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也使银行贷款收益与行业情况紧密相关。而且,在贷款发放地区和行业集中的情况下,往往对贷款审查标准化所依赖的标准有所影响,不能从更为广泛的角度考虑贷款收益的前景。因此,利用上述传统方法控制信用风险的效果是有限的。 2.3.2资产证券化和贷款出售 近年来,管理信用风险的新方法是资产证券化和贷款出售。资产证券化是将有信用风险的债券或贷款的金融资产组成一个资产池并将其出售给其它金融机构或投资者。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因为通过投资多个贷款或债券的组合可以使信用风险降低,所以这种资产组合而产生的证券是有吸引力的。同时,购买这样的证券也可以帮助调整投资者的投资组合,减少风险。因为上述原因,资产证券化发展迅速。在美国市场,1984年资产证券化交易量基本为0,而到1994年达到750亿美元[1]。 贷款出售则是银行通过贷款出售市场将其贷款转售给其它银行或投资机构。通常,银行在给企业并购提供短期贷款后,往往会将其贷款出售给其它投资者。极少数时候,银行可以对某一单一并购提供大量贷款,这种情况下信用风险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在美国市场,贷款出售交易量由1991年的2000亿美元迅速增加到1994年的6650亿美元。 资产证券化和贷款出售均为信用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不过,资产证券化只适合那些有稳定现金流或有类似特征的贷款项目,例如,房地产和汽车贷款。所以,最新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是依靠信用衍生工具。
3信用衍生工具 信用衍生工具是一种金融合约,提供与信用有关的损失保险。对于债券发行者、投资者和银行来说,信用衍生工具是贷款出售及资产证券化之后的新的管理信用风险的工具。信用衍生工具主要有信用互换(Credit Swaps)、信用期权(Credit Options)和信用关联票据(Credit-Linked Notes)三种主要形式。
3.1信用互换 信用互换是双方签定的一种协议,目的是交换一定的有信用风险的现金流量,从而以此方式达到降低金融风险的目的。目前,信用互换是一种非零售的交易,每个互换合同资产约为2500-5000万美元,合同资产可以从数百万元到数亿元,期限从1到10年均可。 信用互换是通过投资分散化来减少信用风险的。对于贷款集中在某一特定行业和特定的地区的银行来说,利用信用互换管理信用风险是十分必要的。信用互换主要包括贷款组合互换和全部收益互换。
3.1.1贷款组合互换 信用互换中最为简单的是贷款组合的互换。例如,若有两家银行,一家为农业银行,另一家为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主要贷款给当地农民,而工商银行则主要贷款给当地的工业制造企业。通过中介机构M,两银行可以进行互换交易。如图1所示: 若两家银行均有5000万元人民币的贷款,则可进行互换过程: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均将各自的其贷款组合所产生的收益交给金融中介机构M,金融中介机构M协助他们完成其收益的互换。因为工业与农业之间的贷款违约率很少会一致变化,则两家银行均可以对信用风险进行避险。互换实质上是通过金融中介机构对银行贷款组合分散化而降低其信用风险的。而金融中介机构则可从中收取一定的费用。
图1 贷款组合互换的示意图
