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地方战略
   统筹区域发展路径:泉州、温州的比较分析      ★★★ 【字体: 】  
统筹区域发展路径:泉州、温州的比较分析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3:40:57   点击数:[]    

人口在区域间的流动会由不适合人类生存发展地区向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地区流动,经济容量比较小的地区向经济容量比较大的地区流动,由收入较低的地区向收入高的地区流动。通过区域间人口流动,贫困地区人口在发达地区务工获得收入,寄回家乡,使国民收入在区域间实现再分配;人口在流动和外出务工中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学到了手艺,增强了技能,提高了素质,也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方式;山区相对便宜劳动力在发达地区务工,既能为发达地区提供劳动资源,能抑制发达地区工资上涨过快、增强发达地区产品市场竞争力,又能为贫困山区增加收入,对山区、沿海都有利,而务工人员积累资金后,或回乡创业或购买房产,既是贫困地区生产经营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积累,又能推动贫困地区经济增长。因此,从投入产出原理分析,贫困山区服务输出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实现区域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经济发展基础较差的山区要继续推动服务输出,发展服务经济,为群众增收拓宽渠道。
3、人口迁移是统筹区域发展的重要方法。从投入产出原理分析,为分散在高山的贫困山区农民投资修路、拉电、通水,投资成本太高,而且维修费用很大,群众生活环境改善明显,但发展环境并不能相应改善,因而是低收益投资行为,不符合经济学成本收益规则。事实上,贫困山区生存发展环境不好,根本上是发展区位上的劣势。恶劣的区位加上农户分散,无法形成规模优势,也难形成分工和专业化协作,达不到聚集效益和分工协作效益。把分散的农户迁移到相对集中、区位条件较好的村落、集镇或交通要道,会降低农户分散造成的基础设施投入成本。人口相对集中既能形成市场,扩大经济容量,又能促进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协作,实现分工效益和聚集效益,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统筹区域发展方式。
4、互惠互利合作开发是统筹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经济学认为:无偿输入会使受益者产生依赖心理,弱化受益者自力更生、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是一种高投入低产出的行为。提高统筹区域发展绩效,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主要应该采取产业转移、资源开发等方式,从互惠互利出发寻找区域产业发展合作伙伴,按市场规则的要求分配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在共同利益推动下达到区域共同发展
5、统筹区域发展要发挥好政府的作用。从现代经济发展看,政府和市场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从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偏好看,政府更注重公平,市场更注重效率。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实现区域间统筹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但作为政府来讲,关键不是直接去进行投资开发,而是如何为山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要转变扶贫方式方法,把无偿投入和有偿扶持相结合,改变分散扶贫的方法,在区位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集中投入基础设施,把发展环境极差的地区群众有步骤地继续实行迁移脱贫,集中发展。同时把扶持资金重点转向开发性扶持,对山区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工业、农业产业化和山地综合开发等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增强山区自主发展能力,扶持山区更快走上内发式发展路子,推动山区经济发展由政府主导型扶持向民间内发式发展转变。要立足可持续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引导山区把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防止过度开发或滥采滥伐带来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
注释:
①中共泉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泉州市新时期农村变革》,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157-162页。
②⑥谢键、任柏强:《温州民营经济研究》,中华工商联出版社2000年版,第73页、第71-76页、第103—104页。
③刘华东:《安溪:展茶叶百科,兴绿色旅游》,《泉州晚报》(海外版)2002年9月26日,第二版。
④张贻伦:《邓小平理论在永春的实践》,《历史新跨越:邓小平理论在泉州的成功实践》,厦门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03—205页。
⑤刘星  林文荣:《产业化推进城市化,城市化缩小城乡差别》、《中国经济导报》,2002年11月9日,第C3版。
谢健、任柏强《温州民营经济研究》,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年版,。
⑦⑨资料来源《泉州年鉴》(1996-2000),泉州市地方志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22页、第15页。
⑧谢小荣《资源开发:山区走出贫困的阳光工程》,《农业技术经济》,1997年第2期,第38页。
⑩⑾⑿朱康对:《现代化进程中的边缘山区经济发展战略》,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1年第4期,第16-18页、第17页、第18页。

上一页  [1] [2] [3]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产权、交易费用与老工业基地振兴

  • 下一篇文章:关于宁夏中卫市撤县设市后若干发展策略选择的理性思考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统筹区域发展路径:泉州、温州的比较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统筹区域发展路径:泉州、温州的比较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浙江模式”和“苏南模式”的本质...
  • ››温州模式与温州人的个性
  • ››开放型经济的结构性转变
  • ››经济发展在于创新
  • ››粤商与广东的航运业近代化:1842--...
  • ››王树楠与近代中国西部开发
  • ››信息技术应用的成本节约:不同行业...
  • ››试论黑龙江省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参与...
  • ››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研究
  • ››西部大开发,利益导向和法制准备是...
  • ››统筹区域发展路径:泉州、温州的比...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