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地方战略
   粤商与广东的航运业近代化:1842--1911      ★★★ 【字体: 】  
粤商与广东的航运业近代化:1842--1911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3:39:19   点击数:[]    

迁移上海,作战略转移,先从之学再与之战。从40年代至80年代的40年间,粤商充当了买办的主角。他们利用其买办的特殊身份,为兴办近代化实业积累了巨量的资本。广商在家乡,避实就虚,利用机会成本、人力资源等优势,在西商难以涉足的中小河涌,以小轮船推进了航运的近代化。他们中的代表者如唐廷枢、徐润、郑观应等在被迫开放的上海等口岸致力于航运近代化,与西商进行商战。尽管受到人们的诟病,但他们在兴办实业,推进近代化上立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注释:

(1) 张难生、叶显恩:《海上丝绸之路与广州》,北京:《中国社会科学》1991 年第一期,PP.207--223;又见Beijing: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92 ,No.2, PP.191--214。
 (2) B,Lubbock,The Opium Clippers,pp.78--79,Glasgow,1933.
(3)此据《中国丛报》(chinese Repository)卷4,P.438,及G.lanning-S.CouLing:The History of Shanghai,P. 208 的记载。另一说是,经过排解纠纷,误会消除,此船航行于澳门、伶仃、广州间,见J. B. Eames, The English in China,PP.267--269。
(4)《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63,PP.75--76。
(5)梁廷楠:《夷氛闻记》页58--59,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2月版。
(6)J.E.Bingham: Narrative of the Expedition to China from the Commencement of the War to Its Termination in 1842; wihe Sketches of the Manners and Customs of that Singular and Hither Almost Unknown Country (Second Edition,1843).转引自吕实强:《中国早期的轮船经营》页9,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四),1976年再版本;又见广东文史馆:《鸦片战争与林则徐资料选集》,第399页,1986年版。按,这里言及的明轮小轮船,当是受了西方明轮船的启发,又仿效我国古代“车船”而造的脚踏明轮。
(7)见《海国图志》卷84,页23。
(8)《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卷63,页16。
(9)《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卷63,页17。
(10)中国历史上一贯着眼于防卫、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侵。防犯的是陆上,今 受到威胁的却是来自海上。因此,当时的官绅惊呼:此乃“数千年来之大变 局”。
(11)《广东财政说明书》(宣统年)卷3; 《通商各关华洋贸易总册》光绪27年,
   卷下,广州。
(12)British Parlimentary Papers, Returns of the Trade of the Various ports of china, Down to the Latest Period, PP.39--40.
(13) 参见蒋祖缘:《广东航运史》(近代部分)第12--17页。
(14) 班思德:《最近百年中国对外贸易史》,第77--78页。
(15)《中国海关:各口海关贸易报告册,1865--1881年》附录,PP.131--132。
(16) Commercial Reports, 1862--1864,天津,P.121。转引自聂宝璋:《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一辑上册,第602页。
(17)广州市方志办、广州海关志编委会编译:《近代广州口岸经济社会概况》附表4,暨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
(18)Commercial Reports,1873,广州,P.11。转引自聂宝璋:《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1309页
(19) 《近代广州口岸经济社会概况》第106页。
(20) 班思德:《最近百年中国对外贸易史》,第214页。
(21)《近代广州口岸经济社会概况》第107页。
(22)嘉庆年间褚华:《木棉谱》云:“闽粤人于二月、三月载糖霜来卖, 秋则不买布而止花以归。棉褛千百,皆装布囊累累,盖彼中自能纺织也。”见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初编,第1469册,商务印书馆,民国26年12月。
(23) 周硕勋:《潮州府志》卷12“风俗”
(24)王韬:《瀛土需 杂志》
(25)晏玛太:《太平军纪事》,转见于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第6册,926页。
(26)见冯尔康:〈清末上海公共租界内粤籍人口数及在客民中比重表〉:
年份粤籍人数客民总人数 粤民占客民总数的百分率
1885 21013 10930619.22
1890 22295 14315415.57
1895 31200 21930614.23
1900 33561 29970811.20
1905 54559 39039713.96
1910 39366 413314 9.5
此表采自他的《清代广东人在上海》(未刊稿)一文。承作者慨赐阅读,顺此致谢。
(27)根据郝延平: 《十九世纪的中国买办:东西间桥梁》(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附表1--4制作。
