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教学宝典 → 教学实录 |
|
|||||
《天上的街市》课堂教学实录4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13:54:23 点击数:[] ![]() |
|||||
《天上的街市》课堂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引出诗歌 师:同学们,上次我教给大家的诗歌都会背了吗?今天我们来背背看。(学生齐声背诗)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写诗。同学们有没有在夜晚逛过街道,看到街道两旁的路灯像什么?远看像什么?留槎洲大桥和江滨路上的灯光倒影在水中像什么? 生:像天上的星星。 师:看到天上的星星我们又会想到什么? 生:街灯。 师:我们把街灯和星星联系起来编两句诗——“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板书) 师:街灯远看星星点点,时隐时现,像天上的星星。那看到天上的星星我们又会想到什么? 生:街灯。 师:好,写成诗句怎么说? 生(顿悟,紧跟着念出)“天上的星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师板书) 师:诗歌写得很美,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生答)看到街灯想到星星,看到星星想到街灯,这种由一物想到另一物的心理过程,就是联想。(板书)由此展开,天上会有些什么? 生:有街市。 师:那街市上又有些什么呢? 生1:街市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 生2:街两旁有树,有各种各样的物品。 (师根据学生发言,快速板书:天上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珍奇物品) 师:作者会想到什么?又怎么把它写成诗呢? 学生七嘴八舌,师微笑鼓励,然后在黑板上快速写下第二节诗: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物品, 定然是世间没有的珍奇。 (学生齐读诗句) 师:刚才由街灯想到天上的街市再想到物品,后面所想与前面所想是否一样? 生:不一样。 师:想到并不存在的东西,这应属于什么写法? 生:想象。 师:我们虽能想象出实际上不存在的事物,但是想象的内容总是来源于客观现实,那想象是什么文章常用的手法呢? 生:童话,比如《皇帝的新装》 师:对,想象和联想同时也是诗歌常用的手法。上次我们写诗由雪想到鹅毛、蒲公英,运用的是联想(师让生背前一课时教的诗并明确诗中用的是想象)请同学们继续想象,说到天上,我们会想到哪些人? 生:天上会有外星人、仙人、玉帝、王母娘娘…… 师:说到王母娘娘时会想到谁? 生:牛郎、织女。 师:你们想象一下牛郎、织女在天上会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生:他们被天河阻隔,只有每年七夕才能相会。(学过民间故事《牛郎织女》) 师:这位同学说的是别人的想象。 生:王母娘娘被感动了,让牛郎、织女在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 师:中国人有情人节、七月七。中国人讲究团圆,跟外国人不一样,要喜鹊搭桥,还要什么? 生:搭彩虹桥。 师:有位诗人跟我们想得差不多。这首诗是郭沫若写的,他是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课后去查查资料。那诗人郭沫若是如何写的呢?师板书: —→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师:你们能想象出来吗?我们来好好读一读。 (学生齐读这一节诗句) 师:谁能给这首诗加个题目? 生:街灯。 生:街市。 生:幸福。 生:天上人间。 ------ 师:郭沫若出的题目是 《天上的街市》(板书) 二、探究问题,理解诗歌 师:在初一第一册我们学过民间故事《牛郎织女》,文中是怎样描写他俩的生活的? (几名学生概述故事内容) 师:总之,他们受尽迫害,过的是聚少离多的生活。而在诗人郭沫若的笔下两人却过着幸福的生活,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动呢? 生:社会造成的。 师:(提示)本诗写于1921年。 生1:反映出作者渴望自由,渴望美好的生活。 生2:他想改造世界,推翻旧社会。 生3:他想推翻封建统治,过上幸福生活。 生4:他想把自己的渴望写出来,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师:你们的理解很好,关于这个需要结合作者生平情况来分析,你们可以课后去查查资料。我们来看本诗最能表现诗人执著的追求和坚定的信念的词语是什么? 生说师明确:定然是、定能、定然(师在该词语下加“△”) 师:诗人用肯定的词语,给人鼓励、信心。本诗有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联想、想象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的,如“天河”、“流星”就是现实中有的,但这些现实基础必须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感情。下面我们把诗句来读一读。 (生齐读全诗) 三、划分节奏,诵读诗歌。 师:同学们自己觉得读得好不好?为什么? 生:不好,没有读出感情,没有停顿。 师:对,读诗特别要注意感情、节奏、语调的变化,还要注意押韵(让学生圈出全诗的韵脚)。现在,我想请几位同学来给本诗划分节奏。 (四名学生上讲台给诗歌划分节奏,师生点评) 师:根据这几位同学划分的节奏,我们来读一读。 (学生齐读全诗) 师:我觉得同学们还没有准确把握本诗的感情基调,读得有点沉重,应轻松一些,读出美好幸福的感觉。第一节应读出一份惊喜;第二节应表现出一种赞美;第三节表现出欢乐;第四节要读得甜美。老师来读一遍给你们听听好不好? (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学生轻声跟读) 师: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一遍。 (学生朗读全诗,效果已全然不同) 四、布置写诗,培养能力 师:课后大家再多读全诗,细细品味。刚才我们跟着作者想象的翅膀去闲游了一番,假如你在一个宁静的夜晚,或月明星稀,或群星灿烂。也许你在河边,也许你在树下;或者是一个雪夜,你走在大雪纷飞的街上;或许是一个雨天,你倚在窗前看细雨绵绵……你浮想联翩,那么就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优美的诗句写下这些画面,我给同学们一个题目——《静夜》,要写成现代诗。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下课。 生:老师再见。 (板书设计见附页) [简评]: 这堂课的教学体现了新课程的新理念,具体表现如下: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从日常所见的街灯展开联想,把街灯和天上的星星联系起来,进而自然而然引出诗句,层层展开,引导学生轻松地步入诗歌的殿堂,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 2、营造了轻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上课从-始至终教师都是微笑鼓励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留有充分的空间以供学生参与。让学生作诗,划分节奏,诵读全诗,师生点评,生生互评,整个课堂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3、重视诗歌学法、读法的指导,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整堂课朗读贯穿始终,在读中引导感悟。特别是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给了学生很好的示范作用,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