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金融研究
   金融改革的当务之急[1]      ★★★ 【字体: 】  
金融改革的当务之急[1]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1:49:03   点击数:[]    

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上市?这样作既可以避免由于国有银行规模过大对股市造成的冲击,又比较容易在上市过程中报告银行资产。例如,中国银行在海外部分资产总额1300亿美元,资产质量比较好,如果在海外上市肯定可以筹集到一部分资金。

    如果在海外讨论这个问题,一定会把那些外国的金融专家和经济学家们搞得晕头转向,因为把银行切块上市的做法完全违背了经济学的常识和当前金融市场的发展规律。

    首先,银行的资产必然是统一核算的。银行业就是金融服务业,为了提高服务效率,加速资金周转,就必然要扩大金融服务规模。在金融市场上,银行的规模效益非常显著,这就是为什么当前世界上的大银行要不断整合、兼并的原因。提出把国有银行切块上市的人如果真的主张要把国有银行解体分割,那么,显然违背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其次,由于地区差距和经营水平等原因,每个银行内部都有些效益较好的单位,也有一些亏损单位。有些吃肉,有些啃骨头。如果,单单把效益好的分行划出来上市,那么,那些效益不好的分行捆在一起,日子怎么过? 

    第三,在国有银行切块的时候,资产好办,负债怎么分?如果把效益好的部分划出来,把债务和不良贷款留给母行或者其他部分,上市固然没有问题,但是,随后就出现了一个矛盾:上市的部分要不要和母行保持联系?

    如果上市部分完全独立,在资产所有权上和母行一刀两断,那么,母行的日子会更加难过,母行为什么要同意把自己最好的一部分划分出去?主张国有银行上市的目的是要帮助国有银行脱困,如此处理岂不是和上市的目标南辕北辙?

    如果上市部分仍然留在母行体制内,那么上市部分就不能回避对母行不良贷款的责任。假若上市部分不向股东说明这些债务,那么就涉嫌欺诈。前不久破产的美国最大的能源公司安然公司(Enron)就是这样造假帐的。每当出现债务,安然公司就成立一家新的公司,让新公司把债务背走。这样在母公司的帐目上始终保持很好的利润记录。虽然安然公司得逞于一时,但是最终还是露出马脚,债权人追索子公司的债务,顺蔓摸瓜,还是找到了真正的债主,把安然公司告上了法庭。为安然公司作假的金融审计公司(安达信公司),为此牵连上赔偿责任,已经濒临破产。我们的国有银行上市,要不要请那些国际著名的金融审计公司来审计?有了安然破产的教训,那些金融审计公司还会睁只眼、闭只眼吗?假若上市部分如实报告应当承担的不良贷款(并不仅仅是自身发生的不良贷款)那么,还上什么市?

    金融改革的重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对国有银行的监督改革,主要是要改变国有银行内部的管理机制,提高经营和监管效率。切块上市并不能促进四大国有银行内部的体制改革,也无益于明确银行产权,更谈不上促进国有银行的经营和监管效率。说到底,主张切块上市的人无非是想通过股市为国有银行圈些钱。至于说拿到这些钱之后如何料理后事就欠缺考虑了。钟伟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金融改革绝无陈仓可渡--评“银行上市年”》。[22] 他指出主张银行上市实际上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对于不思改制的银行,没有理由相信它们上市‘圈钱’后会不把钱糟蹋光。”这个评论,一针见血。

    与其切块上市还不如在体制外创建一些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新银行。与其在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的归属问题上纠缠不休,还不如维持国有银行的现状,在体制外发展民营银行。待到民营银行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形成了金融市场上的有效竞争机制,然后再来考虑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造。

    4.4 股市容量有限,承受不了国有银行上市

    主张国有银行上市圈钱的人也许忘记了前不久国有股减持的教训。沪深股市总值占GDP的50%左右。但是,其中三分之二是不能流通的国有股。据说是要为社会保障基金筹款,在市场上抛出一部分国有股。结果,国有股减持导致沪深股市狂跌,最后只好仓促叫停。

    现在,老调重弹,国有银行上市,也打算从股市上捞一把。暂且不说这种做法是否合理,就从中国股市的承受能力来看,这一做法就很不明智。要将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提高1个百分点,至少需要800亿。要使中国四大国有银行达到所需的资本充足率,至少需要几千亿元。根据中国证监会的统计数字,从1991年至今,上海、深圳股市为上市公司融资总额为7796亿元。每年融资金额只有一、二千亿元。倘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每个都是大块头,一下子吸收巨额资金,还不得把股市压趴下来?

