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应该有长期目标。 各国鼓励资本外流的措施也各不相同。在智利、印度、印尼、摩洛哥、菲律宾、斯里兰卡、泰国和突尼斯,官方资本流动的减少成功地抵消了私人资本的流入。在智利、印尼和泰国是为了加快偿还外债;韩国放松资本外流的限制则是为了鼓励韩国企业对外投资;泰国、智利和哥伦比亚也有类似的考虑,它们现在允许外国直接投资者将资本和利息汇回母国,取消了出口结汇制,对居民旅游换汇不再规定上限。 (四)政策搭配和次序。 能够保证资本持续不断流入的政策秘方是不存在的。不能抽象地谈论政策的优劣,而要结合各国的实际。实际上,成功的政策各不相同,而且不能把赌注押在某一个政策工具之上。特定国家的政策选择要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包括东道国反通货膨胀的记录、经济开放度、财政状况、国内债券市场的规模和流动性、国内银行的素质、财政政策的灵活性、金融监管框架等等。 政策出台的先后顺序也是十分重要的。适当的政策顺序有利于化解资本流入带来的某些风险。在资本流入的早期,货币政策比较有效,但是随着资本流入的增加,对冲成本不断提高,这时就需要实行灵活的名义汇率政策。在有些情况下,资本管制能够缓解实际汇率升值的不利影响。 如果资本流动是结构性因素引起的,财政政策就大有可为。它无需支付成本,它的效果也不比灵活的汇率政策差,它能够抑制实际汇率升值。但是,因为它的灵活性较差,因此,很少被用来应付资本流动变化。 最后,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各种政策工具都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首先,它们对资本流动的构成能够产生难以预料的影响。尤其在没有资本管制的条件下,钉住汇率和对冲政策相搭配会最大限度地刺激短期资本的流入。1990——1993年的墨西哥和1990——1997年的泰国就是这样。其次,政策的相互搭配可以挖掘单个政策的潜力。例如,作为对冲政策伴生物的高利差能够诱使人们规避资本管制,如果成功的话,就会抵消对冲政策的紧缩效应。再如,资本流出的自由化有利于资本流入。 上一页 [1] [2] [3] [4]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