3.1.2全部收益互换 信用互换中最为常用的是全部收益互换。全部收益互换,既是在互换的交易中,双方或多方将其各自的金融资产产生的全部收益交给金融中介机构,金融中介机构再按照约定的互换条款给予该金融资产全部收益的一个相应的回报。例如,在此类型的互换交易中,农业银行将其贷款的全部收益交给金融中介机构M,M再将这笔收益转交给共同基金I。作为回报,共同基金I付给金融中介机构M浮动利率的一个相应的收益。基于农业银行的投资,共同基金将付给农业银行高于同期国债a%的利率。此互换对于农业银行来说是将其贷款组合的收益转化成了有保障的且高于短期无风险利率的收益。因为其收益是有保障的,则农业银行可以达到降低信用风险的目的。相对于贷款出售,全部收益互换有两个优点:首先,全部收益互换可以使银行降低信用风险的同时对其客户的财务记录进行保密。在全部收益互换交易中,借款公司的财务记录仍然在原贷款银行留存。而在贷款出售交易中,借款公司的财务状况记录将转交给新的银行。其次,互换交易的管理费用比贷款出售交易的费用少。例如,一般的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在买入贷款后,可能对监督贷款使用和确保浮动利率与无风险利率一致变化投入的成本过高。因而,减少管理费用可以使分散化管理风险的成本更加低廉。 全部收益互换与一般的信用互换的目的有所不同,可以说,一般的信用互换是为了消除由某个信用事件为前提条件而引起的收益率的波动,而全部收益互换则是反映了在经济活动中某一特定的金融资产的价值的变化。
图2 全部信用互换示意图
3.2信用期权 信用期权是为回避信用评级变化风险而设计的信用衍生工具,信用期权有类似于保险的套期保值的功能,可以防止因为企业信用评级的向不利于自己的方向转换而带来的损失。信用期权的主要特征与其它金融资产的期权相同,都是一种在约定条件(例如:特定时刻,特定情形)下以约定价格买(或卖)某种一定数量对应资产权利。
3.2.1信用期权在回避平均信用风险贴水变动的风险中的使用 类似于与利率相联系的期权,债券的发行者可以用信用期权对平均信用风险贴水进行套期保值。例如:T公司信用评级为Baa,计划在两个月内发行总价值为1000万元的1年期债券。预定风险贴水1.5%。若考虑在债券发行前付给投资者的风险贴水上浮,则公司为发行债券势必要以更高的利率发行,融资成本必将升高。为防止此类情况的发生,T公司可以购入一个买入期权,约定在风险贴水上浮到一定限度后,可以由期权的出售方弥补相应多出的费用。具体的说,若T公司买入一个关于在两个月内发行的1000万元债券的风险贴水的买入期权,期权价格为50万元,目前的风险贴水为1.5%,买入期权将补偿超过1.5%时的风险贴水。如果风险贴水因为经济情况恶化而升至2.5%,则风险贴水上涨一个百分点,就会使T公司多付出100万元,这些多付出的款项就可以由买入期权来抵消。同样,假设信用风险贴水降至0.5%,则买入期权无任何收益,但T公司因可以以较低利率借款而较预定的借款费用节省100万元。因而,买入期权可以在信用贴水上升时可以以固定利率借款而避免损失,利率下降时则可以享有相应的好处。当然,享有这样权利的代价是要付出50万元的。
3.2.2信用期权在回避债券等级下降风险中的使用 债券投资者同样可以使用信用期权对债券价格进行保值,主要是用来针对债券等级下降时回避此类信用风险。若投资者有某公司1000万元的债券,为保证在债券等级下降时不会因债券价值下跌引起损失,投资者购买一个价值4万元,约定价格为900万的卖出期权合约。此期权给予投资者在下一年中的任何时候以900万元的价格卖出其债券的权利。若下一年中,债券价格跌至700万元,则行使期权权利可避免损失200万元。若债券价格升至1200万元,则不行使期权权利。由此可知,卖出期权的保护投资者在价格下跌时可获得相应的补偿,而在价格上升时仍然有获利的权利。
3.2.3信用违约互换 信用违约互换是一类特殊的信用期权。其实质是一种债券或贷款组合的买入期权。信用违约互换的所有者在其债券或贷款违约支付率达到一定标准时,获得补偿。例如,若某投资者证券组合中有20种Baa级债券,每种债券每年应付利息1000元,投资者购买信用违约互换20元,则可在3种至20种债券违约的情况下获得依照信用违约互换条款约定的补偿。信用违约互换的关键在于限制了信用风险的范围。在上一例中,投资者承担1-2个债券违约的风险而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