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金融研究
   论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 【字体: 】  
论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19:00:40   点击数:[]    

公司经营者主体和大股东主体是同一主体不同的是,国有企业的经营者主体和出资人主体并不是同一主体。代表国有股出资人与流通股股东对价的主体是各级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国有上市公司的高管层不应成为国有股对价方案的决策主体。

  只是由于现实中政府和各级国资委出资人之间在国有股问题上的权责分工还不清晰,导致其决策程序慢,协调链条长,统一意志贯彻还没有到位。尽管现实中国有和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划分为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在国家股中又分为中央国有和2级甚至3级地方国有;在国有法人股中则又区分为企业法人股和诸如学校、医院、科研单位、媒体等类的事业单位法人股。但事实上由于国有股控股的上市公司其大股东都是代表国家利益的各级国资委,在国有股控股的上市公司解决股权分置时,国家事实上是可以通过各级国资委运用出资人之手来与股民对价补偿的。

  因此,在这个问题上,代表国有上市公司大股东出资人身份的各级国资委完全可以在国务院股权分置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当机立断,果断做出有利于股市稳定发展和保护投资人利益、让7000多万流通股股东分享股市投资成果的激励决策。

  当前,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能否从我国改革的大局出发,摆脱狭隘的本位主义束缚,从国家经济的战略高度出发,打好股权分置改革这一仗,实践科学发展观,制定能激励股市大盘向上的对价方案是决定股权分置改革成败的关键。

  五、结论

  (一)从历史角度看,十几年来,国企改革取得的突出成就是和中国股市的建立和发展分不开的,是和7000万股民为国企改革做出的贡献分不开的。从未来角度看,中国需要一个强大的股市为基础来重构中国的现代金融体系,以实现金融系统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和产权制度变革的深化,以保持未来实现小康社会的持续经济增长和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竞争格局中保持强有力的竞争地位。

  (二)从国家经济安全的角度看,当前股市的极度弱化不仅和飞速发展的中国市场经济不相适应,重要的是,这一车轮的不支撑可能会直接导致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和金融“翻车”,更不要提为两行上市融资了。显然,股市的弱势化、边缘化不仅使资本市场单一系统蕴含风险,而且会连带商业银行系统无法摆脱困境,最终使金融风险难以避免。

  (三)从有利于国家社会稳定的角度看,“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将从根本上把我国经济、政治、社会体制的改革全面推向新阶段。目前,参与股市的投资人数量已近7000万,他们通过投资于股市,在我国进入小康社会中贡献力量,分担风险,以实际行动支撑经济蓬勃向上的走势。当前,如果任凭股市反市场规律的下跌,而不给予流通股股东必要的权益保护,投资者就会远离、抱怨资本市场,这对我们要保持一个长期向上的经济走势所必须具备的长期社会安定是极为不利的。值得指出的是,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对每一个曾帮助过革命事业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给以加倍的回报。因此,赢得了“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民主统一战线。在当前事关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股权分置改革中,应相信党和国家会从算好历史和未来这两本帐出发,对在资本市场上为国企脱困作出巨大贡献的股民予良好的回报。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真正按照《国九条》的指导思想推进这场股权分置改革的进程,国有资本不仅不会流失,而且会走上日益发展壮大的健康之路。

上一页  [1] [2] [3]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得失 启示与前景

  • 下一篇文章: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论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论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制度安排与实践...
  • ››经济全球化下货币危机起因应对
  • ››我国货币政策存在的几个问题
  • ››WTO与中国金融业
  • ››外汇储备经济分析
  • ››中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发展面临的挑...
  • ››我国金融制度创新模式的选择
  • ››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思考
  • ››衍生金融工具内部控制研究
  • ››金融霸权和发展中国家的防范
  • ››论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国有资产保值增...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