(28)参见郝延平:《十九世纪的中国买办:东西间桥梁》页60--62。
(29) Wright,S.F.:China's Struggle for Tariff Austonomy.1843--1938,P.84, 1938.
(30)郝延平:《十九世纪的中国买办:东西间桥梁》页60。
(31)郝廷平:《十九世纪的中国买办:东西间桥梁》附表1。
(32)〈捷报〉1864年1月9日附录。
(33)郝廷平:《十九世纪的中国买办:东西间桥梁》附表1。
(34)费正清:《中国沿海贸易与外交》,第一卷,页47。
(35)《中国海关:海关贸易十年报告,1882--1891》,转引自聂宝璋:《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一辑下册,页1358。
(36) G.C.Allen,Western enterprise in Far Eastern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 & Japan,1954,PP.131--132。
(37) Trade Reports,1866,上海,PP.15--16。转引自聂宝璋《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一辑下册,第1271页。
(38)郝延平:《十九世纪的中国买办:东西间桥梁》页122。
(39)参见埃尔斯沃思.卡尔森:《1877年--1912年的开平煤矿》,马萨诸塞,坎布里奇,1957年,转引自郝延平:《十九世纪的中国买办:东西间桥梁》,页123。
(40)《徐愚斋自叙年谱》“记地亩股票合业始终兴败事略”,页34,1927年版。
(41)黄逸峰《关于旧中国买办阶级的研究》一文的估计,自鸦片战争后至甲午战争期间为4亿两;郝延平《19 世纪的中国买办:东西间桥梁》一书估计为53000万两。
(42)王水:〈清代买办收的估计及其使用方向〉,见《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集刊》第5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43)《李鸿章集》卷42,第27页。
(44)静吾等:《吾熙档案中的太平天国选集》1958年版,页71。
(45) G.B.Endacott,A History of HongKong,1958,P.195;艾特尔:《香港史》第414页。
(46)聂宝璋:《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序言〉第一辑上册,页24。
(47) Lui,Kwang-ching, "Steamship Enterprise in Nineteenth- Century China",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1959,18(4):439。
(48)刘广京:唐廷枢之买办时代,《清华学报》,(新)2(2):PP.165--169。
(49)参见聂宝璋:《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一辑上册,页531。
(50)郑观应复张弼士书,见《盛世危言后编》卷10,第35页。
(51)《李鸿章集》朋僚函稿,卷13,第13页。
(52)《申报》1875年3月31日。
(53)〈马良论招商局〉,见中国史学会:《洋务运动》,第6册,P.125,1961年版。
(54)《徐愚斋自叙年谱》页86。
(55)参见汪敬虞:《唐廷枢研究》第7页注(4),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56)《徐愚斋自叙年谱》页86。
(57)郑观应:《盛世危言后编》10卷4页,台北:大通书局,1968年版。
(58)〈上海机器织布局同人会衔禀复北洋通商大臣李傅相〉,见《郑观应集》下, 第532--533页。
(59)郑观应:《南游日记》,原稿影印本,第67页。
(60)郑观应:《盛世危言》,卷3,〈商务.附录论招商局及肇兴公司事略〉。
(61)中国史学会:《洋务运动》(六)P.13。
(62)参见汪敬虞:《唐廷枢研究》附录〈唐廷枢年谱〉。
(63)参见聂宝璋:《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下册,页1000。按张维安根据交通部大陆档案整理小组印行的《迁台以前之招商局》页74-- 78 资料制成的“表5--B招商局历年盈亏状况”中,自1874年至1911年间,除1876、1902、1909、1910、1911等5年亏损外,其余年份皆盈余。见张维安:《政治与经济----中国近世两个经济组织之分析》第153页。
(64)参见聂宝璋:《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一辑上册,第697页。
(65)参见聂宝璋:《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一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产权制度与近代中国西部农地资源开发

  • 下一篇文章: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三次浪潮*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粤商与广东的航运业近代化:1842--1911”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粤商与广东的航运业近代化:1842--1911”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浙江模式”和“苏南模式”的本质...
  • ››温州模式与温州人的个性
  • ››开放型经济的结构性转变
  • ››经济发展在于创新
  • ››粤商与广东的航运业近代化:1842--...
  • ››王树楠与近代中国西部开发
  • ››信息技术应用的成本节约:不同行业...
  • ››试论黑龙江省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参与...
  • ››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研究
  • ››西部大开发,利益导向和法制准备是...
  • ››粤商与广东的航运业近代化:1842--...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