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地方战略
   王树楠与近代中国西部开发      ★★★ 【字体: 】  
王树楠与近代中国西部开发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3:39:07   点击数:[]    

近代石油工业,以开辟地方财源,抵制洋油倾销。他从近代机器化发展趋势的战略经济眼光认为:“新疆大吏惩前事之失,谋以全力专办一、二矿,改用机器新法以为倡。”汲取以往办厂的教训,必须集中力量办好一、二个厂矿,不能铺摊子,求虚名;控弃旧土法工艺,采用机器新工艺;突出重点,把石油采炼置于诸矿之首。在他的倡导推动下,新疆石油工业拓入初创时代,并取得成效。主要如下;

  (1)勘察、普查石油资源

  王树楠遣员分道勘察,普查各地石油矿苗。据《新疆图志》记载,发现大小油带十余处,如青石峡大小拐(今克拉玛依)、独山子、旗杆沟、将军沟、四棵树、博罗通古、红沟、卡子湾、头屯河、喀林哈毕尔噶、库车苏巴什铜山、库斯浑山东南、喀什噶尔之北等处,得出“遍察南北疆诸矿,唯石油之富得擅五洲”(注:《新疆图志·实业二》)的结论。这是继《魏书》以后,对新疆石油资源的一次较详尽的记载,也是新疆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的石油资源普查。(注:陈延祺:《近代新疆石油工业的三次盛衰》,《西域研究》,1996年,第4期,第39页。)在当时的科技条件和社会环境,作如此广泛全面的普查是很困难艰辛的,它为以后石油工业发展探索经验和积累资料而打下基础,其历史意义和科学价值是不可低估的。

  (2)确定独山子为开采的试点

  1907年新疆商务总局将全疆各地采集的原油样品送往俄国里海巴库工厂化验,化验结果独山子油质最佳,每百斤可提净油六十余斤,“足与美国之产相抗衡”。(注:《新疆图志·实业二》)其它如博罗通古之油系从磺炭矿中溢出,其色或白或黑。白者质清,黑者质稠,如用机器提炼,亦堪适用。头屯河之油系从煤矿中流出,其色如漆,凝结成块,油质不佳,从而确定独山子最适设厂开采炼油。后与陕西延长、甘肃玉门并称中国近代三大油矿,并成为新疆石油工业的摇篮。

  (3)用机器新工艺采油

  1909年新疆筹资30万两银从俄国购回钻井和炼油设备。挖油机(今称钻井机)“运置独山子开掘油井,深至七八丈,井内声如波涛,油气蒸腾,直涌而出,以火燃之,焰高数尺。”(注:《新疆图志·实业二》)这是新疆历史上用机器打出的第一口气井。以后提油机(今称炼油设备)也运到迪化工艺厂,聘请俄国技师安装,不久清朝覆灭,王树楠开发新疆石油工业,“先采独山子一处,俟有成效,当添绥来(今玛纳斯)等处,以资推广”的实业发展蓝图夭折。但其推动新疆石油工业近代化的首创功绩是不可磨灭的。此外,还经营改造塔城喀图山金矿、于阗苏拉瓦克、宰列克金矿、拜城铜矿、焉耆库尔岱铜矿、阜远(今吉木萨尔)水西沟铁矿,都取得不同程度成效,推动了近代工矿业发展

  2、桑蚕丝纺业

  桑蚕是新疆的传统经济物产,和田产丝织最负盛名。但至清末,新疆经济凋敝,当地桑树虽多,但却蚕丝业不兴,贫民仅以桑葚充饥。新疆建省后,左宗棠曾招募江浙人来新疆传授推广栽桑养蚕纺织技术,改良桑树,在其倡导下,传统的桑蚕业渐有起色。王树楠认为振兴地方经济,桑蚕业是经济增长点,于是委派遣员赵贵华遍历南疆八城,每逢巴扎集日,陈列先进的桑蚕生产器具,召集民众聚观,并为之讲解,指图传授使用方法,当地民众听取劝教,遂使桑蚕生产蔚然成风。赵又教授插秧、试种、接条、修剪、捕虫、焙叶等园艺技术,一如江浙之法。赵还报请:1、设(桑蚕)局;2、选址,莎车地居适中,便于设局管理;3、考工,召募浙江籍及维族熟悉桑蚕技术者,以资任使;4、栽桑;5、择种,派员赴浙江西湖蚕学馆购良种蚕子;6、制机,购置内地和西方先进桑蚕机具,以资仿造;7、选丝,教民精选优质丝,优价出售;8、程功,将桑蚕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改良茧丝,以求出口适销对路。任民自创品牌,设庄销售,以扩大经济效益。继之改良纺织印染工艺,创造新花色品种,提高技术和名牌附加值。王树楠认为所陈颇中事理,遂通令各地实施,“自此蚕业,日有进益”。(注:曾问吾:《中国经营西域史》中篇,商务印馆,1935年,第386页。)新疆蚕丝、纺织业迅速发展,开始大宗出口。据统计,和田地区有桑树200万株,年外销英、俄两国茧27万斤,值银7万两,丝约8万斤,值银1.25万两。和田、洛浦、于阗、皮山四县有织户1200家,年纺织3万余匹供本地所用。莎车年产茧3万斤,叶城年产茧10余万斤,丝1.3万斤。皮山尤富,1906年产茧不足7万斤,次年则猛增三倍,再次年则增五倍。桑蚕经济效益好,民众自发地争相从事经营。温宿、库车、沙雅、轮台、焉耆等地也纷纷推广。吐鲁番、哈密等地亦有栽种,转相传习者。据统计,南疆茧丝从旧额30万斤,增至百余万斤,成为南疆一大财政收入利源。(注:曾问吾:《中国经营西域史》中篇,商务印馆,1935年,第397页。)

