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经济论文 → 金融研究 |
|
|||||
独立董事“独立性”研究(下)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19:01:01 点击数:[] ![]() |
|||||
也是区别对待的。据Cheffins(2001)介绍,尽管英国的公司法不承认非执行董事是另一类董事,规定所有董事都承担相同的法律义务并且对整个董事会做出的决定平等地承担责任,但是,越来越多的人承认执行董事和非执行董事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一些法官也已经接受了应区别考虑的观点。 同时,独立董事约束的程度还应与其激励制度相对应,实现二者的匹配。在目前情况下(而且相信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也是如此),独立董事的声望和收入尚不足以令人们仅仅因为独立董事之职,而将其个人的全部身家置于无法把握的法律责任的“悬剑”之下。不仅独立董事如此,所有董事都如此。由此可能会导致逆向选择,即有能力的人由于风险太大而不愿意担任独立董事(甚至董事),导致独立董事和其他董事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下降。事实上,要想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独立董事制度,必须有一个由高质量的候任独立董事组成的“人才市场”。这个市场靠什么去吸引优秀的候选人才和规范运作呢?一是足够的同时也有限的激励和利益(包括经济的和非经济的),使得有人愿意做,同时不愿为之冒险;二是足够的同时也确定的责任和风险(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使得没有人敢随意做,同时不致人人都不敢做。 归纳上述讨论,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基于收益还是基于成本,其决策结果都是一样的,即只有中等程度的收益和与之相匹配的中等程度的成本,才有可能建立一个有效的独立董事制度。至于多少可称为“中等”,则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总体说来是要求独立董事的收益是足够的但同时是有限的,其成本不小但同时又是确定的,这样既不至于无人愿意出任也不至于大家争相出任,既不至于不敢出任也不至于轻意出任,让真正有能力也有责任的人土担任独立董事,担任独立董事后既不会因为太在乎这份“差事”而丧失独立性,又不会因为毫无风险而成为“花瓶”。 六、一个延伸:关于独立董事工作的配套条件 激励和约束机制是为解决独立董事的代理问题而针对独立董事本人设计的工作前提,对确保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和有效工作非常重要,但这只是解决了独立董事的内部问题。研究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目的不在独立性本身,而在有效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为了切实有效地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还必须为独立董事要认真履行职责,以实现激励和约束机制意欲达到的目标提供一定的外部条件,这里所讲的“外部条件”主要是针对公司管理层而言,要求其为独立董事了解企业的日常运作、经营管理、战略决策、财务状况等各方面的信息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给独立董事应有的“知情权”,让独立董事有充分的机会了解企业,掌握企业的真实信息,例如,让独立董事参观工厂所在地并有机会与职工交流,与主要的经销商和客户见面,让技术供应商和经理介绍新技术,参观展览会并与竞争对手探讨问题,为独立董事订阅有关重要杂志,就有关问题与董事长和总经理进行书面交流,为独立董事提供有价值的培训,为独立董事召开董事会议前的预备会议,向独立董事提供公司面临的潜在威胁和战略机会分析以及公司的绩效分析报告,还有有关的财务信息,包括现金流计划、资本开支计划、债权债务计划、销售预测实现情况、月度财务状况,等等。此外,提供足够的预算让独立董事能够进行远距离的访问,与经理、雇员、客户、供应商、竞争者、贸易官员、贸易联合会代表、审计师以及其他董事之间进行个别交流。对于新聘的独立董事,对其进行必要的培训,向他们介绍公司的历史、经营战略、财务与组织的发展历程、提供过去几年董事会和公司的重要文件及议事议程等(孙永祥,2002,韩志国等,2002)。由于独立董事的“外部”特征(管理层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决策所需的信息和“兼职”特征),他的大部分时间要忙于自己的全职工作,要求独立董事用较少的时间完成他的决策,离不开有关各方的积极配合。不难想像,没有这些必要的工作条件,独立董事或者将成为企业提高董事会决策有效性的障碍,或者无法对董事会的决策提出相应的建议,或者成为董事会的一部“表决机器”,都有违设立独立董事的初衷。《指导意见》专门有一节要求上市公司为独立董事提供必要的条件,说明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参考文献 [1]Cheffins,Brian R.:《公司法:理论、结构和运作》,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2]Pound,John:《治理型公司的前景》,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陈宏辉等:《信息获取、效率替代与董事会职能的改进》,载《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2期。 [4]高明华等:《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载《南开经济研究》,2002年第2期。 [5]胡勤勤等:《独立外部董事能否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载《世界经济》,2002年第7期。 [6]韩志国等:《独立董事——管制革命还是装饰革命》,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7]史正富:《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董事问题》,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国际研讨会》,2000年。 [8]娄芳:《国外独立董事制度的研究现状》,载《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年第12期。 [9]孙经纬:《董事会的结构、职能与效率》,载《外国经济与管理》,1998第8期。 [10]孙永祥:《公司治理结构:理论与实证研究》,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1]张开平:《英美公司董事法律制度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12]中祥投资有限公司、董事会咨询公司:《独立董事与公司治理》,北京,地震出版社,2002年版。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