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在于:第一,对于企业而言,基本上只有大企业才愿意上市,因为上市的前期作业成本非常高,小企业是不可能承担高额的上市费用的。比如美国,经济中至少几百万家企业,但上市的只有几千家;第二,由于信息和规模经济的问题,通常小企业是得不到大银行贷款的。银行越大,资金越多,那么它对于贷款的成本来讲是越大笔贷款,成本越低。借款一亿跟一百万从银行角度看,审定程序和花的精力一样,贷款越多,单位之间的成本越低,所以银行比较倾向给大企业贷款。真正能给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的通常是中小银行。中小银行在解决企业的信用问题上有先天的优势。它通常是地区性的银行,对当地的企业比较了解,从而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而且中小银行的资金不足以向大企业贷款。
现在我国金融体系中有股票市场、大银行、中小银行等不同形式的金融市场和中介机构,但到底应发展什么样的金融结构,以何种形式的金融为主?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应落脚于我国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我国目前经济的发展阶段中,最具有比较优势的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加入WTO 之后,各行各业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竞争和压力。真正存在压力的其实是资本密集型的如汽车产业,而那些劳动力密集型如家电产业、轻工业的产品已经占领国际市场,是我们目前最有竞争力、资金回报率最高的产品。通常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是中小企业,而真正能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投入的只能是中小银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社会信用体系建立起来,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纪录有了比较好的纪录,再加上中小银行是地方性银行,对当地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主经理人员的信用情况比较了解,会大大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信用文化,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林毅夫、蔡昉、李周:《充分信息于国有企业改革》,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林毅夫:金融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讨论稿No.C2003026
林毅夫:关于设立中小银行的几点意见,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政策性研究简报2002年第48期
林毅夫李永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讨论稿No.C2000016.发表于《经济研究》2001
林毅夫:“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是什么?”,载于《中国:经济转型与经济政策》第296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回顾和展望,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讨论稿NO.C2000005,2000.发表于《经济研究参考》2001年第85期,2-32页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回顾和展望,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讨论稿NO.C2000006,2000.《经济研究参考》2001年第89期,18-37页
吴敬琏:信用担保与国民信用体系建设,2001年11月13日在中国担保论坛上的主题演讲,人民网
邓郁松: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国际经验与启示2002年07月04日《经济研究参考》
商务部中国外经贸企业协会信用评估部课题组:中国企业诚信现状和企业案例剖析,2003年8月
上一页 [1] [2] [3] [4] [5]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