  3、筹划修筑新疆铁路

  王树楠积开发建设西部数十年之经验,深感“天下大利所在,非殚心壹志以图之,或作或辍,终无利之言。新疆一隅五行百产,宜倾全国财力以专注之”,遥远边陲,开发建设“其要则在筑铁路以便输,立公司以厚资本,运机器以省人力”。并以国家存亡兴衰和政治统一的战略高度认为:“新省西北两方为俄人铁路包围,一旦用兵,朝发夕至,腹地之兵非数月不能至新,而军火粮饷又无一不赖腹地转输,其胜败存亡之数,不待智者决也。英人谓新疆有铁路则西域为中国所有,无则在俄人掌握可预券也。”从经济发展规划,“余特遣员至俄购置煤油,洋蜡,机器已到厂矣,余欲先试行销本省,俟铁路告成,再运内地,可以享五洲大利。”他翘首期盼“近日国家铁路之议渐及西北矣,天地富蕴之藏或者将尽获于天山南北间”。早在半个多世纪前,便呼唤和预言兴建新疆铁路,还筹划绘制新疆经蒙古草原达京师的筑路蓝图,呈报清廷批准。这条沿古代草原丝绸之路新疆达内地最便捷的路线,可惜由于历史的原因,终成难圆之梦。

  (五)兴办教育

  1905年清朝在全国废除科举制度,兴办学堂,标志着中国教育步入近代化。新疆巡抚吴引孙奏请把原有旧式书院改设学堂,并制定办学章程。次年新疆首任提学使杜彤倡言:“国家之命脉在多数之小学堂。”鉴于“办学于新疆视内地艰苦倍蓰”,故办学宗旨为:“一、求普不求高;二、学务用人,厚薪不兼差;三、循次渐进,不惑于各族人民难于见功之说”。(注:马文华:《新疆教育史稿》,新疆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26页。)一时间新疆遍地开花,各类学堂如雨后春笋。王树楠主持新疆民政、财政,对兴办教育采取积极而又稳妥,负责而重实效的方针,“应酌量缓急,择要施行”。主要有:

  1.创办将弁学堂

  军队是国家统治的柱石,也是清朝维护新疆政局、防御外侮的保障。清末八旗、绿营兵制已不适应近代国防和内卫的需要。为减轻地方财政压力和削弱湘军的实力地位,建省后清廷大幅度精减新疆军队。为维护统治,加强国防,编练新军便成为惟一途径;以“洋操”练军,用洋枪装备,视作提高战斗力的不二法门;培训具有近代军事知识和作战技能的军事指挥人才,更是练军的核心。尽管百业待兴,财政拮据,1909年王树楠仍创办新疆将弁学堂。学堂设在迪化,招收有一定文化知识和军事技术的100名学员,专门培养新军中的骨干。将弁学堂与“新政”期间举办的“陆军武备学堂”、“陆军小学堂”共同构成多层次衔接配套的新疆军校体系。教学开设国文、物理、数学、地理、历史、操法、英语、卫生和军事科目课程。1911年新疆将弁学堂毕业生加授警察功课,查照陆军警察队章程,参酌本省情况,编成警察一队,驻扎省城,专司稽查陆军各营,兼为地方行政司法警察之辅助。(注:《宣统政纪》卷56。)军警校联办,不仅减少重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刘铭传与台湾铁路近代化

  • 下一篇文章:萬家都飽芋田飯──台灣原住民所植芋頭及其影響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王树楠与近代中国西部开发”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王树楠与近代中国西部开发”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浙江模式”和“苏南模式”的本质...
  • ››温州模式与温州人的个性
  • ››开放型经济的结构性转变
  • ››经济发展在于创新
  • ››粤商与广东的航运业近代化:1842--...
  • ››王树楠与近代中国西部开发
  • ››信息技术应用的成本节约:不同行业...
  • ››试论黑龙江省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参与...
  • ››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研究
  • ››西部大开发,利益导向和法制准备是...
  • ››王树楠与近代中国西部开发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