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地方战略
   王树楠与近代中国西部开发      ★★★ 【字体: 】  
王树楠与近代中国西部开发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3:39:07   点击数:[]    

索之门。此外牲畜印@④、水磨各税、上下衙门私派各差、各城大小头目开支皆核定酌量裁并,并严杜州县贿放之弊。又推广甘肃任期办法,改革商业税制,废除厘捐,南北疆一律改行百货统捐。原入口、落地两税并收一次,无论运销何地概不重征。并撤销各地局卡,杜绝税员偷漏、侵蚀、截留、挪用、舞弊。使“公家可期涓滴之归,而商民得免扰累之苦,自属两便”。从而增加了地方财税收入,维护了地方稳定安宁。

  (二)改革金融货币

  欲开财源,兴办实业,必须筹措启动资金,于是王树楠设商务总局于省城,“整齐利导,与商民更始”;改革金融,积累经费。1908年在原迪化官钱局基础上,设立新疆官钱总局,并在镇迪、伊塔、阿克苏、喀什噶尔四道各设大局,各府厅州县(除少数地方外)均设分局。规定总局由藩司督办,大局由各道府督办,分局由地方聘当地绅商为董事。共发成本120万两,其中现金四成(包括金币、银元、白银、红钱等),官票六成。总局发行纸币,兑换银钱,放款取息,存款付息。宗旨是“仿银行之制度,以谋金融之流通,而增加司度(财政)之收入”。(注:《新疆金融志》第2册,第257页。)制定设局章程二十条,汇款章程六条,放款章程六条(放款利息最高为三分)。鉴于以前官钱局印制的纸币“油布贴”简陋,伪造多,亏损大。因此特在上海印刷竖式大官票100万张,每张兑红钱400文,抵银1两,这就是著名的“老龙票”(大型),又被称为“老票”、“喀票”。由于准备金充足,易于兑现,印制精美,不易伪造,故始终保持良好信用,直到民国以后,在喀什、和田等地维民仍只信“老龙票”,信誉极高。值几乎与白银相等,甚至高于现银。谢彬民国八年来新疆,在《新疆游记》中记载:“老龙票原为清藩司所发,其价格……惟老票最高(票银九十两,兑现银百两)。盖是票发行之初,曾经兑现,不若其它纸币之滥发,故在市场极有信用。”(注:谢彬:《新疆游记》,新疆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版,第54页。)吴蔼辰在《新疆纪游》中也说:老龙票“信用卓著,印刷精美……缠民多实而藏之。甚至银票高于现银。”(注:穆渊:《清代新疆货币史》,新疆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版,第205页。)维民敬重王树楠,称之为“老大人”,直至民国十数年后,见所出纸币,仍称“老大人币”。(注:尚秉和:《故新疆布政使王公行状》,《近代裨海》第12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18、422页。)其信誉之高可见一斑。同时伊犁官钱局所发行的“伊帖”还抵制沙俄经济侵略和道胜银行的金融控制。当发行之初,“银票五百文抵银一两,旋因用者不踊跃,改为一千文抵银一两,于是钱票日益流行”。一度有力地遏制了“俄帖”充斥市场的形势。(注:穆渊:《清代新疆货币史》,新疆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版,第206页。)王树楠还以近代中国机制硬币的创始人载入史册。1907年他看到西方列强多采用金本位制,新疆财政专恃协饷,遇有协饷不足,且不能按时汇到时,即无法应付。又因帝俄以其金币居奇,于是采购砂金试铸金币,以“辅饷糈之不足”,同时照顾市场之流通,故币名“饷金”。饷金虽然铸额有限,但它不仅是王树楠金本位思想的体现,而且是当时全国唯一的机铸金币,是中国金融货币史上的一首创。1907年6月王树楠又改土法而由迪化水磨沟机器局铸造机制“饷银”(银元)。截至1910年止,“三年之内铸成合银三十二万两”,广泛流通于新疆市面。1908年又仿照内地式样,机制铜元,新疆铜元与旧红钱制度挂钩,换算方便,形制精巧,大小一致,故也受到新疆各族人民的欢迎,并习惯地称之为“铜普”。(注:铜普:“铜”是铜元简称,“普”是维语货币“普尔”简称。铜普是双语化的铜元。)新疆僻处西北极边,货币自成体系,又不与内地流通,因发行准备金充足,印制量严格限制,市场伪币很少,因此清末、民国初年,内地物价飞涨,货币贬值,人民倍受其苦时,新疆金融货币市场却成为一片平静的绿洲。

