • ››《说不尽的桥》活动课教学案例
  • ››牵一发而动全身----《行道树》...
  •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模式初探
  • ››网络环境下阅读教学的研究
  • ››网络环境中《雷雨》教学案例教案
  •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
  • ››网络环境下的《枣核》教学设计
  • ››网络环境下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 ››网络环境下辅导性学习与学生信息意...
  • ››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 ››网络环境下适应性学习的活动设计研...
  • ››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研究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