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金融研究
   外部均衡的标准及其历史演变      ★★★ 【字体: 】  
外部均衡的标准及其历史演变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2:01:22   点击数:[]    

者能达到更高效用的无差异曲线。在一个较粗略的定义中,奥伯斯特菲尔德认为外部均衡是维持与经济预期的时际预算约束相一致的、能稳定的最高消费水平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也就是经常项目的跨时均衡是外部均衡的标准。 三、           外部均衡标准的理论逻辑

以上主要以历史逻辑为线索,概述了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对象—外部均衡的历史演变,以及针对不同的外部均衡标准的外部均衡调节理论。为了更进一步说明各个理论的之间的逻辑关系,下面围绕国际金融学的核心问题—外部均衡问题,来论述国际金融学的理论逻辑,以期得到一个合理的、严密的理论逻辑框架。

对于纷繁复杂的外部均衡调节理论,从经济哲学的根本上讲基本上是强调两种外部均衡调节的力量:市场力量和政策干预力量,而在这两种力量的背后,关于外部均衡调节的制度安排是保证外部均衡实现的制度保障。虽然在国际金融理论上,市场力量和政策力量的划分不是绝对的,但是从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上讲,古典主义是强调市场力量的自由主义,而现代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是“政策无效性”命题的忠实坚持者,因而也是强调市场力量对经济的自发调节作用的;而凯恩斯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则是典型的政策干预主义,强调政府在经济调节的重要作用;货币主义虽然以反凯恩斯主义者出现,强调市场力量的作用,但在具体的政策实践上却强调货币政策的重要作用,因而现代的宏观经济学更多的是将货币主义整合进凯恩斯主义的模型中,有时被称之为“货币主义—凯恩斯主义综合”。因此在国际金融理论逻辑的分析上,我们将与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有理论渊源的划分到强调市场力量的对外部均衡的调节,如,价格—铸币流动机制,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以及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汇率波动理论等;而将与凯恩斯、货币主义有理论渊源的国际金融理论划分到强调政策干预力量对外部均衡的调节中,入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等。关于外部均衡调节的制度安排是两种外部均衡调节力量得以发挥作用的制度保证,是影响外部均衡的重要因素,在国际金融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尽管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都极力从理论和政策实践维护外部均衡,然而还是避免不了外部均衡的严重失调事件的发生,如金本位制和布雷顿森林题的崩溃,1980年代初爆发的世界性的债务危机、1992年爆发的里拉和英镑危机、1994年爆发的墨西哥货币与金融危机、1997—1998年爆发的亚洲货币金融危机,这些都为都严重的冲击着各国外部均衡的实现,并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剧烈动荡。这些事件激发着经济学家对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其传播机制进行研究,并形成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即货币危机理论。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是克鲁格曼的第一代和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

 

四、           简短的结论

通过对外部均衡概念的历史演变,以及围绕外部均衡调节理论的论述,我们发现,将外部均衡问题定位为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对象,无论是从历史逻辑,还是从理论逻辑上讲都是严密的、合理的。并且我们将浮动汇率时期的汇率均衡定义为浮动汇率时期的外部均衡标准,从而将传统意义上国际收支理论、汇率决定理论统一在外部均衡调节理论这框架之中,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符合逻辑的理论体系框架,这克服了传统的国际金融理论间条块分割、缺乏逻辑严密性的缺陷。因此,根据我们所定位的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对象,整个国际金融学科的粗略框架由以下五部分构成:外部均衡标准及其历史演变;外部均衡调节的市场力量;外部均衡调节的政策干预力量;外部均衡调节的制度安排,以及外部均衡的严重失调事件及原理。这五部分内容以外部均衡标准为核心,以外部均衡调节的力量及制度安排为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陈彪如:《国际金融概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2]     陈岱孙,厉以宁:《国际金融学说史》,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

[3]     钱荣堃:《国际金融》,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

[4]     姜波克:《国际金融》,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     姜波克,杨长江:《论国际金融学科体系》,1999年11月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召开的《国际金融》21世纪教材讨论会上的发言稿

[6]     姜波克: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趋势及理论前沿,金融研究,2002,9

[7]     [美]奥伯斯菲尔德,罗戈夫著:《高级国际金融学教程:国际宏观经济学基础》,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6

[8]     [美]约翰·伊特韦尔,默里·米尔盖特,彼得·纽曼编:《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1992

[9]     [美]多恩布什,费希尔:《宏观经济学》第6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10]  [美]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11]  [美]莫里斯·列维:《国际金融》(英文)第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12]  [美]弗里德曼:“可变汇率论”,载《弗里德曼文萃》,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9

[13]  [美]迈克尔·梅尔文:《国际货币与金融》,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1

[14]  [美]J·奥林·戈莱比:《国际金融市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8

[15]  万光彩:《论国际金融理论体系》,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003,5

上一页  [1] [2] [3]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非正规农户生存消费金融机制研究

  • 下一篇文章:金融功能的扩展与提升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外部均衡的标准及其历史演变”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外部均衡的标准及其历史演变”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制度安排与实践...
  • ››经济全球化下货币危机起因应对
  • ››我国货币政策存在的几个问题
  • ››WTO与中国金融业
  • ››外汇储备经济分析
  • ››中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发展面临的挑...
  • ››我国金融制度创新模式的选择
  • ››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思考
  • ››衍生金融工具内部控制研究
  • ››金融霸权和发展中国家的防范
  • ››外部均衡的标准及其历史演变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