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内容提要: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比重高,市场化程度低,经济发展缺乏活力,这些其实是同一问题的多种表现。市场以私产为前提,国有经济比重偏高,老工业基地的市场化程度是不会高的。国有经济要求没有经济自由,而市场化的过程乃是经济自由化的过程,国有经济比重高,老工业基地的经济绩效是不可能好的。国有经济比重高,政府就很难退出具体经济活动,法治就很难推行。这反过来使私产缺乏有效的保障,并增加经济的交易费用,从而进一步地影响市场化进程和经济绩效。老工业基地的问题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必然要暴露的问题。这些问题要在推进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得到解决。振兴老工业基地一定要在市场化的前提下进行,一定要有助于推进市场化,而不是阻碍了市场化。
关键词:老工业基地 市场化 产权 法治 经济绩效
老工业基地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是:“市场化程度低,经济发展活力不足;所有制结构较为单一,国有经济比重偏高;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企业设备和技术老化;企业办社会等历史包袱沉重,社会保障和就业压力大;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衰退,接续产业亟待发展。” 这些问题和困难,多是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也有一些问题和困难,比如历史包袱问题、资源型城市问题,有其特殊的形成原因,需要一些特殊的解决手段,本文不去做分析了。本文分析市场化程度问题、经济活力问题、所有制结构问题,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 1. 市场化的本质 我们的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是我们很少去想,市场化的本质是什么? 市场化的本质是什么呢?市场化的本质是经济自由化。过去是中央集中计划决策,现在是大家分散决策;过去是生产队统一生产和收割,现在是各家各户自主决定生产和收割。这一切是什么?是经济自由化了。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是没有经济自由的。那时候,连卖个鸡蛋都要管,更不要说自由选择工作之类的了。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四十岁前拿到正教授是很难想象的。要助教五年,讲师五年,副教授五年,然后才有资格评正教授。做官的呢?要先做科长,再做处长,再做局长,然后才能做市长。这叫论资排辈。这和市场体制形成鲜明对比。我们知道,在牛津、哈佛等一流大学,四十岁前拿不到正教授,这辈子就不用想了。但我们不一样,熬够了年头,拿不到正教授那是很少见的。现在这个局面有了改观,但还不是根本的改观。 当然,我只是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没有经济自由、讲究论资排辈,我并没有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没有经济自由、讲究论资排辈就是不好的。我只是说现在局面有了改观,但还不是根本的改观,我并没有说现在立刻来一个根本的改观就一定是好的,我也没有说现在就真的能够来一个根本的改观。市场化的过程就是引入经济自由和分散决策的过程,但经济自由和分散决策未必一定地带来好的结果。我们接下来就来说明这个问题。 2. 市场化必然带来效率和经济活力吗 众所周知,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劳动激励不足,经济缺乏活力。这也是我们进行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原因之一了。我们的改革正是从微观上放权让利以提高激励开始的。不去讲几十年来、上百年来经济理论的洞见。二十多年的计划经济实践已经表明,不搞市场化是不行的,不推行经济自由、不搞分散决策那是行不通的。但是,市场化必然带来效率和经济活力吗?经济自由和分散决策一定带来效率和经济活力吗? 不是每一个市场经济国家经济绩效都良好。市场经济有“好”、“坏”之分,世界上既有“好的”市场经济,也有“坏的”市场经济,并且后者远多于前者。非洲国家,都是市场经济国家,然而这些国家经济绩效大都乏善可陈;拉美国家,也大都是市场经济国家,但是绝大多数拉美国家经济绩效是没有什么可炫耀的。不是我们推行了市场化改革,经济就一定地变得充满活力和有效率起来。也不是我们推行了市场化改革,经济就会持续健康地发展起来,我们就进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然可达。 不错,市场经济已经深入人心,我们已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但是,这些并不说明我们已经比较全面和准确地理解作为一种经济体制的市场经济。相反,因为几千年来的传统小农经济意识、长期的计划经济实践、以及多年来一些经济学家对于市场经济的不够全面和准确的诠释,我们对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还有不少误解。 市场经济要能良好运行是有前提条件的。这个前提条件,我们还缺乏认识,或者说,认识得还不够深刻。解决这个认识问题,这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的大问题。 3. 市场经济呼唤私有产权 市场良好运行,条件之一就是私有产权。 市场以私产为前提。这是举世知名的科斯定理。 今天我们知道,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内生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即在当时的资源禀赋之下,依靠市场配置资源是不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所以要取消市场,搞计划配置资源。政府是怎样取消市场的呢?正是靠消灭私产、推行公产来取消市场的。要取消市场,就需要取消私产,也只需要取消私产。当时的人们虽然不懂得其中的道理,但经济实践显然使共和国的领导人一步步沿着经济的内在逻辑走了下去。 改革开放,市场于是卷土重来。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的利润留成、利润包干、经理人员持股和股票期权,本质是什么?本质上,这些都是对于私产的承认。从经济学来讲,重要的不是名义所有权,而是实际的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实际上是把剩余索取权交还农民,交还天然拥有控制权的农民。企业改革中的利润留成、利润包干、经理持股和股票期权也无一不是把部分剩余索取权交还天然拥有控制权的企业经理人员。 私产一得到承认,市场就卷土重来。这就是我们二十多年来的改革实践。 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地指出:“要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它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它企业享受同等待遇。”这对于我们早日建成健康和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对于我们早日实现全面假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4. 法治的重要性 市场以私产为前提。但是仅有私产市场还不能良好运行。 如果经济的交易费用很高,那么即使有私产,市场也不会良好运行,甚至不会有市场。这是交易费用经济学最重要的议题之一。经济的交易费用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高。交易费用占产出的比重稍高一点或者稍低一点,经济之绩效就会呈现天壤之别。 毫无疑问,私有产权本身就有降低交易费用的功能。如果草地由大家共用,那么我就要多放一只羊。因为增加一只羊的收益由我独享,而草坪遭破坏的损失则由大家分摊。实际上,我不只是多放一只羊,而是要多放一群羊;大家也都会这样做。最终,草地就会变得一毛不生。如果草地属于我的私产,那么这样的结果就不会发生。我不会让羊肉价值的增加超过了草地价值的减少。 如果企业是我个人的,那么我不干了,可以让我的儿子干;儿子不干,还可以卖了获取声誉溢价。我有激励注重并维护企业的声誉。我有激励不卖假货,也有激励改进服务质量。 但是,仅仅私有产权还不能有效地降低交易费用。这在现代社会尤其如是。现代市场经济以非现货交易为主,并且跨空间范围很大,仅靠声誉机制很难确保交易的正常进行。现代市场经济通常要借助第三方来协助执行合约和完成交易,这个第三方不是别的,正是法律和法院。 不仅如此,交易费用还来源于政府。政府随意地增加或者减免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