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摘 要:深入分析了“两型”人文素养的内涵与重要意义,进而探析了古代儒家和宗教所倡导的传统人文理念、影响湖南深远的湖湘文化所体现的基本精神、现代市场经济熏陶下的当代湖南人文质地与“两型”人文素养之间的交错与差距,以力求为湖南省当前的两型社会建设提供人文方面的建树性思考。
关键词:人文积习,“两型”人文素养,交错性
“人文”即为“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哲学、文学等);“素养”即为人的“素质能力”和“德育修养”。人文俗养,是指一个人的秉性、教养。所谓“两型”人文俗养,是指人们在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秉性和教养,是人的内心和外在行为所表现的“两型”品性。我们今天理解两型社会的意境,既可以理解为一种生产生活方式、一种产业格局、一种城市风貌的物质层面,也可以理解为一种风尚、一种自觉、一种文化的精神层面。而且,笔者认为,“两型”精神的构建处于两型社会建设的更高阶位和阶层。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两型”人文俗养是两型社会的资源和营养供给,是两型社会的精神家园、是建设两型社会走向自动自发的人文基石,是两型社会构建的核心内容和最终目标。
根据本人多年对两型社会的探析与研究,本人认为“两型”人文俗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类理解:一是从构建的层次上看,“两型”人文俗养包括个人行为与理念中表现出来的微观层面的“两型”俗养和国家、区域与整个社会层面表现出来的宏观层次的“两型”俗养。微观个人“两型”俗养是“两型”人文俗养的基石,宏观的“两型”俗养是“两型”人文俗养的目标与体现。二是从构建的主体来看,“两型”人文素养包括“两型”的政务人文素养、“两型”的市场人文素养和“两型”的社会人文素养。“两型”的政务人文素养,是指执政党和政府以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为基本理念所表现的素质和修养。包括“两型”的政务服务、“两型”的政务消费、“两型”的政务考核、“两型”的政务行为模式等。其中,政府的绿色和“两型”GDP考核目标和机制的建立;构建“两型”的政务消费,防止、杜绝奢侈和浪费型公款消费;建立“两型”的政务行为模式,提高效率,是当前“两型”政务人文素养培育和构建的重点。“两型”的政务人文素养是“两型”人文素养的先导和示范。“两型”的市场人文素养,是指市场(工商企业主和员工)以“两型”理念为核心所应有的素质和修养。包括“两型”和绿色产值理念的树立;与“两型”产品和产业相关的市场机制的建立;市场中“两型”的行为模式等。“两型”的市场人文素养是“两型”人文素养的桥梁和支撑。“两型”的社会人文素养,是指全社会和个人以“两型”理念为核心所应备的素质和修养。包括社会“两型”的人文理念、“两型”的行为习惯、“两型”的法律与制度体系的构建等方面。“两型”的社会人文素养是“两型”人文素养的基础和核心。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从当前湖南的人文素养的现状来看,与“两型”人文素养的要求差距甚远,这种差距既表现在社会、企业、政府和个人的各个层面,也表现在生产、政务、服务、消费的各个方面。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有很多,且十分复杂。但笔者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受传统文化积习的影响。中国和湖南传统文化积习当然有许多优秀的方面,但时值今日,与“两型”素养的要求确实有许多相异之处,需要我们在认真思虑中加以改良。
一、古代儒家和宗教所倡导“仁、礼、和、义、信,忠”等的传统人文理念与“两型”人文素养有较大交错
作为中部和内陆省份的湖南,受几千年传统儒家和宗教的影响当然十分深厚。中国传统文化的的内涵十分丰富,“仁、礼、和、义、信、忠”是其核心内容和本质要求[1]。所谓“仁”即仁爱、爱人。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墨家要求“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都是要求做人有仁爱之心的具体体现。所谓“礼”,即礼节、礼仪。孔子坚持“不知礼”就“无以立”,在一定场合,“礼”更成为了“仁”的具体实施和表现,所以要礼向往来。“和”即为和气、和睦、和谐。主张“礼之用,和为贵”,并主张“和而不同”,孔子名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就是这个意思。所谓“义”即义气、仗仪。赞成“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主张“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所谓“信”即为诚实、守信用。主张“人无信不立”,坚持“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最后“忠”即忠诚、忠厚。这主要表现在个人与国家的上下级政治关系中尤其突出,从岳飞的“精忠报国”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无不表现了“忠”的本性。
数千年来,中国的儒家和宗教所倡导“仁、礼、和、义、信、忠”的传统人文理念至今有其重要的作用,在有些方面不仅不能忽视和弱化,而且应当不断加强。例如当今社会诚信的普遍缺失就是对传统道德以“信”为立理念的极大破坏。但是,古代儒家和宗教所倡导的传统人文理念以及由此带来的人文积习,已与今天我所倡导的“两型”人文素养的要求有很大差距和交错。一是古代传统人文理念的构建是以国家稳定、社会和谐和个人有一定尊严和脸面为核心,强调人对物的主观性和主宰性。“两型”人文理念倡导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它是以适度的、绿色的、环境的、节俭的行为方式为核心,强调人的主动性的同时,更强调人的这种主动性对物、对环境的尊重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二是传统人文理念带来的行为模式很多本身就是不“两型”的。如“礼”强调礼节礼仪,主张“礼向往来”,强调“有来无往非礼也”,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浪费。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仁”、“和”、“义”、“信”、“忠”等本身也忽视了对社会效率的追求和对经济成本的考量,主张“轻利”、“薄利”而“重义”、“重仁”等,也不是“两型”的人文标准和行为模式。三是古代农业和农垦时代不可能考虑到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因此想从古代儒家和宗教所倡导的传统人文理念中直接嫁接出当代的“两型”人文素养和价值体系,是不可能的。
二、影响湖南深远的湖湘文化所体现的基本精神与“两型”人文素养也有较大交错
湖湘文化中国近代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具有心忧天下的爱国主义传统,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等,但这种文化和精神本身与“两型”人文素养也有较大交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传统湖湘文化具有崇奉理学、倚重道统的传统,具有浓烈的忧国忧民的御外民族情结,加上湖南内陆省份的闭塞障碍,人们易于产生顽固保守、故步自封和拒斥外来新兴事物的心理,这与“两型”人文素养中要求的开放创新精神不相融合。
首先,湖湘文化坚持“守先正、倾保守”。湖湘文化的创始人胡安国、胡宏等,倡导抗金复国,要求改革弊政,却又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2]。他们主张学以致用,但对江浙的事功学派又多加指责。至辛亥革命,留学西方多年的杨昌济也推崇理学,但与其他同时期留学欧美的知识分子比较起来,他的思想多少有些隔距。以“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而著称的毛泽东,其青少年是在“以守旧闻天下”的湖南度过的,中国农民及湖湘文化的长短优劣,熔铸了他的农业社会主义理想及坚韧、质朴和执著、独尊的性格。
其次,湖湘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强烈的御外民族情结。湖湘文化产生于国家民族危亡之秋的南宋,本身就具有浓烈的御外民族情结。至19世纪末,当中国社会处于“分崩离析”的时代,封建社会走向衰灭、现代社会开始萌生。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步步进逼,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