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化靠土地的资本化得以形成气候。在土地资本化的过程中,既有地方政府利用国家征地制度的推动,也有农村集体充分利用灵活的土地政策来加速当地工业化的进程。具体而言,地方政府通过国家征地制度所获得的低价土地建设城市,配套工业发展的整体环境,吸引大的投资;集体、农民则用租地方式吸引中小企业。两个层次的努力形成了上下游相关的产业链,增强了产业和地区的竞争优势,带来了土地的进一步升值和巨大的财富效应,为整个南海工业化的提升创造了条件。
南海工业化模式的四个特点
南海的农村工业化模式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第一,以集体土地启动工业化,降低了工业化的门槛。对一个初始创办的企业来讲,投资设厂的场租或地租是一笔高昂的费用。在南海,企业的得地方式,一种是通过国家征地方式来解决;另一种方式是租用集体土地来启动。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企业利用国家征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的土地成本差异。如果通过征地方式,它是由县乡政府出面,与集体谈好土地补偿及安置条件,在政府办好一切手续后,企业作为用地单位将土地补偿、青苗补偿和安置补助费给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这种办法对厂商来讲,其好处是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利于企业行为的长期化,但是,企业为此要支付的成本也是极其高昂的,而且会因手续繁杂而影响开工进度。据当地国土部门的同志反映,国有地手续都在市里和镇里操办。过程是:第一步是选址。工业厂房,要经过市规划局同意。第二步是搞一个用地规划许可证,在选址征得同意后办。这里要有农民和市局的同意,才能开发。第三步是办征地手续。第四步是办地证。第五步是办规划建设。不仅手续繁杂,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要支付高昂的土地交易金和土地出让金。南海市国土局提供的一亩农地转为集体建设用地或国有地时牵涉到很多费用。如只办农地转用手续,牵涉到的费用包括:耕地占用税,4000元/亩;征地管理费,1500~1800元/亩;垦复基金,11元/亩;农业保险基金,6000元/亩;农田水利建设费,1333元/亩。如办出让手续,要再加上出让金,工业为1~2.5万元/亩不等;商业用地,12.5万元/亩;住宅,以前8~10万元/亩,现改为招标投标。
由此可见,如果企业从农民手上买得土地来办工业,它要支付的费用至少要高达4.5万元/亩以上。事实上,在工业更发达的地方,其费用还要高。如在大沥镇,要办国有工业用地,农田为13万元/亩,综合用地22万元/亩,房地产达25万元/亩。即便以平均数来匡算,如按一个企业的平均占地规模200亩来计算,它为此要支付的土地使用费就高达900万元,这对于既没有银行金融支持又没有原始积累的初办企业来说,简直就是一笔天文数字。而南海的租地方式,则使农村工业的创办得以可行。它起初的土地租金很低,山岗地每亩0.8元/月,农地1.5元/月最初则为1元/月,路边是2.5元/月。正是这种灵活的土地使用方式,促使大量企业在南海落户、生根,形成了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著名的工业带。
第二,它将土地非农化的级差收益保留在了集体内部。在土地的处置上,由于它与国家工业化不同,它只是将土地作非农化使用,并没有转变土地集体所有权的性质,这样,在土地非农化的过程中以及在土地的长期非农化使用中,土地级差收益以及它的增值收益也就保留在了集体内部。
第三,集体只经营土地、厂房,不经营企业,既保障了集体土地级差收益的增值,又避免了因集体办企业所致的企业产权制度模糊和社区集体资产的流失。南海的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区或经联社)尽管在工业化刚开始时,也走过一些弯路,如与他人合资,或为企业从银行贷款担保,但他们很快就意识到,与其这样,还不如只从事土地的开发,即土地的出租或在土地上盖厂房以后出租厂房。除了极少数村子在早期办过少量的集体企业以外,绝大多数集体经济组织都不拿土地的增值收入去创办企业。这种选择十分高明,因为农民的心中自有一杆秤:搞企业需要有懂管理和了解市场的企业家,而他们这些昨日都还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在刚刚“洗脚上田”以后,显然一下子还不具备这个能力。况且办集体企业没有一家能搞好的。与其冒风险去搞企业,还不如把老祖宗留下的这点地经营好,因为只要这里的条件有吸引力,就不愁没有企业进来,因而也不愁土地的出租和地价的升值。于是他们就将土地进行规划和整理,在有了资金以后,又由集体兴建厂房、铺面出租,以提高土地的租金收入。这样就保证了集体土地收入的保值、增值。这是南海的工业化模式与第二种工业化模式的最显著不同。
第四,在自愿、合法、有偿的原则下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变成可以永久享受的股票分红权,从而有利于农民土地使用权和收益权的分离,既保障了农民对土地的收益权,又加速了农民的“洗脚上田”和向二三产业转移。1990年代初的南海,农民通过耕作农地来获取收益的激励已大大下降,但是由于土地保障功能的存在,他们又不轻易放弃土地。南海的土地股份制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变为股权,它无非是将原来的土地均分权变为了土地增值收益的分红权,成员权的保留使农民愿意将土地交由集体统一开发、出租,农民也可以无后顾之忧地去到农外就业,从而加速了农民的非农化程度。从1992年到2002年,农民非农化的程度已达到92%。
南海市所推行的农村工业化,是让农民参与工业化进程的一种比较合理的选择。它避免了将农民屏蔽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之外的弊端;它也不像地方政府主导的工业化一样,陷入产权不清的痛苦之中。在南海的工业化模式下,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利用手中拥有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土地承包权,来分享和经营不断上升的土地级差收益,这既加速了农村工业化的推进,又使集体和农民在土地级差收益的上升中增加了各自的收益。
上一页 [1] [2] [3]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