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1 我国外汇储备的概况 外汇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对外流动性资产,其主要形式为国外银行存款与外国政府债券。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外汇储备的解释为,它是货币行政当局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存、长期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1994年以来,中国的外汇储备持续增加(见附表),目前,官方外汇储备余额已经名列世界前茅。 由附表可以看出,10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迅速。特别是1998年以后,无论在外汇储备总额还是其增长幅度上,都是呈迅速增加的趋势。 2 外汇储备增加的原因 外汇储备的增幅和余额的扩大,归结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持续的快速经济增长是外汇储备增加的根本性原因。1994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快速增长时期,国内生产总值从1993年的34 634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02年的102 398亿元人民币,9年间增加了4倍。尤其是1998~2002年的5年间,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竟然能够实现年均8%的经济增长速度,这就为包括外汇储备在内的我国各项综合国力的增强提供了前提条件。 (2)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投资环境的改善等因素,增强了我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尤其是围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作出的制度变革和进一步的对外开放,使我国经济运行方式日趋国际化、自由化和市场化,从而吸引了世界上著名跨国公司纷纷进入我国,这些不但引起我国资本与金融帐户的年年顺差,也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急速扩大。尤其重要的是,自1994年以来,对外贸易账户及经常收支账户持续顺差。2001年经常账户顺差额为1.74.05亿美元,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额为347.75亿美元;2002年经常账户顺差额为354.22亿美元,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额为322.91亿美元。我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是外汇储备持续增加最为重要的基础。 (3)以强制结售汇制以及资本与金融项目的管制为主要特征的我国外汇管理制度,是我国官方外汇储备增加的制度性原因。1994年年初,我国实行了单一汇率制度,在对资本与金融项目实行严格管制的同时,对经常项目实施强制的结售汇制度。该制度规定,除了允许部分外商投资企业开设外汇现汇账户外,对于法人所获得的属于经常项目下的外汇收人,必须及时足额地出售给外汇指定银行;对各外汇指定银行实行头寸管理,即各外汇指定银行必须把超过头寸部分的外汇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抛出,中国人民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中设有中央银行外汇操作室,其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购入银行间市场上溢出头寸部分的外汇,从而在制度上保证了官方外汇储备的增加。 (4)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以及外币资产缺乏有效投资渠道,是近年来外汇储备增加的市场性因素。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尤其是自美国以及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提出人民币升值的要求以来,市场上逐渐形成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一些投机性的资金在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下,也设法通过各种手段进人我国境内,从而加剧了国内外汇市场上外汇供大于求的矛盾,导致了外汇储备的增加。 3 外汇储备当前及其远期需求 面对外汇储备的增幅和余额的不断扩大的现状,学术界引发了很多的争议。那么,是不是就能得出我国的外汇储备真的已经严重超额的结论呢?笔者将从外汇储备的当前及远期需求两方面加以讨论。 3.1 外汇储备的当前需求 一国拥有国际储备最为重要的原因是为了保证该国具有足够的国际清偿能力,从而保证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外汇储备作为国际储备的最主要的资产,必须满足以下几方面的需求:商品和劳务进口的外汇需求;转移性外汇需求;外商投资企业红利和利润汇出的外汇需求;外国投资者证券投资收益的外汇需求;偿还对外货币性负债的外汇需求;对海外投资的外汇需求;为了维持汇率稳定,干预外汇市场的外汇需求;本币持有者货币替代的需求等等。正常情况下,上述外汇需求主要通过外汇的流量获得满足。 如果从当前外汇需求的角度,运用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的储备/进口比例法,以2002年为例,进口付汇所需的外汇储备为进口额(3 000亿美元)的30%~40%,即600~1 200亿美元;偿还外债所需的外汇储备为外债余额(1 700亿美元)的10%,即170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盈利返还所需外汇为实际利用外资(4 500亿美元)的8%~12%,即360~540亿美元;居民用汇,包括居民出境旅游、探亲、就医、留学等方面,根据2002年实际用汇额放宽,估计总额在350~400亿美元;风险防范所需外汇,以2002年流入的200亿美元游资为例,即200亿美元。 综合以上各项,2002年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在1 680~2 510亿美元之间,那么2002年底我国2 864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的确是偏多的。 3.2 外汇储备的远期需求 就长远来说,我国的外汇储备的变动,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由于我国实行强制结售汇制,法人不能自由持有外汇,我国官方外汇储备中包含了法人储备,因此,官方外汇储备被夸大了,现有的官方外汇储备实际上是名义官方外汇储备。随着我国外汇管理制度市场化的改革,强制结售汇制终将被意愿结售汇制所取代。届时,部分法人在获得外汇收入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出售或保留外汇,其结果必然有部分法人愿意保留外汇。 就今后一个较长的时间而言,我国的外汇需求会有所增加。 (1)资本项目逐渐放开对外汇储备需求增大。经过改革,我国经济实力和对外开放程度已大为增强,开放资本项目,允许资本在国际间自由流动后,国内企业、银行乃至个人对外投资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新景观,资本的大量外流必然导致外汇储备的耗减。而且囤积于国内的巨额国际性投机“热钱”,等待套利的“热钱”数额巨大,一旦套利成功,或有了更好的投机机会,它们有可能率先逃离我国。 (2)人民币实施自由兑换对外汇储备的需求增大。人民币实现经常项下和资本项下的完全自由兑换是我国既定的货币目标。充足的外汇储备既是一国货币走向自由兑换的必备前提,也是实现自由兑换后坚定信心和保障货币汇率稳定的物质条件。因此,人民币要走向完全自由兑换必须要有足够的外汇储备作基础,才能保证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实现和安全,提高人民币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声誉。 (3)防范与化解金融危机对外汇储备形成了新的需求。外汇储备是一国政府抵御和化解金融危机最直接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事实证明,1997年东南亚发生金融危机时,我国政府就是凭借其严格的资本管制和强大的外汇储备使我国逃过大劫,保证了国内经济稳定发展的大局。我国香港特区政府也借助我国内地的外汇储备及政府的声援,成功地击溃了国际投机者的攻击。可见,在国际经济环境变数较多、经济金融危机频发的今天,充足的外汇储备是保障一国经济金融安全所必需的。 (4)今后几年我国外汇进出口贸易顺差会缩小。近几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顺差一直呈下降趋势。由1998年的436亿美元下降到2003年的255亿美元。估计这一趋势还会持续下去,同时,对外贸易出现逆差的可能性却在逐步增长,如2003年,我国对日本、韩国和东盟等的贸易逆差累计就高达690多亿美元。另一方面,外商投资企业是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主力,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顺差主要得力于外商投资企业的加工贸易业务。由于今后每年新增外商投资有可能逐步减少,因此,估计我国的外贸出口还能持续3~5年的高增长,然后,其出口绝对额虽仍可能增长,但增长的速度会放慢,贸易顺差也会随之减少。在今后可以预见的几年中,我国的经济结构也将进入重要的调整时期。在调整过程中,我国对能源、重要工业原材料、主要农产品的进口需要将大幅度增长。 (5)国际资本流入也会逐渐减少。一方面,在经过了1993年、2003年两个增长高峰之后,我国新增外商投资增 [1] [2]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