  (三)创设邮政局

  古代西域为传递政令文书在各交通要道设置邮驿。清初改置军台或营塘,后改为水陆驿站,隶属于府、厅、州、县。建省后,驿传以省府迪化为中心,辐射全省各地有干线15条,邮亭200,驿卒千人。邮驿只传递军政公文,而民间概不得利用。1903年巡抚潘效苏曾仿效俄国驿车之制,试办自省府经哈密到肃州(酒泉)的邮政,因管理不善,亏损严重,行之三年而告终。王树楠来新后,见内地商贾、移民、戎卒、遣员沓至纷来,往还既众,家书文牍受山川阻滞而不通,极不方便。而沙俄为殖民扩张,修筑东方铁路,借机在新疆迪化、伊塔、喀什等通商大邑设邮局,收发函件,取道西伯利亚大铁路转运北京,以便捷、迅速、廉价的邮政业务吸引中国客户,使新疆邮务悉付俄人,年收入邮资达十万多卢布。沙俄进而扩充业务,企图控制全疆邮政。俄国领事多次致函要求增设台站快车,自省府递运信箱及一切货物,代售邮票。王树楠认为“非速兴邮政,无以杜俄人之觊觎”。一面援约驳斥拒绝,禁止其在全疆出售邮票;一面为抵制侵略,挽回利权,于1909年与按察使荣霈酌改驿站为邮政。创设省邮务总局于迪化,聘请邮传部委派的比利时人毕德森为邮务总办。据曾问吾《中国经营西域史》邮程简表统计:新疆开设邮路四条:东路(迪化——奇台——嘉峪关)、东南路(迪化——吐鲁番——哈密)、西北路(迪化——伊犁)、南路(迪化——喀什——和田),各地分设分局18所,总邮程6656公里。东路入关至甘肃;北路经伊塔,根据《万国邮政公约》,与俄商订合同,取道西伯利亚大铁路入京。(注:曾问吾:《中国经营西域史》中篇,商务印馆,1935年,第384页。)为保证公文保险、保密,附设文报局,委员管理,以专责成。制定《邮务章程》,确定新疆邮务隶属于清廷邮传部邮政总局管辖;所有邮务人员由部委派;邮路沿用驿站,邮务经费全部由本省自筹。于是先裁撤驿站人员马匹一半,挹其费以兴邮政。经试点、修订、完善、推广,创办三年而大功告成。

  新疆电报业早于邮政。沙俄占领伊犁时,为军事侵略和殖民统治,在当地设电报与其国内相连。伊犁收回后,当地电报业转为商用,仍由俄人控制。帕米尔争界期间,因中国信息不通,隔阂濡滞,数月不达,而贻误军机,陕甘总督杨昌睿、新疆巡抚陶模会奏创办关外电报,经总理衙门及户部复议拨款十万两试办,1894年邮传大臣盛宣怀派员架设由嘉峪关至迪化的新疆第一条线路,并设省电报总局。以后又增架了南北东三条线路,设子局16所,线路总长4000多公里,伊塔喀三处与俄国连线。在王树楠的支持下,1909年由绥来(玛纳斯)展线至阿尔泰(当时阿尔泰设办事大臣,1918年并入新疆);东线由哈密入关;西北线自塔城出俄境,取道西伯利亚经恰克图入库伦达北京。尽管新疆电报以公文居多,商用甚少,但却标志新疆邮政、电报等信息传递业已步入近代化时代,并为以后新疆信息产业发展打下基础。

  (四)开办实业

  新疆建省后曾举办了一些采矿、冶炼、铸造等工矿企业,但因管理不善,资金困难,技术落后,以及英俄经济侵略势力的排斥,多数成效不大。推行“新政”后,新疆又兴办近代工矿企业。在各地设立工艺局,创办各种工艺厂、劝工所、工艺局、织造局、农业试验厂等,组织民众进行编织、制革、造纸、缫丝等手工业生产及农业技术改良活动。1908年王树楠制定“新省创办工艺局厂,酌定章程大纲十二款,子回五十五条”,报请清廷批准在全疆推行。(注:《清德宗实录》卷477页。)从此掀起兴办实业的高潮,其中规模较大并富有成效的如下:

  1、以独山子石油矿为主的矿业

  王树楠力图建立新疆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刘铭传与台湾铁路近代化

  • 下一篇文章:萬家都飽芋田飯──台灣原住民所植芋頭及其影響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王树楠与近代中国西部开发”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王树楠与近代中国西部开发”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浙江模式”和“苏南模式”的本质...
  • ››温州模式与温州人的个性
  • ››开放型经济的结构性转变
  • ››经济发展在于创新
  • ››粤商与广东的航运业近代化:1842--...
  • ››王树楠与近代中国西部开发
  • ››信息技术应用的成本节约:不同行业...
  • ››试论黑龙江省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参与...
  • ››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研究
  • ››西部大开发,利益导向和法制准备是...
  • ››王树楠与近代中国西部开发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