    4.5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应当缓行

    假若没有作好准备,仓促将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只有三种可能:

    第一,申请上市,但是在审计之后被揭露出来大量不良资产,不符合上市的要求。这些银行声名狼藉,偷鸡不着反蚀一把米。

    第二,在国有银行上市过程中股市崩溃,和国有股减持一样,被迫中途叫停。

    第三,蒙混过关,上市之后圈了股民的钱,但是由于国有银行基本上没有利润,没有红利,说不定在哪个地方出现局部的金融危机,导致民众信心动摇,最后,国有银行遭遇风险,同时也拖垮了股市。

    国有银行上市本身就是一个悖论:如果上了市才能成为好银行,那么上市之前就不是好银行,而不是好银行则不应当上市。让国有银行迅速上市的主张颠倒了逻辑顺序。应当在银行上市之前提高资本充足率,使得银行成为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稳定的金融机构,然后再讨论是否应当上市。

    至于说国有银行上市之后能否给股东带来利润?能否建立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董事会的有效监督?能否通过上市提高效率,防范金融风险等等,这些问题都不是轻易能够回答的。有鉴于此,为了金融安全起见,国有银行上市还是暂缓为妙。 

    五、如何消化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


    --------------------------------------------------------------------------------

    5.1 消化不良贷款的一般途径

    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让许多金融负责人感到头痛。有些人试图尽快解决不良贷款问题,它们提出了四个途径:

    (1) 从商业银行本身的利润中提取坏帐准备金。

    (2) 由财政注入资金;

    (3) 上市;

    (4) 增发货币。

    首先,能不能靠银行本身的利润来解决不良贷款问题?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银行大部分都是要求商业银行准备专项损失准备金,逐步打消坏帐。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在2002年1月1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记者招待会上的报告,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2001年实现利润266亿元。显然,这是最近几年内最好的成绩。可是,就是把这些利润全部投入冲销银行不良贷款,还不到不良贷款的1%。国有商业银行利润率太低,使得它们缺乏自行消化不良贷款的能力。倘若要求四大商业银行靠自己的利润来解决不良贷款问题不知道要多少年。中国对于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提取规定和呆帐核销制度过于严格,应当逐步修改。有关银行所得税的一些规定也应当调整。

    其次,我们在前面已经分析了目前的财政状况,由于连续多年的财政赤字,要增加发行国债来填补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只是一种不切合实际的幻想。

    第三,在世界上有许多银行或者金融集团都上市了,可是他们的案例却很难照搬到中国来。外国的上市银行不少,这些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有高有低,但有这些上市银行都有通过坏账拨备等方式自行消化不良贷款的能力。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数额巨大、内部治理结构尚未理顺,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条件尚未成熟。

    最后,如果试图开动印钞机,多发行货币来解决银行不良贷款,这纯粹是“饮鸠止渴”。在历史上已经有不少国家试过了这个办法,没有一个不失败的。

    例如,在抗战胜利以后,中央银行好不容易建立起来比较稳定的货币体系。在1946~1947年期间,大陆的金融状况不错。1947年,国民党军队在山东莱芜战役中吃了败仗。蒋介石要求扩编100个师。没有钱,就印钞票。中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国有股减持的四种主要思路

  • 下一篇文章:《对中国加入WTO后人民币实现可兑换的思考》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金融改革的当务之急[1]”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金融改革的当务之急[1]”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制度安排与实践...
  • ››经济全球化下货币危机起因应对
  • ››我国货币政策存在的几个问题
  • ››WTO与中国金融业
  • ››外汇储备经济分析
  • ››中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发展面临的挑...
  • ››我国金融制度创新模式的选择
  • ››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思考
  • ››衍生金融工具内部控制研究
  • ››金融霸权和发展中国家的防范
  • ››金融改革的当务之急
  • ››金融改革的当务之急[1]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